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志强并非只会放“炮”,只是有时候他的一些话太过真实,真实到我们脆弱的心无法接受这样真实的“谎言”。
中国房地产的每个动静,每次变化,几乎都有一个人的声音在伴随,同时此人的每一个观点都会引来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这个人就是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他被人们称为“任大嘴”、“全民公敌”,一贯声称只为富人盖房;房子是财富,穷人不该拥有。
谁更懂得房地产市场?
5月终于过去,各个房地产开发商当月的具体销售业绩下滑恐怕已经在所难免,整个市场已经陷入了观望的大背景中。在这个节骨眼上,潘石屹又一次跟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一道,向领导汇报房地产的相关情况。
这些政府领导是谁,潘石屹没点明,汇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没讲清楚,但据他描述“领导很实在,任总讲完后,领导说,一半没有听懂。”
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没听懂并不算是个怪事。平日里任志强的发言之所以每次都引得风波不断,就是因为一部分“不解”的人跟另一批“理解”的人出现严重的意见分歧与摩擦,所以领导如果听不懂,也不足为奇。
任志强应该是一个懂楼市的人。4月中旬以来楼市调控政策的连续出台,让“降价”这个历来在房地产开发商口中相当避讳的词,如今成为任志强、潘石屹等人的共识。
任志强表示,“国十条”只是个开始,严厉的行政干预已到了房价不跌绝不罢休的地步了。“如果不能有效调控,政府会接着出政策,一直出到有效为止。”但是他认为,“当房价跌倒一定程度以后,就赶紧要重新调。因为,总理不会让中国经济垮掉。宏观调控最难过的不是开发商,而且每一次宏观调控最终捞到便宜的都是开发商。”
直率到近乎嚣张的任志强,在今年3月失手北京大望京1号地块之后,遭遇了潘石屹“丢人论”的调侃,他也老老实实用眼镜腿在手机上发微博,公开承认自己的“无能”。
然而,华远地产的地荒却是真实存在的。据了解,华远地产目前可供开发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233万平方米,还不足万科、保利、中海等一线开发企业土地储备的零头。作为上市公司,土地储备是支撑其经营业绩的重要筹码。华远地产2009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总收入约为11.6亿元,同比下降48.59%。
任志强坦承,在土地红利盈利模式的房地产市场中,华远地产在土地公开市场的再一次挫败。而央企垄断土地市场,也是造成中小型的房地产商出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任志强说:“没有中小型房地产商,房价更难降了。”
任志强说的没错,在国家收紧楼市政策的信号相当明确的情况下,一道道金牌令箭并没有遏制开发商创造“地王”的热情。国家调控收紧楼市的政策力度虚不虚,任志强的判断或许并没错。只不过,他习惯用发飙的张扬来表达他的判断。
此前,任志强曾经对一位要买房的青年人说,“你在北京买不起房,说明你劳动生产率低,应该到二、三线城市去买。还买不起,就到农村去。”回过头来,这些话似乎也很适用华远地产。在一线城市由央企横霸天下的情况下,任志强也同样面临被驱逐的难堪结局。近期他频繁前往全国二、三线城市,四处考察可开发土地资源。
炮轰了谁的神经
曾经依靠博客发表意见的任志强,现在顽强地靠眼镜腿手写微博来说话,有时甚至是一条接着一条。潘石屹曾经出言相劝,“现在土地和房子市场快乱套了,希望你发表一些理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不要光生气了。”而任志强的回答是:有些话还是要说的。
2009年时,任志强曾经口出狂言:“5年之内,北京三环以里的房价将上5万。”此言一出,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然而时至今日,这个预言似乎已无过激之处。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数字表明,今年1月至2月,北京四环路以内的住宅期房均价已经突破3万元。“按照这种趋势,我之前说的‘三环以内’完全可以改成‘四环以内’。”任志强有了改口之意。
在潘石屹忙着收购项目,冯仑忙着搞绿色地产,王石继续住宅产业化的同时,任志强在不停地论战。先是挑战政府权威,批评国土部财政部银监会;接着挑战专业机构,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以及国家统计局都是他论战的对象;然后是挑战媒体,央视成为他猛批的对象,一些专业的地产媒体也被他拿来说事;当然他更忘不了挑战民众情绪,“买不起房为什么不回农村”的雷语引来公众隆隆炮声。
如果抛开社会情绪客观地看待任志强那些骇人的“语录”,其中很多其实都是大实话。最近,在针对社科院蓝皮书的言论,给了我们新的启迪。
前几天,社科院的蓝皮书认为中国85%的家庭买不起房,任志强认为这就是个缺乏现状基础前提的荒谬结论,并在博客中连发几个疑问,认为无疑社科院的推算是将目光关注于部分城市的房价,却忽略了中国已有几十年的住房建设现状。
一,中国约有4.4亿个家庭,其中城市约有2亿多个家庭。85%按全国算是3.74亿个家庭,按城市算约1.785亿个家庭。请问他们都睡在大街上吗?
二,中国每年的城镇住房竣工量约为6-8亿平方米,其中商品房约不到500万套,非商品房约为300万套,合计不超过800万套。按此生产能力计算,满足85%的家庭住房则要47年或23年,这里还没计算原有住房的折旧,中国岂不是永无改善之日了?而140亿平方米的现有住房存量,约40万亿的财产又算是什么呢?
三,农民工进城是个户籍管制的问题;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不能流通和变成财富是土地制度问题;二手房交易税费奇高和个人所得税购房时不能减免与冲抵是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根本性问题,能从房价上让农民变成市民吗?
任志强表示,从工资性收入看宋丹丹等优秀演员们的月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如果按工资性收入计算,他们都属于社科院列为85%买不起住房的房价收入比之中,许多私有企业的老板们也同样只领取基本的生活费性质的月工资,但他们可以用企业的名义消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岂是月工资与收入比可以计算的。
让任志强成为“全民公敌”的可能不是其错误的表达,正是因为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触动中国政府最为敏感的神经。任志强说,住建部对于房价无能为力是因为它管不了土地,管不了税收,管不了金融。所以住建部除了维持市场秩序,与房地产有关的其它内容他都管不了。
任志强强调,住建部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运用的情况下对房价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不表示国家没有干预的能力,而是因为各个部门相对独立分裂,所以每个部门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研究调控措施,这个调控措施一定是不合理的调控措施。
任志强表示,很多人对“开发商不建和少建保障性住房”进行谴责,但这些人根本不懂房地产法规。他称:“在中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开发商只能依法在国家出让的土地上建商品房。”因此,保障性住房开发商不能去建,建了就违法。
中国房地产的每个动静,每次变化,几乎都有一个人的声音在伴随,同时此人的每一个观点都会引来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这个人就是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他被人们称为“任大嘴”、“全民公敌”,一贯声称只为富人盖房;房子是财富,穷人不该拥有。
谁更懂得房地产市场?
5月终于过去,各个房地产开发商当月的具体销售业绩下滑恐怕已经在所难免,整个市场已经陷入了观望的大背景中。在这个节骨眼上,潘石屹又一次跟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一道,向领导汇报房地产的相关情况。
这些政府领导是谁,潘石屹没点明,汇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没讲清楚,但据他描述“领导很实在,任总讲完后,领导说,一半没有听懂。”
作为主管部门的领导,没听懂并不算是个怪事。平日里任志强的发言之所以每次都引得风波不断,就是因为一部分“不解”的人跟另一批“理解”的人出现严重的意见分歧与摩擦,所以领导如果听不懂,也不足为奇。
任志强应该是一个懂楼市的人。4月中旬以来楼市调控政策的连续出台,让“降价”这个历来在房地产开发商口中相当避讳的词,如今成为任志强、潘石屹等人的共识。
任志强表示,“国十条”只是个开始,严厉的行政干预已到了房价不跌绝不罢休的地步了。“如果不能有效调控,政府会接着出政策,一直出到有效为止。”但是他认为,“当房价跌倒一定程度以后,就赶紧要重新调。因为,总理不会让中国经济垮掉。宏观调控最难过的不是开发商,而且每一次宏观调控最终捞到便宜的都是开发商。”
直率到近乎嚣张的任志强,在今年3月失手北京大望京1号地块之后,遭遇了潘石屹“丢人论”的调侃,他也老老实实用眼镜腿在手机上发微博,公开承认自己的“无能”。
然而,华远地产的地荒却是真实存在的。据了解,华远地产目前可供开发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233万平方米,还不足万科、保利、中海等一线开发企业土地储备的零头。作为上市公司,土地储备是支撑其经营业绩的重要筹码。华远地产2009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总收入约为11.6亿元,同比下降48.59%。
任志强坦承,在土地红利盈利模式的房地产市场中,华远地产在土地公开市场的再一次挫败。而央企垄断土地市场,也是造成中小型的房地产商出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任志强说:“没有中小型房地产商,房价更难降了。”
任志强说的没错,在国家收紧楼市政策的信号相当明确的情况下,一道道金牌令箭并没有遏制开发商创造“地王”的热情。国家调控收紧楼市的政策力度虚不虚,任志强的判断或许并没错。只不过,他习惯用发飙的张扬来表达他的判断。
此前,任志强曾经对一位要买房的青年人说,“你在北京买不起房,说明你劳动生产率低,应该到二、三线城市去买。还买不起,就到农村去。”回过头来,这些话似乎也很适用华远地产。在一线城市由央企横霸天下的情况下,任志强也同样面临被驱逐的难堪结局。近期他频繁前往全国二、三线城市,四处考察可开发土地资源。
炮轰了谁的神经
曾经依靠博客发表意见的任志强,现在顽强地靠眼镜腿手写微博来说话,有时甚至是一条接着一条。潘石屹曾经出言相劝,“现在土地和房子市场快乱套了,希望你发表一些理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不要光生气了。”而任志强的回答是:有些话还是要说的。
2009年时,任志强曾经口出狂言:“5年之内,北京三环以里的房价将上5万。”此言一出,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然而时至今日,这个预言似乎已无过激之处。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数字表明,今年1月至2月,北京四环路以内的住宅期房均价已经突破3万元。“按照这种趋势,我之前说的‘三环以内’完全可以改成‘四环以内’。”任志强有了改口之意。
在潘石屹忙着收购项目,冯仑忙着搞绿色地产,王石继续住宅产业化的同时,任志强在不停地论战。先是挑战政府权威,批评国土部财政部银监会;接着挑战专业机构,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以及国家统计局都是他论战的对象;然后是挑战媒体,央视成为他猛批的对象,一些专业的地产媒体也被他拿来说事;当然他更忘不了挑战民众情绪,“买不起房为什么不回农村”的雷语引来公众隆隆炮声。
如果抛开社会情绪客观地看待任志强那些骇人的“语录”,其中很多其实都是大实话。最近,在针对社科院蓝皮书的言论,给了我们新的启迪。
前几天,社科院的蓝皮书认为中国85%的家庭买不起房,任志强认为这就是个缺乏现状基础前提的荒谬结论,并在博客中连发几个疑问,认为无疑社科院的推算是将目光关注于部分城市的房价,却忽略了中国已有几十年的住房建设现状。
一,中国约有4.4亿个家庭,其中城市约有2亿多个家庭。85%按全国算是3.74亿个家庭,按城市算约1.785亿个家庭。请问他们都睡在大街上吗?
二,中国每年的城镇住房竣工量约为6-8亿平方米,其中商品房约不到500万套,非商品房约为300万套,合计不超过800万套。按此生产能力计算,满足85%的家庭住房则要47年或23年,这里还没计算原有住房的折旧,中国岂不是永无改善之日了?而140亿平方米的现有住房存量,约40万亿的财产又算是什么呢?
三,农民工进城是个户籍管制的问题;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不能流通和变成财富是土地制度问题;二手房交易税费奇高和个人所得税购房时不能减免与冲抵是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根本性问题,能从房价上让农民变成市民吗?
任志强表示,从工资性收入看宋丹丹等优秀演员们的月收入仅为2000元左右。如果按工资性收入计算,他们都属于社科院列为85%买不起住房的房价收入比之中,许多私有企业的老板们也同样只领取基本的生活费性质的月工资,但他们可以用企业的名义消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岂是月工资与收入比可以计算的。
让任志强成为“全民公敌”的可能不是其错误的表达,正是因为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触动中国政府最为敏感的神经。任志强说,住建部对于房价无能为力是因为它管不了土地,管不了税收,管不了金融。所以住建部除了维持市场秩序,与房地产有关的其它内容他都管不了。
任志强强调,住建部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运用的情况下对房价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不表示国家没有干预的能力,而是因为各个部门相对独立分裂,所以每个部门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研究调控措施,这个调控措施一定是不合理的调控措施。
任志强表示,很多人对“开发商不建和少建保障性住房”进行谴责,但这些人根本不懂房地产法规。他称:“在中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开发商只能依法在国家出让的土地上建商品房。”因此,保障性住房开发商不能去建,建了就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