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专业教育应“跳开小本位、融入大格局”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we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则关于大理大学拟取消该校公共关系专业2017年招生计划的消息,引发了公关学界、业界的共同关注。
  其中,尤以该校公共关系专业部分校友发出的“令人费解,甚至愤怒”、“丢掉初心,何以前行 ”质疑之声,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
  其实,大理大学此举未必对公共关系专业的发展就是坏事,既有在特定大环境、大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必然性,也是换一种角度思考公共关系专业建设的新契机,更有可能以此为新起点,将公共关系专业教育,由学界、业界的更紧密融合而推向更具有实践性的阶段迈进。
  所以,与其质疑,不如更理性地面对新的挑战,拥抱新的趋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虽然国内有2000多所高校开设了公共关系的课程,但是,真正开设了公共关系专业的只有20多所。这与高校专业人才,尤其是实践型教学研究人才的缺乏有重要的关系,而且,相关的教材也普遍缺乏,教材的内容与实践的脱节情况同样比较严重。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关系实践的需求越来越表现出战略性地位的特点。
  这种战略性,体现在社会组织战略传播与形象管理、企业经营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作用和基础性价值,也越来越显著。
  基于战略性的要求,更高融合属性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业务能力,不仅在公共关系实际运行中,而且在公共关系专业教育中,都是必然趋势。
  那么,跳开独立公共关系专业的“小本位”,融入多元知识体系和跨领域视野综合性人才建设的大格局,既有利于学生打好更坚实的跨学科基础,也无疑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提供更广阔发展通道和前景带来了新的可能。
  其次,公共关系是一个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和行业,这是公共关系业界,甚至学界,长期以来已经积累的共识。
  业界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形成了一种默契,即并不特别偏爱所谓公共关系专业的毕业生,而是更在意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洞察的视野是否宽广以及是否具备较强的实践挖掘潜力。
  这些实践性素质培养,靠单一的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这就导致了部分经过公共关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天生与业界的用人需求存在或多或少的脱节或者错位,从而导致就业的选择面受限。
  周小姐毕业于某高校公共关系专业并在知名公关公司工作了3年,她认为,公共关系专业取消其实影响不大。
  据她介绍,这个专业在就业的时候,大部分人并不选择对口;进入实际工作后,她发现同事当中,除了语言类、传媒类相对会更多点,其他的专业背景比较多样。
  而且,现在公关公司的业务呈现出向市场营销化转移的特点,这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特点,即更有市场敏感的创意策划和传播运营潜力。
  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未来的机会在于一方面发挥基础性学科思维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多样化组合,将公关思维融入其他学科,从而帮助更多学科培养有更强公共关系意识的复合型实践人才。
  第三,高校公共關系专业教育在加强基础性地位的同时,作为公共关系整体教育的一个阶段,一个组成部分,可以不断通过加强和业界的教育与实践对接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内公共关系行业快速发展,业界也已经集体意识到此种对接的重要性,纷纷将人才培养前置,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专门面向应届毕业生强化实操的“新兵训练营”。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多届的“大学生公关策划大赛”,以模拟实践方式,让对公共关系感兴趣的大学生提前体验业界的项目策划等关键内容。
  而国内公共关系门户17pr.com则邀请了大量品牌公关、市场营销、创意策划、新媒体等方面的资深专家,组建“一起大学”,持续开展了线上、线下结合的跨界技能培训。
  这些业界与高校公共关系教育的衔接行动,使得业界与学界的互动变得更活跃,紧密度得到加强,成效也更明显。
  高校公共关系专业教育可顺应此趋势,积极提高与业界交流,让更多的老师、学生走进业界实践,让更多的实践教育走进学校、走到老师学生中去。这样也许才能探索出一条更有利于中国公共关系教育成长的新道路。
  诚然,中国现代公共关系行业也还很年轻,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更是仍处在摸索阶段,学界与业界都需要更多的交流碰撞和行动尝试,才能共同推动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和教育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1944年生,本名南运生,号鹤渡岭人 。祖籍河北内丘,国家一级美术师。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后结业于中央美院。198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6年当选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任河北省画院院长,同年再次当选河北省美协副主席。曾任河北省群艺馆馆长、河北画报社社长、总编等职。1998年、2003年分别当选第五届、第六届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被聘为国家博物馆画廊艺
期刊
刘西林,1954年9月出生于山东曹县,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现专业从事国画创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国际画院中国花鸟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艺术鉴藏》杂志编委、中国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近20年来,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学术性大展并多次获奖,其中:《金秋银声》入选中央电视台“大红鹰”全国书画大展获一等奖;《家园》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览”;
期刊
定窑提示给后人的是什么呢?也就是孩枕翘首以盼的,应该是独立完整的对社会的深思。定窑告诉后人的是如何开拓新生活,过好新生活。定窑不单单是瓷器一个个物件,他是形成于当时文化的方方面面。孩枕是一方之子,而又是全部宋人的结晶,以致于大中国之于大自然的内含。定窑后人的一切活动啊,如果不努力争先有为,何如这个物件光艳!何异于三岁孩童堪怜!孩枕占据国人顶礼的高度啊,天下谓之神,历史谓之神!  定窑的孩枕,是参透
期刊
孟夏之季,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中,成交总额高达3.26亿港元,单价高价作品为吴冠中《贵州侗家山寨》,成交价格达2315万港元,成绩令人鼓舞。而在6月初举办的2017北京匡时春拍近现代书画之夜上,3450万元的陆俨少《女真人生活图》领衔近现代绘画夜场,康有为晚年行书鲍照《飞白书势铭》八屏以1495万元成交,再次刷新了康有为书法作品最高价
期刊
画画是最具个人意志色彩的事,它不须顾及任何人的理会,于自己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因此有的畫家涉笔于林泉高士、寺观道释;有的画家取材于市井风情、现代人物;有的画家逸笔草草、酣畅淋漓。在这众多不同的艺苑里,刘西林独辟蹊径,开拓了一块与众不同、令人瞩目的工笔花鸟世界。  刘西林,1954年生于牡丹甲天下的曹州。曹州画牡丹蔚然成风,画写意花鸟高手云集,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如果刘西林走写意花鸟的路子,
期刊
在“西风烈,长空雁叫”,西画潮流、现代观念多元碰撞挑战下,中国画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激烈变革的漩涡之中,“笔墨当随时代”,如何从审美理念、形式、语言等方面反映时代精神,则是画家面临的艰难选择,要么选传统没有的,要么把传统做出新意,而河北画院原院长、河北省美协原副主席南恽笙则以作品实力说话,“出新变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释放自身内在的生气活力,以“南氏特色”回应了时代的呼唤。  南恽笙画马透射
期刊
教育背景:  1975-1978年,河北省藝术学校舞台美术科  1986-1988年,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绘景专业  1999-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课程高级研修班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舞台美术家学会会员  河北省河北画院油画院研究员  部分集体展览:  1997第二届中国静物画展  1999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河北省美术作品精品展  2001中央美术学院《认同处境》创作绘
期刊
苏继海,男,1957年生,汉族,安徽省蚌埠市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现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工商大学专家导师、客座教授。中国当代泼彩画研究院院长。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赛事,国际艺术大展,入编多部名人录,精品集等。出版的画集有《中国艺术名家苏继海》《艺海情画》《当代名家》等作品集,作品入制“中华
期刊
在中国文化史上以狂放不羁而名留青史者众多,大名鼎鼎者例如屈原、李白、徐渭等,皆是千百年后名篇典故依旧不断传诵的传奇人物。在清代也有一人个性鲜明,书画文章皆有声名,艺术风格影响了多位现代著名画家,那就是“七道士”曾衍东,他被誉为“被遗忘的漫画先驱”。  曾衍东(1750—1830后),字青瞻,一字七如,号七如居士、七道士,祖籍山东嘉祥,为曾子第67代孙。清乾隆壬子(1792)举人。七道士性落拓不羁,
期刊
如今,艺术作品的数量和类型都达到了高峰。画廊的数量有所增加,甚至在一些国家人们可以免费参观。重要作品的价格以及重要的画家都更受媒体重视。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艺术已经终结”的理论似乎是荒诞的。而且这一理论似乎也没有意义,怎样算是艺术的终结?  但是这一理论并非毫无道理。尽管才华横溢的艺术哲学家们承认,艺术作品仍然会保持大数量的产出,且会以更新、更令人激动的方式出现,但他们仍然一直严肃看待这一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