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生源困境已成为制约农村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社会偏见、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条件差等是农村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为了走出该困境,可采取的对策有强化舆论宣传,规范招生秩序,找准政府定位,完善办学机制,增加资金投入,改进教学质量,改革招生办法等。
【关键词】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10-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教育是将我国巨大的劳动力资源转换为人才资源的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源困境。“生源困境”是制约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足够的生源,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
一、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困境表现及原因分析
1.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减少。
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减少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绝对数量的减少,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总量减少;二是相对数量减少,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下降。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校学生总数都是减少的,并且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也是下降的,这都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的减少。
2.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优等生”选择进入普通高中、高等院校深造。而选择进入职业学校的,大多是学习成绩太差(进普通高中考大学无望),或家庭经济贫困的學生,还有部分学生直接以“注册”方式,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就读。由于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入学门槛低(或无门槛),致使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生源质量下降,是学校生源减少的必然结果,也是学校生源减少的重要原因。据相关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我要求较低、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喜欢追求高消费,谈恋爱、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种种不良表现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影响学校招生,使学校陷“招生难一一生源差一一招生难”的恶性循环之中。
3.农村职业学校在读学生流失率高。
农村职业学校的“生源困境”,不仅仅是“招生困境”,生源流失高,也是职业学校“生源困境”的重要表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中职学校的2010级学生,在2010~2011年间,共流失学生88万人,流失率高达13.83%。造成高流失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企业和工厂没有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无论受聘员工是否接受过职业教育,工资待遇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就读职业学校是没有出息的;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政府出台的诸多职业教育新政策、新措施并不能及时被社会大众,学生及家长所了解熟知。这些原因,影响了部分职业学校在校生的学习信心,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辍学的念头。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硬件方面,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设施简陋、生活配套设施不到位,导致学生退学;在软件方面,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缺乏人文关怀,管理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学生缺乏集体温暖感。部分学校管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格,教学秩序混乱,导致学生产生辍学念头;一些职业学校通过虚假宣传招生,学生入校后将其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外派到公司、企业,让其在生产线上重复简单的、不需要太多技术的劳动,学生变成“廉价劳动力”。
(3)家庭原因。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大多较为贫困,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选择退学;一些家长观点陈旧,认为读职业学校用处不大,不如外出打工赚钱,故选择让子女辍学;部分家长缺乏对孩子的责任感,将孩子送进学校后,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不管,致使孩子产生辍学的念头。
(4)学生原因。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认为管得过多、过严;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担忧,担心毕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从而选择辍学打工;对所报考的学校、专业缺乏了解,一些学生按照父母的意愿、朋友的介绍、招生代理的劝说而来到学校,最终因为对专业和学校的后悔而选择辍学。
4.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校际生源争夺激烈。
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在职业学校生源减少的情况下,由于政府政策的保护,我国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撤并现象,因此职业学校招生难度越来越大,招生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各职业学校使尽浑身解数:深入中学设立招生咨询点、参加毕业生家长会、广发宣传资料、利用传播媒介广告宣传,甚至不惜请客送礼、高薪聘请招生代理争抢学生档案、提前录取入学等。招生市场的混乱暴露无疑。职业教育校际间激烈的生源争夺,反映了职业教育招生市场的“过度竞争”,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过度竞争”是社会需求减少、职业教育“生源困境”的具体体现。
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走出生源困境的对策
1.强化舆论宣传,形成职教共识。
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公众宣传农村中职教育的先进办学经验和学校毕业生的成功典范,树立劳动光荣、行行出状元的社会理念,转变“读书入仕”“重学轻术”的传统理念,形成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对待的社会文化氛围。要转变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教育态度,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地投身到职业教育的宣传中去。强化教育改革,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将升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纳入到升学率的范畴进入考核,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规范招生秩序,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招生责任,实现阳光招生。严格贯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职业的良好风气,形成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2.找准政府定位,强化市场导向。
政府为职业学校招生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对发展职业教育意义的宣传、职业教育招生公平机制的构建、职业学校招生宣传的监管等。政府对于职业教育招生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但政府的作为不能缺位,越位和错位。政府一方面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监督和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改革人事、教学、后勤、分配制度的基础上,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机制。
3.加强教育立法,完善办学机制。
构建职业教育法规体系的过程中,建立、健全有有关职业教育投入、职业选择、职业指导、企业培训、师资建设、学历文凭与执业证书互通等方面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形成内容完整、全面协调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主要是通过创新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允许、鼓励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实现办学主体多样化,并建立有效的教育衔接机制。
4.増加资金投入,满足职教需要。
创新税费政策,降低办学成本。一是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学校在建设或征用教学楼、学生宿舍、学校食堂、运动场馆方面,可以免征(或少征)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等税收;二是对学校在建设上述工程时,地方政府可以减免学校的征地管理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基本建设施工排污费等费用;三是对职业学校内部超市创收、学校培训创收等,可以采取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以降低学校办学成本。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创新职业教育投入的政策保障机制。一方面,职业学校要釆取单独预算,并制定出具有较强连续性的发展规划,以保证职业教育投入政策的连续性,强化职业教育经费的专项管理,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教育附加费的提取标准,以丰富中职教育经费来源。
5.改进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
职业学校的专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突出专业品牌和办学特色;改革办学模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灵活办学机制。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因材施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信息技术教育。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触,以更快地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加强师资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同时,职业院校要注重从行业、企业中引进理论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来弥补实践师资不足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构建终身职业指导机制,使学生了解职业现状、结业前景、不同职业的差别,使学生有利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等做出正确的选择,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职业教育是“中继性”教育,职业学校更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操作方法培养;采取“订单”教育,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学生的就业率,有利于職业学校的招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禹四明.农村职业教育生源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探析——以湖南农村职业教育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2):86-87.
[2]张国祎.高职教育生源困境成因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8):44-46.
【关键词】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10-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教育是将我国巨大的劳动力资源转换为人才资源的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源困境。“生源困境”是制约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足够的生源,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
一、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困境表现及原因分析
1.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减少。
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减少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绝对数量的减少,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总量减少;二是相对数量减少,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下降。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校学生总数都是减少的,并且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也是下降的,这都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的减少。
2.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优等生”选择进入普通高中、高等院校深造。而选择进入职业学校的,大多是学习成绩太差(进普通高中考大学无望),或家庭经济贫困的學生,还有部分学生直接以“注册”方式,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就读。由于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入学门槛低(或无门槛),致使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生源质量下降,是学校生源减少的必然结果,也是学校生源减少的重要原因。据相关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我要求较低、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喜欢追求高消费,谈恋爱、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种种不良表现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影响学校招生,使学校陷“招生难一一生源差一一招生难”的恶性循环之中。
3.农村职业学校在读学生流失率高。
农村职业学校的“生源困境”,不仅仅是“招生困境”,生源流失高,也是职业学校“生源困境”的重要表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中职学校的2010级学生,在2010~2011年间,共流失学生88万人,流失率高达13.83%。造成高流失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企业和工厂没有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无论受聘员工是否接受过职业教育,工资待遇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就读职业学校是没有出息的;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政府出台的诸多职业教育新政策、新措施并不能及时被社会大众,学生及家长所了解熟知。这些原因,影响了部分职业学校在校生的学习信心,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辍学的念头。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硬件方面,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设施简陋、生活配套设施不到位,导致学生退学;在软件方面,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缺乏人文关怀,管理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学生缺乏集体温暖感。部分学校管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格,教学秩序混乱,导致学生产生辍学念头;一些职业学校通过虚假宣传招生,学生入校后将其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外派到公司、企业,让其在生产线上重复简单的、不需要太多技术的劳动,学生变成“廉价劳动力”。
(3)家庭原因。
职业学校学生家庭大多较为贫困,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选择退学;一些家长观点陈旧,认为读职业学校用处不大,不如外出打工赚钱,故选择让子女辍学;部分家长缺乏对孩子的责任感,将孩子送进学校后,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不管,致使孩子产生辍学的念头。
(4)学生原因。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认为管得过多、过严;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担忧,担心毕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从而选择辍学打工;对所报考的学校、专业缺乏了解,一些学生按照父母的意愿、朋友的介绍、招生代理的劝说而来到学校,最终因为对专业和学校的后悔而选择辍学。
4.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校际生源争夺激烈。
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在职业学校生源减少的情况下,由于政府政策的保护,我国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撤并现象,因此职业学校招生难度越来越大,招生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各职业学校使尽浑身解数:深入中学设立招生咨询点、参加毕业生家长会、广发宣传资料、利用传播媒介广告宣传,甚至不惜请客送礼、高薪聘请招生代理争抢学生档案、提前录取入学等。招生市场的混乱暴露无疑。职业教育校际间激烈的生源争夺,反映了职业教育招生市场的“过度竞争”,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过度竞争”是社会需求减少、职业教育“生源困境”的具体体现。
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走出生源困境的对策
1.强化舆论宣传,形成职教共识。
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公众宣传农村中职教育的先进办学经验和学校毕业生的成功典范,树立劳动光荣、行行出状元的社会理念,转变“读书入仕”“重学轻术”的传统理念,形成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对待的社会文化氛围。要转变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教育态度,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地投身到职业教育的宣传中去。强化教育改革,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将升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纳入到升学率的范畴进入考核,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规范招生秩序,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招生责任,实现阳光招生。严格贯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职业的良好风气,形成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2.找准政府定位,强化市场导向。
政府为职业学校招生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对发展职业教育意义的宣传、职业教育招生公平机制的构建、职业学校招生宣传的监管等。政府对于职业教育招生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但政府的作为不能缺位,越位和错位。政府一方面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监督和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改革人事、教学、后勤、分配制度的基础上,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机制。
3.加强教育立法,完善办学机制。
构建职业教育法规体系的过程中,建立、健全有有关职业教育投入、职业选择、职业指导、企业培训、师资建设、学历文凭与执业证书互通等方面的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形成内容完整、全面协调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主要是通过创新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允许、鼓励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实现办学主体多样化,并建立有效的教育衔接机制。
4.増加资金投入,满足职教需要。
创新税费政策,降低办学成本。一是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学校在建设或征用教学楼、学生宿舍、学校食堂、运动场馆方面,可以免征(或少征)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等税收;二是对学校在建设上述工程时,地方政府可以减免学校的征地管理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基本建设施工排污费等费用;三是对职业学校内部超市创收、学校培训创收等,可以采取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收,以降低学校办学成本。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创新职业教育投入的政策保障机制。一方面,职业学校要釆取单独预算,并制定出具有较强连续性的发展规划,以保证职业教育投入政策的连续性,强化职业教育经费的专项管理,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教育附加费的提取标准,以丰富中职教育经费来源。
5.改进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
职业学校的专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突出专业品牌和办学特色;改革办学模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灵活办学机制。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因材施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信息技术教育。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触,以更快地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加强师资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同时,职业院校要注重从行业、企业中引进理论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来弥补实践师资不足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构建终身职业指导机制,使学生了解职业现状、结业前景、不同职业的差别,使学生有利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等做出正确的选择,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职业教育是“中继性”教育,职业学校更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操作方法培养;采取“订单”教育,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学生的就业率,有利于職业学校的招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禹四明.农村职业教育生源困境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探析——以湖南农村职业教育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2):86-87.
[2]张国祎.高职教育生源困境成因及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