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让学生热爱数学课堂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的体验。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自尊、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反差。即使是学生看到数学的成功应用和获得较好成绩时,其对数学也难以真正喜欢。这一现状着实让人担忧,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们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
  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我决定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积累了很多的实例,不时地在课堂上“逗逗”学生,效果甚好。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我是这样问的:大家经常喝牛奶,可牛奶盒上写着的“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是什么意思?在教学“平均数”时,课前请一名同学唱歌,请每组的组长和老师当评委,当评委亮分后发现分数不一致,自然地引出“平均数”。
  只要我们做有心人,不难发现小学数学中的每一个题型,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这些导入环节的设计,效果一定会很好,打破了死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利用经典故事创设情境
  
  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创作或者改编出不同的经典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经典故事所创造的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就改编了“阿凡提智断分地”的故事: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 1/4,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 2/8。老三分到了这块的 3/12。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故事讲完了,班上的孩子们也猜出了几分,这时,教师意味深长地问:“同学们,他们分得不一样多吗?为什么?”抓住契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
  经典故事的作用在于使问题更接近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动画情境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小学各学科课程中都渗透着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会使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成为使人昏昏欲睡的一潭死水。而体现美感的教学,可使儿童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及完美人格的培养,并可激发其创新的动机。
  小学数学的图形、计算等,将简洁的、逻辑的、创造的美蕴含其中。教学应重演应用数学初始阶段的情境,使儿童如临其境,通过数学与生活的沟通,强化儿童对数学的感受,再现其教学内容之美。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念,将多媒体引入数学教学,是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途径。多媒体的运用,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屏幕,展现生动鲜活的画面,产生声情并茂的视听效果,将教材所表现的相关情境,呈现给学生,使儿童在美的感受中,丰富了表象,激活了思维及情感活动。
  
  四、走出封闭课堂,创设实践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习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学习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数一数》 时,我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室外课。让孩子们在操场上任意的数数,再把得到的个数告诉老师。孩子们开阔的思维着实让我吃惊:有的数乒乓台,有的数篮球架,有的数小树、大树,有的数自己身上的钮扣……有一群鸟从空中飞过,同学们这样描述,有许多鸟我数不清楚……还有几个孩子在地上数蚂蚁,也许这就是他们研究生物的开始……孩子们不断地发现可以数的新鲜事物,真的让我们应接不瑕。
  
  五、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知识的情境化。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而问题情境的营造,须以精心设计问题为条件,它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进行。
  首先激疑引趣,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开始,教师从让学生举出能被3整除的一、两位数做起,再让学生举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如279)例子以后,教师故意激发学生:“你们说出这个数太慢了,我有了279这个数作基础,就可以一口气说出一堆能被3整除的数来。”边说边板书:“729、792、279、927、……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你们相信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其次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疑,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温故知新,可以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这种方法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为很多新的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只有抓住新旧知识的焦点,才能很容易地用这种方法创设出一个个奇妙的问题情境。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
  (胶州市实验初中小学部)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课程论专家钟启泉教授认为:教育与教学的改革从根本上说一场“沟通革命”。而沟通的主要形式之——“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必然会涉及学校教育领域:语文教学作为人文性极强的母语教学,必然会与对话携手联姻。  很多人都认为对话教学是一个很时髦的理念,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实不然,早在人类社会的初期,对话教学就已经存在:如东方的孔子和佛陀,西方的耶稣和苏格拉底,我们可以从前人所记录的文献中去阅读他们
期刊
我国数学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偏重于“重教轻学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远离现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一切数学学习活动离不开鲜活的、丰富的实践活动这一基本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也只有立足于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永保其旺盛的生命力。笔者认为:引导好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高中数学,是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中之重。    一.从现实生活中
期刊
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要想提高文化课尤其是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困难还是比较大的。要想真正提高同学们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课堂、课余都还给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课前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语文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
期刊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    个中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角色、地位、作用发生的很大变化,必将引起课程和课堂的重构,引起“教”与“学”理念和方式的变革。  本文探索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构建有新意但又不脱离现实基础的、具有个性化的学科网络课程,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资源平台、管理平台和交互平台,并探讨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教师应有的课程现和教学策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和教学目标。
期刊
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为宗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合乎规律性、目的性的教学运行机制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因此,我在课程教学设置安排上采取“分类分层次教学”的运行机制,其主要设置如下:     一、改善教学方式,保障教学目的的实施     实施“合格加特长”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实行分类教学。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
期刊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体现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
期刊
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什么是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本文将对此做一探讨。    一、问题情境的构成要素    所谓的问题情境
期刊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各种尝试。我从台前走到幕后,努力当好“导演”,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当好“演员”,让他们相互磋商与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倾听与被倾听的能力,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合作,体现团队精神。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运用团队竞赛合作的教学方法,是发展学生个体和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关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
期刊
快乐和痛苦不是由事情本身决定,而是由每个人的心态决定的。喜欢玩的人,他觉得痛快地玩着才快乐,读书写字是一种痛苦。喜欢读书、写字的人,也许外人觉得苦,他自己可不这么想。读书的乐趣、写完一篇篇作业后的成就感使他觉得日子过得充实有意义。相反,他会觉得总喜欢玩的人到头来一无所获,异常无聊,那才是真正长久的痛苦。    因此,对同一件事,心态不同,所获得的体验也不一样。而一个好心情可以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快乐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