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山东方言的分区问题
山东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是现代山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从古代山东地区的汉语方言发展而来的,是古老的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山东一直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山东的语言对于整个汉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山东方言的分区。目前通行的有两种分法,因为分区标准不一样,分析出来的结果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先介绍第一种分法。钱曾怡、高文达等先生,按照普通话zh、ch、sh和j、p、x声母是否各分化为两类读音,把山东话分为两大区:西区和东区。每一区下又分为两小区,西区有西齐区,包括济南、德州、淄博等80个县市,西鲁区包括菏泽、济宁、枣庄等37个县市;东区有东莱区,包括烟台、威海等16个县市;东潍区包括青岛、潍坊、青州等32个县市。按这种分法,临清方言属于西齐小区。
再说说第二种分法。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从全国汉语方言的角度出发,按照古代入声字在今天山东方言里的演变情况,把山东话分为三区:
1.冀鲁官话区大致相当于第一种分区的西齐小区的全部区县市,再加上东潍区的寿光、潍坊、昌乐、沂源、蒙阴、沂南、日照、东港、苴县等约63个区县市。
2.中原官话区相当于第一种分区的西鲁小区,共37个区县市。
3.胶辽官话区大致相当于第一种分区中东区的大部分区县市(但寿光、潍坊、昌乐、沂源、蒙阴、沂南、日照、东港、苴县等除外),约38个区县市。
按这种分法,临清方言属于冀鲁官话。
二、临清简介
临清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隶属聊城地区。东与高唐、茌平两县为邻;西隔卫河与河北省相望;南与聊城市和冠县接壤;北与德州地区夏津县毗邻。全境东西为55.44公里,南北为29.88公里,总面积为957平方公里。据2005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总人口为728,577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35,499,非农人口为293,078。境内主要为汉族,占总人口的97%以上,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
三、副词
汉语的副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类,因为它既拥有实词的某些语法特点,又具有虚词的某些特征;而且分类的方法不一,王力、朱德熙、黄伯荣等各有各的分法。这里仅介绍临清话中几种特殊的副词,并综合各家分类原则将其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和语气副词。下面分别叙述之。在叙述中,对方言性强的不好理解的词或句子,在词或句后的括号内加小字进行了注释。
(一)程度副词
1.血
血酸血咸血苦血烫血冷
主要用来修饰表示感觉的形容词,而且专用在贬义方面,以表示自身对某种感觉的不满。如:“血酸”说明酸的程度已让人感到不适了,口感不好。其它的词依次类推。
“血”后面加单音节形容词,可构成ABAB式重叠,通常后面加“的”,即“ABAB的”,以强调程度的加深,如“血酸血酸的”“血烫血烫的”。“血”后加双音节形容词一般不那么用。
“血”在临清方言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用法,就是被嵌进一个词的里头,起加深程度的作用。比如“倒血霉”,形容一个人特别倒霉。如:“你跟这种人一个办公室,真是倒血霉了。”但这时的“血”是形容词,而不是副词了。
2.怪
一般修饰形容词,表示个人的感觉或对事物状态的认识超出了个人的估计,有出乎意料、令人惊讶的意思。如:
①这小子还怪孬来,上来就打了人家一巴掌。(“来”为临清方言中的语气词。下同)
②这个菜还怪好吃来,炒的甜丝儿的。
③他脾气怪好的啊,怎么今天发那么大的火呀?
④以前觉着这屋子怪宽敞的来,现在怎么看着那么小啦。
其中,①②两句的后半句是对前半句的一种解释和肯定;③④两句的后半句则是对前半句的否定。
普通话中也有副词“怪”,但普通话中“怪”修饰形容词后面必须加上“的”,如“怪好的”“怪脏的”;而临清话中大多不用“的”,而是用语气词“来”,如“怪孬来”“怪聪明来”。如用“的”,也不影响交际,但在临清人听起来就带上北京味了。
3.忒
“忒”经常修饰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表示超过一般的限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太”。例如:
①你忒不懂事来,这种场合能提那个事吗?
②你也忒不讲理来,不光不还钱还把人家打了一顿。
③这几个菜也忒少来,你也不看看咱多少人啊。
④这鞋忒贵来,又不是真皮的。
“忒”修饰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时,常是表达个人的一种不满。修饰动词性词组时,该动词性词组本身就表达了个人不满的情绪,如①中的“不懂事”,②中的“不讲理”。“忒”有加深程度的作用;“忒”在修饰形容词时,从形容词本身很难看出个人的态度,只有加上“忒”后才能看出个人明显的态度立场,即不满意。例③④能从上下文中看出说话人的态度,但我们比较一下下面的例子:
⑤这衣裳忒便宜来,你从哪儿进的货呀?(“衣裳”在临清话中即为“上衣”。)
⑥这衣裳便宜呀,你从哪儿进的货呀?
⑦这衣裳真便宜呀,你从哪儿进的货呀?
这三个例子由于用的副词不同或没有用副词,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例⑤表示说话人不相信这件衣裳能那么便宜,怀疑其是假货;例⑦则与例⑤截然相反,流露出对卖衣服者的羡慕之情,因为她能进到那么便宜的衣服,并想知道进货的渠道,一般同行才会这么说;例⑥表达的语气可能与例⑤同,也可能与例⑦同,这要看当时的语境而定。
“忒”也可以修饰表示感觉(如味觉、触觉等)的形容词,但与“血”是有区别的。看下面的比较:
⑧今天的菜血咸。
⑨今天的菜忒咸了。
用“血”的话表明说话人对菜的味道非常不满,态度有点强烈。隐含的意思是“今天的菜真咸,怎么炒的!”含有责备的口气。而用“忒”的话,虽然说话人对菜的味道不满意,但态度和缓,没有责备,只有建议。隐含的意思是“今天的菜咸了,以后炒的时候要少放点盐。”
4.棱
“棱”比“血”、“怪”、“忒”这些词语气都要重。
(1)用在形容词前,表示性质等的程度深,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副词“非常”,比“很”的语气要强些。例如:
①这个小妮儿长的棱胖,有点营养过剩。
②他平时为人棱大方。
“棱”修饰的形容词后边还可以加语气词“的”,强调肯定的语气。如:
③刚下了雨,路上棱滑的,别出门了。
④天棱好的,拿么伞呀。
(2)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程度强烈。这些动词一般是表示人的心理活动、主观感情的。如:棱愿意、棱高兴、棱生气。“棱”后面还可以加动宾短语,如:棱讲义气、棱会打扮、棱气人。
通常情况下,“棱”和其后的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都可构成“ABAB的”式重叠,重叠后具有明显的对中心词强调的意味,形容性增强,有时还有些许的夸张。如:棱忙棱忙的、棱愿意棱愿意的、棱会打扮棱会打扮的。
5.杠
“杠”比“棱”语气更强些,表示的程度更深,用法和“棱”基本相同。它所修饰的形容词或动词后一般要加“了”,如:
①俺老师杠厉害了,经常叫学生罚站。
②我杠羡慕他了,学习那么好。
③你这个人说话杠不讲理了。
6.精
“精”语气比“杠”还要强烈些,义为“完全……”
①外头雨下的棱大,衣裳淋了个精湿。
②今天买的肉精瘦。
在临清话中,“精”只用在少数形容词前,且用的频率也不高,这或许是它语气太强烈的缘故。如例①中“精湿”,义为衣服湿透了;例②中“精瘦”义为肉都是瘦的,没有一点儿肥的。
程度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还受语音上平仄的影响,平仄相间才能加强气势。因为程度副词“血”等本来就是要加强语气的,如果该程度副词与其后修饰的词在语音上正好是平平或仄仄,则会削弱语气的表达。如在临清话中一般不说“杠胖了”。因为“杠”与“胖”都是去声,而且韵母完全相同,说起来拗口,听起来气势也不强,反而常说“棱胖”,如要加强语气的话,顶多说“棱胖棱胖的”,也不会说“杠胖了”。
(二)范围副词
同共
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共”、“总共”。表示数量的总和。例如:
①几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同共才三百块。
②今年地里同共收了二百斤麦子。
(三)时间副词
(1)刚紧紧儿
义为“刚刚”,表示时间特别短。主要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例如:
①他刚紧紧儿还在这儿呢,一会儿的功夫就不见人了。
②我刚紧紧儿走到学校,斗通知说今天不上课了。
③到济南的汽车刚紧紧儿开走,他斗来了,只好等下一班了。
(2)刚
与“刚紧紧儿”义同,主要修饰动词或动词性词语。另外还有一种用法是“刚紧紧儿”没有的。即“刚”有时也表示勉强达到一定的数量。例如:
①今儿可做的饭刚够两个人吃的。(“今儿可”义为今天)
②这块布刚够给他轧个短裤的。
(3)马上马
义为“马上、立刻”。从形式上看好像是两个“马上”重叠后的省略。一般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例如:
①你等我一下,我马上马回来。
②我马上马去办你这个事。
③我马上马叫他来。
“马上马”在对话中经常单用,例如:
④——饭什么时候做好?
——马上马!
(4)净
义为“老是、总是、经常”。常修饰动词或动词性词组。
①别净笑话别人,先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
②纠正你多少遍了,怎么净犯一样的错误啊。
③小李这孩子棱好,净来帮着干活。
(四)情态副词
(1)净意儿
义为“故意、有意识地,”多修饰动词性词组。例如:
①我净意儿拿胳膊碰他一下。
②他净意儿说我坏话,好让我生气,我斗是不生气。
③他净意儿绕远走,好和校长说句话。
④她净意儿打扮那么土气,怕别人看出来她家有钱。
(2)好歹
义为“幸好、总算”。在临清话中“好歹”是个偏义副词,“歹”的意义已经虚化,整个词只留有“好”的意义。该词常用在句首,修饰整个句子。例如:
①好歹她没出什么事,不然怎么向她父母交待啊。
②好歹这把火没烧着房子。
③好歹咱把活干完了。
普通话中也有“好歹”这个副词,但它义为“左右”,即不管怎么样必须有个结果,可置于主语前。例如:
信誉是工厂的生命,厂际往来不能有始无终,好歹都要有个结果。
可见,与临清话中的“好歹”意思截然相反。
(3)验
义为“正好、正巧”。例如:
①你来的真不巧,验赶上他出差了。
②这条裤子穿上验好。
③这个洞挖得不大不小,验准把罐子放进去。
在临清话中,可以用“验”修饰的词不多。
(4)差点乎
我们认为这是“差点”和“几乎”重新组合的结果。同普通话中“几乎”义同,在这里就不详述了。
(五)语气副词
(1)高低死活
两者意思相近,用在动词前,表示自己或他人坚决做或不做某事、做得了或做不了某事,义为“无论如何”。在句中一般都重读。例如:
①明天你高低得把介绍信带来。
②我是高低不教这个班了,太烂了,管不了。
③我这辈子是死活考不上大学了,学不进去。
④甭管给多少钱,人家死活不干了。
“高低”“死活”用在否定句中的情况多一些,两词的用法基本相同,但从语感上讲,“死活”比“高低”语气好像还要强烈些;而“高低”比“死活”的用法要广一些,像例①那种肯定句,一般不能用“死活”代替“高低”。又如:
⑤我高低是你长辈来,还管不了你了。
其中的“高低”也不能用“死活”替代。
(2)哄得哄是
两词意思相同,义为“倒是”、“倒”。主要用于追问或催促对方,一般用于修饰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例如:
①哪儿不得劲,你哄得说啊,不然大夫怎么给你看病啊?
②你光说回家看看奶奶,哄得去啊。
③你光呆下边喊么,哄得上楼啊。
④他想要那台电脑,哄得早说啊,我斗不卖给别人了。
其中,例④是用于反问,义为“他为什么不早说啊”,也暗含追问对方的意思。
以上我们只叙述了临清话中与普通话不同的副词,与普通话相同的,像“才”和“大约”等,由于媒体的传播等原因,在临清话中也用,在这里就略去不说了。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临清话中特有的程度副词比较丰富,表达的程度深浅层次不同,就有相应的不同的程度副词,如“忒”“棱”“杠”“精”等程度依次加深;其它副词也有自己的特色,非常生动形象,如“将紧紧”、“马上马”等等。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2.
[2]李申.徐州方言志[M].语文出版社,1985.
[3]吴永焕.从《方言》所记地名看山东方言的分区[J].文史哲,2000,(6).
[4]张鸿魁.临清方言志[M].中国展望出版社,1980.
[5]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0.
[6]姜汇川 刘延新编.现代汉语副词分类实用词典[M].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
(刘 亚 马铁军,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山东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是现代山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从古代山东地区的汉语方言发展而来的,是古老的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山东一直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山东的语言对于整个汉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山东方言的分区。目前通行的有两种分法,因为分区标准不一样,分析出来的结果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先介绍第一种分法。钱曾怡、高文达等先生,按照普通话zh、ch、sh和j、p、x声母是否各分化为两类读音,把山东话分为两大区:西区和东区。每一区下又分为两小区,西区有西齐区,包括济南、德州、淄博等80个县市,西鲁区包括菏泽、济宁、枣庄等37个县市;东区有东莱区,包括烟台、威海等16个县市;东潍区包括青岛、潍坊、青州等32个县市。按这种分法,临清方言属于西齐小区。
再说说第二种分法。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从全国汉语方言的角度出发,按照古代入声字在今天山东方言里的演变情况,把山东话分为三区:
1.冀鲁官话区大致相当于第一种分区的西齐小区的全部区县市,再加上东潍区的寿光、潍坊、昌乐、沂源、蒙阴、沂南、日照、东港、苴县等约63个区县市。
2.中原官话区相当于第一种分区的西鲁小区,共37个区县市。
3.胶辽官话区大致相当于第一种分区中东区的大部分区县市(但寿光、潍坊、昌乐、沂源、蒙阴、沂南、日照、东港、苴县等除外),约38个区县市。
按这种分法,临清方言属于冀鲁官话。
二、临清简介
临清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隶属聊城地区。东与高唐、茌平两县为邻;西隔卫河与河北省相望;南与聊城市和冠县接壤;北与德州地区夏津县毗邻。全境东西为55.44公里,南北为29.88公里,总面积为957平方公里。据2005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总人口为728,577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35,499,非农人口为293,078。境内主要为汉族,占总人口的97%以上,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
三、副词
汉语的副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词类,因为它既拥有实词的某些语法特点,又具有虚词的某些特征;而且分类的方法不一,王力、朱德熙、黄伯荣等各有各的分法。这里仅介绍临清话中几种特殊的副词,并综合各家分类原则将其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和语气副词。下面分别叙述之。在叙述中,对方言性强的不好理解的词或句子,在词或句后的括号内加小字进行了注释。
(一)程度副词
1.血
血酸血咸血苦血烫血冷
主要用来修饰表示感觉的形容词,而且专用在贬义方面,以表示自身对某种感觉的不满。如:“血酸”说明酸的程度已让人感到不适了,口感不好。其它的词依次类推。
“血”后面加单音节形容词,可构成ABAB式重叠,通常后面加“的”,即“ABAB的”,以强调程度的加深,如“血酸血酸的”“血烫血烫的”。“血”后加双音节形容词一般不那么用。
“血”在临清方言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用法,就是被嵌进一个词的里头,起加深程度的作用。比如“倒血霉”,形容一个人特别倒霉。如:“你跟这种人一个办公室,真是倒血霉了。”但这时的“血”是形容词,而不是副词了。
2.怪
一般修饰形容词,表示个人的感觉或对事物状态的认识超出了个人的估计,有出乎意料、令人惊讶的意思。如:
①这小子还怪孬来,上来就打了人家一巴掌。(“来”为临清方言中的语气词。下同)
②这个菜还怪好吃来,炒的甜丝儿的。
③他脾气怪好的啊,怎么今天发那么大的火呀?
④以前觉着这屋子怪宽敞的来,现在怎么看着那么小啦。
其中,①②两句的后半句是对前半句的一种解释和肯定;③④两句的后半句则是对前半句的否定。
普通话中也有副词“怪”,但普通话中“怪”修饰形容词后面必须加上“的”,如“怪好的”“怪脏的”;而临清话中大多不用“的”,而是用语气词“来”,如“怪孬来”“怪聪明来”。如用“的”,也不影响交际,但在临清人听起来就带上北京味了。
3.忒
“忒”经常修饰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表示超过一般的限度,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太”。例如:
①你忒不懂事来,这种场合能提那个事吗?
②你也忒不讲理来,不光不还钱还把人家打了一顿。
③这几个菜也忒少来,你也不看看咱多少人啊。
④这鞋忒贵来,又不是真皮的。
“忒”修饰动词性词组或形容词时,常是表达个人的一种不满。修饰动词性词组时,该动词性词组本身就表达了个人不满的情绪,如①中的“不懂事”,②中的“不讲理”。“忒”有加深程度的作用;“忒”在修饰形容词时,从形容词本身很难看出个人的态度,只有加上“忒”后才能看出个人明显的态度立场,即不满意。例③④能从上下文中看出说话人的态度,但我们比较一下下面的例子:
⑤这衣裳忒便宜来,你从哪儿进的货呀?(“衣裳”在临清话中即为“上衣”。)
⑥这衣裳便宜呀,你从哪儿进的货呀?
⑦这衣裳真便宜呀,你从哪儿进的货呀?
这三个例子由于用的副词不同或没有用副词,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例⑤表示说话人不相信这件衣裳能那么便宜,怀疑其是假货;例⑦则与例⑤截然相反,流露出对卖衣服者的羡慕之情,因为她能进到那么便宜的衣服,并想知道进货的渠道,一般同行才会这么说;例⑥表达的语气可能与例⑤同,也可能与例⑦同,这要看当时的语境而定。
“忒”也可以修饰表示感觉(如味觉、触觉等)的形容词,但与“血”是有区别的。看下面的比较:
⑧今天的菜血咸。
⑨今天的菜忒咸了。
用“血”的话表明说话人对菜的味道非常不满,态度有点强烈。隐含的意思是“今天的菜真咸,怎么炒的!”含有责备的口气。而用“忒”的话,虽然说话人对菜的味道不满意,但态度和缓,没有责备,只有建议。隐含的意思是“今天的菜咸了,以后炒的时候要少放点盐。”
4.棱
“棱”比“血”、“怪”、“忒”这些词语气都要重。
(1)用在形容词前,表示性质等的程度深,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副词“非常”,比“很”的语气要强些。例如:
①这个小妮儿长的棱胖,有点营养过剩。
②他平时为人棱大方。
“棱”修饰的形容词后边还可以加语气词“的”,强调肯定的语气。如:
③刚下了雨,路上棱滑的,别出门了。
④天棱好的,拿么伞呀。
(2)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程度强烈。这些动词一般是表示人的心理活动、主观感情的。如:棱愿意、棱高兴、棱生气。“棱”后面还可以加动宾短语,如:棱讲义气、棱会打扮、棱气人。
通常情况下,“棱”和其后的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都可构成“ABAB的”式重叠,重叠后具有明显的对中心词强调的意味,形容性增强,有时还有些许的夸张。如:棱忙棱忙的、棱愿意棱愿意的、棱会打扮棱会打扮的。
5.杠
“杠”比“棱”语气更强些,表示的程度更深,用法和“棱”基本相同。它所修饰的形容词或动词后一般要加“了”,如:
①俺老师杠厉害了,经常叫学生罚站。
②我杠羡慕他了,学习那么好。
③你这个人说话杠不讲理了。
6.精
“精”语气比“杠”还要强烈些,义为“完全……”
①外头雨下的棱大,衣裳淋了个精湿。
②今天买的肉精瘦。
在临清话中,“精”只用在少数形容词前,且用的频率也不高,这或许是它语气太强烈的缘故。如例①中“精湿”,义为衣服湿透了;例②中“精瘦”义为肉都是瘦的,没有一点儿肥的。
程度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还受语音上平仄的影响,平仄相间才能加强气势。因为程度副词“血”等本来就是要加强语气的,如果该程度副词与其后修饰的词在语音上正好是平平或仄仄,则会削弱语气的表达。如在临清话中一般不说“杠胖了”。因为“杠”与“胖”都是去声,而且韵母完全相同,说起来拗口,听起来气势也不强,反而常说“棱胖”,如要加强语气的话,顶多说“棱胖棱胖的”,也不会说“杠胖了”。
(二)范围副词
同共
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共”、“总共”。表示数量的总和。例如:
①几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同共才三百块。
②今年地里同共收了二百斤麦子。
(三)时间副词
(1)刚紧紧儿
义为“刚刚”,表示时间特别短。主要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例如:
①他刚紧紧儿还在这儿呢,一会儿的功夫就不见人了。
②我刚紧紧儿走到学校,斗通知说今天不上课了。
③到济南的汽车刚紧紧儿开走,他斗来了,只好等下一班了。
(2)刚
与“刚紧紧儿”义同,主要修饰动词或动词性词语。另外还有一种用法是“刚紧紧儿”没有的。即“刚”有时也表示勉强达到一定的数量。例如:
①今儿可做的饭刚够两个人吃的。(“今儿可”义为今天)
②这块布刚够给他轧个短裤的。
(3)马上马
义为“马上、立刻”。从形式上看好像是两个“马上”重叠后的省略。一般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例如:
①你等我一下,我马上马回来。
②我马上马去办你这个事。
③我马上马叫他来。
“马上马”在对话中经常单用,例如:
④——饭什么时候做好?
——马上马!
(4)净
义为“老是、总是、经常”。常修饰动词或动词性词组。
①别净笑话别人,先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
②纠正你多少遍了,怎么净犯一样的错误啊。
③小李这孩子棱好,净来帮着干活。
(四)情态副词
(1)净意儿
义为“故意、有意识地,”多修饰动词性词组。例如:
①我净意儿拿胳膊碰他一下。
②他净意儿说我坏话,好让我生气,我斗是不生气。
③他净意儿绕远走,好和校长说句话。
④她净意儿打扮那么土气,怕别人看出来她家有钱。
(2)好歹
义为“幸好、总算”。在临清话中“好歹”是个偏义副词,“歹”的意义已经虚化,整个词只留有“好”的意义。该词常用在句首,修饰整个句子。例如:
①好歹她没出什么事,不然怎么向她父母交待啊。
②好歹这把火没烧着房子。
③好歹咱把活干完了。
普通话中也有“好歹”这个副词,但它义为“左右”,即不管怎么样必须有个结果,可置于主语前。例如:
信誉是工厂的生命,厂际往来不能有始无终,好歹都要有个结果。
可见,与临清话中的“好歹”意思截然相反。
(3)验
义为“正好、正巧”。例如:
①你来的真不巧,验赶上他出差了。
②这条裤子穿上验好。
③这个洞挖得不大不小,验准把罐子放进去。
在临清话中,可以用“验”修饰的词不多。
(4)差点乎
我们认为这是“差点”和“几乎”重新组合的结果。同普通话中“几乎”义同,在这里就不详述了。
(五)语气副词
(1)高低死活
两者意思相近,用在动词前,表示自己或他人坚决做或不做某事、做得了或做不了某事,义为“无论如何”。在句中一般都重读。例如:
①明天你高低得把介绍信带来。
②我是高低不教这个班了,太烂了,管不了。
③我这辈子是死活考不上大学了,学不进去。
④甭管给多少钱,人家死活不干了。
“高低”“死活”用在否定句中的情况多一些,两词的用法基本相同,但从语感上讲,“死活”比“高低”语气好像还要强烈些;而“高低”比“死活”的用法要广一些,像例①那种肯定句,一般不能用“死活”代替“高低”。又如:
⑤我高低是你长辈来,还管不了你了。
其中的“高低”也不能用“死活”替代。
(2)哄得哄是
两词意思相同,义为“倒是”、“倒”。主要用于追问或催促对方,一般用于修饰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例如:
①哪儿不得劲,你哄得说啊,不然大夫怎么给你看病啊?
②你光说回家看看奶奶,哄得去啊。
③你光呆下边喊么,哄得上楼啊。
④他想要那台电脑,哄得早说啊,我斗不卖给别人了。
其中,例④是用于反问,义为“他为什么不早说啊”,也暗含追问对方的意思。
以上我们只叙述了临清话中与普通话不同的副词,与普通话相同的,像“才”和“大约”等,由于媒体的传播等原因,在临清话中也用,在这里就略去不说了。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临清话中特有的程度副词比较丰富,表达的程度深浅层次不同,就有相应的不同的程度副词,如“忒”“棱”“杠”“精”等程度依次加深;其它副词也有自己的特色,非常生动形象,如“将紧紧”、“马上马”等等。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2.
[2]李申.徐州方言志[M].语文出版社,1985.
[3]吴永焕.从《方言》所记地名看山东方言的分区[J].文史哲,2000,(6).
[4]张鸿魁.临清方言志[M].中国展望出版社,1980.
[5]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0.
[6]姜汇川 刘延新编.现代汉语副词分类实用词典[M].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
(刘 亚 马铁军,贵州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