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成为时尚

来源 :爱尚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徐小斌,女,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
  1981年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发表作品四百余万字。《徐小斌文集》五卷本于1998年出版。
  曾获得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等重要奖项,在影视方面,由其原创改编的电影《弧光》获第十六届莫斯科电影节奖。代表作有《羽蛇》、《德龄公主》、《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双鱼星座》、《迷幻花园》等。
  擅长绘画及民间刻纸艺术,曾于1990年8月在中央美院画廊举办个人刻纸艺术展,于2006年参加中日友谊书画展。
  
  童年时候,特别喜欢母亲年轻时的那些旗袍。其中有一件西洋红的格外漂亮:软缎毛葛的衣料,上面绣了珠灰和淡青的兰草,那一种柔和婉妙的色调,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因此翻母亲的箱子便成为我们姊妹童年时的一大乐事。
  后来才知道,母亲的旗袍是改良式的。最早的旗袍,应当是清代的直筒式旗袍;腰部无曲线,下摆和袖口处较大,配上琵琶襟的马甲和花盆底的旗鞋,便是典型的清代满族女人的装束了。我想旗袍之所以绵延至今,无疑是因了女人们对它的偏爱。一次次改良的旗袍款式显示了一代代女性审美趣味的变迁,更反映了女性生存的状态,可以当之无愧地写进中国服装史了。
  那时我幻想长大之后穿着母亲的旗袍走在白杨树摇曳的小路上。
  但是现实离我的幻想十万八千里,还未成年,我就被送到了离北京三千六百里之外的东北兵团。毫不夸张地说,在那里,我们经历过人类最深重的苦难。零下四十多度时依然要出工,做颗粒肥。只有在零下五十二度的时候休息了一天,那一天,凡出去人的脸上都冻起了大泡。平时是没有煤烧的,为了不被冻死,我们只好在雪地里去刨豆秸烧,一大垛豆秸只够烧一炉。我们就睡在严寒里,眼睛盯着挂在天花板上长长的冰凌,直到天明,这算是好的,还经常半夜里被紧急集合号叫醒,到外面的冰天雪地之中去摸爬滚打,一喊卧倒就得趴进齐膝深的大雪里,冻上十分钟。而夏天,在烈日下铲地(东北人称夏锄为铲地),一人一天一根垅,十四里路,包到头,中午老牛车送饭,干活慢些的就吃不上。我拉痢疾,在那样的劳动强度下,瘦成了一根麻秆。终于有一次,我被背上了二八车拉送团部医院,手指甲已经乌紫,全连都出来送,平时要好的女伴已经在哭,认为就此再也见不到了。那一年,我十六岁,一切都无从解释,只能说,是青春,把我从死神手中抢了出来。
  可是突然之间一切都变了。
  当开放的窗口渐渐打开的时候,皮尔•卡丹首先走了进来,我的大学时代正是急剧变化的时代。自三年级伊始,女生们的服装已经开始争奇斗艳。流行色以它非黑非白、非此非彼的色彩散发着魅力。暗金色、银蓝色、橄榄绿色……正是色与色之间的过渡,构成了神秘的不可言说的美,给了我们关于另一个世界的信息。
  北京姑娘越来越漂亮了。这自然离不开服饰的作用。国贸、燕莎、赛特……九十年代中期时,时装与购物环境已经直追欧美。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北京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国际化大都市,时尚从一些小资白领、波波族走向了更多的受众——连我们这些从小穿“三寸布票一尺的布”做的裙子的人,也都不能不关注到消费文化语境中的人——特别是女人的巨变。
  一次我不经意间出席了一次时装发布会,那一次的时装秀令我有振聋发聩之感——
  第一位模特穿的是晚装,烟一般透明的纱衣,巴洛克式的华丽氛围搭羽毛梦幻配饰,并且有着若隐若现的朋克元素;
  第二位穿女公爵缎刺绣晚装,戴花朵形宝石戒指——明艳的紫色与金色刺绣花朵由领下散开,在红色女公爵缎的映衬下更添夺目光彩。最顶级的奢华材质,数百小时的完美手工,据说由时装界的凯萨大帝Karl Lagerfeld 亲自掌镜创作,看上去竟不是时装,而是如梦如幻的艺术品。
  模特们络绎不绝地走在T台——有的戴着 Stone Age的新款饰品,灵感来自充满神秘色彩的枫丹白露森林,妩媚如宝石精灵亿年的沉积;有的戴“八宝”手镯,T台上,超宽的手镯成为张扬时代的点缀和视线的焦点;有的中性打扮,感觉金属质地般的硬朗;有的全身缀满质感细腻的立体花朵、迷人晕色,透明泡芙袖、甜美小圆领和蝴蝶结如春天般纯真。
  迷人的香气的氤氲,梦幻的迷离色彩的熏染,让全场的人们如醉如痴——最后,大家听见设计师私语般的献辞:“……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位裁缝,开家小工作坊,专门为我崇拜的女性做美丽的衣服。我会有自己的回头客、自己的沙发,我会请他们喝茶,享受安逸的气氛。——这不是我说的,这是Domenico Dolce说的,我的梦想是每天从晚上十点工作到翌日上午十点,然后我要做阿拉伯鲜花浴,做按摩、休息,然后去购物、把挣来的钱花掉。……朋友们,请相信我,我要让这里成为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时装店,希望你们尽情享受这里所有的奢靡,愿我的小店因你们而更加美丽……”
  这个场景,被我写进了新作《炼狱之花》中。
  那一天,几乎所有的人都购买了这家店的服饰,我算是买得最少的,也买了一枚紫色水晶胸针。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时代变了。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时尚成为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事实,而消费文化成为我们的写作乃至生存状态中无法回避的语境。——这是现实,必须接受。与好坏没有关系。
  我想,当现在的一个普通少女从西单商场买了精美的皮草走出来的时候,她很难想象到多年以前,一个与她同龄的女孩在即将走向东北边疆的前夕,在同一个柜台上从一片灰色中挑出一件线呢两用衫,其快乐的程度比她有过之而无不及。
  心里终归还记挂着母亲那几件美丽的旗袍,终于在长大成人之后穿了一回,谁知洗了一水之后那颜色便褪去许多,这才明白曾经那样吸引过我的东西不过是上一个时代的馈赠,虽然好,却已经异常陈旧了。
  然而,旗袍的款式却仍然不断地更新着,在现代时装中以独特的东方情调占有一席之地。现在有了高领、垫肩、窄腰、长开衩的手绘图案旗袍。TAGER的惊艳出场,更是让所有的西方设计师目瞪口呆。姐姐从美国来信说,当她出席一个重要宴会的时候,她选择了TAGER品牌旗袍。那旗袍夺目地华丽。它战胜了那些西装和晚礼服,给她带来了运气。她说她穿上旗袍便想起了北京,想起童年时在北京的一座房子里,几个女孩试穿妈妈的旗袍,盼着快快长大。
其他文献
我有几次掉东西的经验,至今仍在影响着我。还未接触摄影之前,我喜欢画画和写一点诗、小说、评论。在海军服义务兵役的3年中,为了打发无聊的空闲,我以通信方式访问了几位旅居海外的华人画家;于当时台湾最主要的文化刊物——《幼狮文艺》月刊连载,还造成了不少回响。  那时的华人画家生活清平,无论是在家乡或异国,都不容易靠绘画谋生。人人在勤俭刻苦之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在艺术之路辛勤耕耘。那样的日子再苦,精神都是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