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地方高校实际情况,总结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自己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厌学、无学习兴趣等问题,通过实践教学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改革;计算思维能力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应用的不断深入,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有条件的高校正在不断的更新实践条件,构建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优化教学模式、建设实际操作环境、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等方面改进,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朝着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是基础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知识新,更新快,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快,应用广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广度和深度不容易掌握,导致教学难度大。“大学计算机基础”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学习思维的一门重要课程,各高校在如何设置好这门课程都一直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面对复杂的教学环境,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只有不断思考,掌握新知识,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才能让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中多受益。
2.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根据教学经验,与同事探讨,与其他高校同仁的广泛交流,相同类型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以下几种:
(1)入校新生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层次不齐,应用能力差
西部教育在全国教育中较为落后,计算机知识发展快,应用广,欠发达地区由于应用滞后,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较差,西部教育与全国相比较,发展速度缓慢,特别是中小学在这方面就尤为薄弱,西部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偏远的山区,入学的新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弱,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不齐。
(2)各专业教学内容不一致
我校主要有理、工、文、管、体、艺等专业,使用的统一教材,考试要求一样,每次考试结果,艺术、体育类的学生不达标占大多数,相对这些专业学生基础差,教学要求应降低,在教学中实行差异教学,不搞“一刀切”,进行良好引导。
(3)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陈旧
在实际的教学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设计是以传统的介绍计算机基础理论、办公软件应用为主,与现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需求存在差异,导致学生没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采用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
授课教师只注重讲授知识,没兼顾到学生的接受知识情况,教师只是关注课程所讲授的知识、技能这些具体内容,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应该注重实践,因材施教,授之与“渔”。
(5)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上课中部分听其不知所云,部分早已掌握,部分根本就没听讲,这样的状况导致上课效率低下,上课纪律次序差,学生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3.关于问题的分析
学生入校前掌握知识的存在的差异需要老师进行化解,各专业应该根据相应专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课程内容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应该根据教学课程特点以实践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学生刚脱离高中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很少主动开动脑筋,在转变学生思维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化解学生基础差异
从每届学生期末考试来看,偏远山区和艺体类考生成绩相对要差得多,建议学校采用以下办法来化解基础差异:对新生进行包括概论、OS、文字处理、网络应用的基础内容的摸底考试,根据掌握情况进行分类,达标的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教学,不达标的重新学习基础知识,并且定为必修课程。
(2)精选课程内容
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计划课时数是48,理论和实践各24个学时,显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熟练掌握所要求的知识,更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学的知识学深学透,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建议学校采用以下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大学学生接受新事物快,对贴近生活的知识容易接受,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材内容;课程内容可以分为核心部分、选学部分、自学部分,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课程内容以应用为主,理论为辅,实行差异化考试,让学生各展其能。
(3)以实践教学为主导,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过只是指导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启发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又要了解不同专业的需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课程内容的讲解,还要进行学生启发,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和知识与学生交流,这样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感到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4.以计算思维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的教学改革
所谓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遇到问题总要进行思考的行为能力。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其中概括、判断和推理都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其他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他选择合适的方式陈述一个问题、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并用有效的办法实现问题求解。计算思维是计算科学的核心部分,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从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素养的培养融入在思维中,使知识、思维、可实现的思维成为课程的主线,并把该思想贯穿于理论和实验教学之中。
如何明确的将计算思维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抽象问题、进行问题求解和形式化描述的能力,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改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教学内容组织具有层次性和自主性
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可接受学习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自主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2)教学课堂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课程目标是教学课堂设计的主要依据,决定了学什么和怎么学。学习目标是教学课堂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课堂教学的顺序运行具有主导与控制作用,教学大纲是教学课堂设计的主要依据。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要安排师生互动环节,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善于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
(3)实验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代表性
传统的实验环节更多的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缺少趣味性和代表性,忽视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对新事物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设计实验内容上尽量趣味化,给学生提供创造想象的空间,强调问题的抽象、求解思路和形式描述,在学习中拓展计算思维,体验问题求解的思维训练。
(4)问题求解多样性和教学资源开放性
计算机思维是一种人与计算机共存的思维,主要来自于计算机算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具有多种求解方法的案例,这样为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奠定基础。教学资源建设所解决的一个本质问题是如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一个科学的学习服务体系,从而建立教与学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计算思维能力与面向社会的指导方针相符,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及其他能力提高相结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对课程内容按领域进行模块化设计,进行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层次性、模块化教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边学、边做、边练习,在学、练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学生做的能力培养,在设计创新上进行实践,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基础作为刚入学的大学生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结合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启发学生,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学习体会到计算思维在生活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朝盛.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5(04).
[2]班万荣.频谱分析仪的原理和发展[J].现代电子技术,2005(7):101-102.
[3]朱木清.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探讨[J].今日科苑,2010(16).
[4]段桂英.浅析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5]Li Xingxia.The research of“task-driven”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 teaching.
[6]Xu Xuekang.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analysis of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to element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eaching[J].Equipment of China Teaching technology,2012(13).
[7]Xu Bing,Zhang Nanbin.Elementary college computer Task-driven Experimental course[J].Beijing:science publishing computer,2012.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NO:JG120656)。
作者简介:
胡宁(1977—),男,重庆人,硕士,实验师,现供职于重庆三峡学院,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
徐兵(1976—),男,重庆人,硕士,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改革;计算思维能力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以及相关应用的不断深入,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有条件的高校正在不断的更新实践条件,构建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优化教学模式、建设实际操作环境、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等方面改进,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朝着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生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是基础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知识新,更新快,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快,应用广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广度和深度不容易掌握,导致教学难度大。“大学计算机基础”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学习思维的一门重要课程,各高校在如何设置好这门课程都一直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面对复杂的教学环境,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只有不断思考,掌握新知识,熟悉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才能让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中多受益。
2.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根据教学经验,与同事探讨,与其他高校同仁的广泛交流,相同类型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以下几种:
(1)入校新生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层次不齐,应用能力差
西部教育在全国教育中较为落后,计算机知识发展快,应用广,欠发达地区由于应用滞后,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较差,西部教育与全国相比较,发展速度缓慢,特别是中小学在这方面就尤为薄弱,西部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偏远的山区,入学的新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弱,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不齐。
(2)各专业教学内容不一致
我校主要有理、工、文、管、体、艺等专业,使用的统一教材,考试要求一样,每次考试结果,艺术、体育类的学生不达标占大多数,相对这些专业学生基础差,教学要求应降低,在教学中实行差异教学,不搞“一刀切”,进行良好引导。
(3)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陈旧
在实际的教学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设计是以传统的介绍计算机基础理论、办公软件应用为主,与现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需求存在差异,导致学生没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采用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
授课教师只注重讲授知识,没兼顾到学生的接受知识情况,教师只是关注课程所讲授的知识、技能这些具体内容,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思维。应该注重实践,因材施教,授之与“渔”。
(5)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上课中部分听其不知所云,部分早已掌握,部分根本就没听讲,这样的状况导致上课效率低下,上课纪律次序差,学生失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3.关于问题的分析
学生入校前掌握知识的存在的差异需要老师进行化解,各专业应该根据相应专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课程内容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应该根据教学课程特点以实践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学生刚脱离高中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很少主动开动脑筋,在转变学生思维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化解学生基础差异
从每届学生期末考试来看,偏远山区和艺体类考生成绩相对要差得多,建议学校采用以下办法来化解基础差异:对新生进行包括概论、OS、文字处理、网络应用的基础内容的摸底考试,根据掌握情况进行分类,达标的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教学,不达标的重新学习基础知识,并且定为必修课程。
(2)精选课程内容
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计划课时数是48,理论和实践各24个学时,显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熟练掌握所要求的知识,更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学的知识学深学透,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建议学校采用以下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大学学生接受新事物快,对贴近生活的知识容易接受,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材内容;课程内容可以分为核心部分、选学部分、自学部分,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课程内容以应用为主,理论为辅,实行差异化考试,让学生各展其能。
(3)以实践教学为主导,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过只是指导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启发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又要了解不同专业的需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课程内容的讲解,还要进行学生启发,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和知识与学生交流,这样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感到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4.以计算思维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的教学改革
所谓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遇到问题总要进行思考的行为能力。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其中概括、判断和推理都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其他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他选择合适的方式陈述一个问题、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并用有效的办法实现问题求解。计算思维是计算科学的核心部分,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从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素养的培养融入在思维中,使知识、思维、可实现的思维成为课程的主线,并把该思想贯穿于理论和实验教学之中。
如何明确的将计算思维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抽象问题、进行问题求解和形式化描述的能力,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改革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教学内容组织具有层次性和自主性
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可接受学习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自主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2)教学课堂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课程目标是教学课堂设计的主要依据,决定了学什么和怎么学。学习目标是教学课堂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课堂教学的顺序运行具有主导与控制作用,教学大纲是教学课堂设计的主要依据。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要安排师生互动环节,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善于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
(3)实验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代表性
传统的实验环节更多的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缺少趣味性和代表性,忽视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对新事物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设计实验内容上尽量趣味化,给学生提供创造想象的空间,强调问题的抽象、求解思路和形式描述,在学习中拓展计算思维,体验问题求解的思维训练。
(4)问题求解多样性和教学资源开放性
计算机思维是一种人与计算机共存的思维,主要来自于计算机算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具有多种求解方法的案例,这样为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奠定基础。教学资源建设所解决的一个本质问题是如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一个科学的学习服务体系,从而建立教与学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计算思维能力与面向社会的指导方针相符,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及其他能力提高相结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对课程内容按领域进行模块化设计,进行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层次性、模块化教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边学、边做、边练习,在学、练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学生做的能力培养,在设计创新上进行实践,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基础作为刚入学的大学生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对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结合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启发学生,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学习体会到计算思维在生活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朝盛.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5(04).
[2]班万荣.频谱分析仪的原理和发展[J].现代电子技术,2005(7):101-102.
[3]朱木清.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探讨[J].今日科苑,2010(16).
[4]段桂英.浅析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5]Li Xingxia.The research of“task-driven”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 teaching.
[6]Xu Xuekang.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analysis of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to element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eaching[J].Equipment of China Teaching technology,2012(13).
[7]Xu Bing,Zhang Nanbin.Elementary college computer Task-driven Experimental course[J].Beijing:science publishing computer,2012.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学院教改项目(NO:JG120656)。
作者简介:
胡宁(1977—),男,重庆人,硕士,实验师,现供职于重庆三峡学院,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
徐兵(1976—),男,重庆人,硕士,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