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主要重视在德育教学中融入生活,即教师需要将学生、教育内容等多方面课堂因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以形象生动的世界作为背景,让中学生去体会、去沟通,进而对生活实质展开深入了解和认识,提升中学生的思想品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内容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149
引言
我国中学教育不设社会学科,因此,新教改初期,我国的初中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地位总体上比较边缘化,在课堂教学中找不到合理的渗透点,学生也不会主动挖掘它的内涵。当下初中教师应当随着新教改的深入,通过多种教法、多种教学形式渗透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意义,创新德育教學思路。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人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们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文化课的投入力度远远大于对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投入力度,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中掌握不到足够未来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除了重视程度不够外,我国还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者。学校往往选择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但这些老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眼光,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如专业教师的效果好。综合来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策略
(一)围绕社会热点话题组织课堂讨论
初中的学生在性格方面应该更加规范化。新课程改革教学主张以加强德育为中心,规范中学生的行为。道德和法治作为中学阶段的重点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文化意义和道德内涵。课堂上教师合理地融入道德教育,使其他教育功能和作用显得十分突出。既能丰富课程的文化知识,又能使学生的学习、理解更加透彻。也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格素养,实现初中生的素养教育。在上课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合理挖掘传统的道德素养并整合资源。使学生所掌握的道德义务更加全面,从而使学生的行为质量更加规范。为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教师要结合社会焦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在上课时间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深刻地理解道德品质的美,也可以让学生在感情层面形成一定程度的共鸣,让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人性修养。
(二)融入社会工作视角与理念
例如,通过引进社会工作方法,针对一些贫困生、受处分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教职员工应对其进行针对性地帮扶,改变大多数时候德育“守株待兔”的状态,主动接近学生去找出有需要的个体,将德育工作焦点集中在学生与环境的互动上,通过观察、询问法找出学生在社交中产生的互动问题,运用德育协调法去除互动障碍,改善多方之间的沟通状态,达成德育目标。
(三)提高师德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初中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和感染,而老师和家长是学生一天学习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久的人,因此老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想要构建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老师就要在课上课下都注意言行举止,要始终要以平等、谦逊的心态与学生相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平等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正确文明用语等等优秀品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提升个人核心素养和道德修养。
(四)组织实践活动
由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德育的正确方向得到了指点,但大部分教师仅以口头的方式进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学生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发展,从而深刻理解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融入到道德教育中,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教师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合理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发现在自身人性建设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自我改善和优化,全面提高自身的品格素质。为了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教书育人应根据教科书内容,进行直观生动的教学。
(五)重视德育对学生的远景作用
初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处于朦胧状态,处于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个性发展阶段。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引导者,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间接地达成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重视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德育制度,努力发展德育辅助教育。道德教育,主要是引进教学、整理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师生要共同努力,早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教学之路,提升我国综合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振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策略思考[J].华夏教师,2019(24):88.
[2]贺新会.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25):95.
[3]陈晶.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J].中华辞赋,2019(08):15.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内容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149
引言
我国中学教育不设社会学科,因此,新教改初期,我国的初中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地位总体上比较边缘化,在课堂教学中找不到合理的渗透点,学生也不会主动挖掘它的内涵。当下初中教师应当随着新教改的深入,通过多种教法、多种教学形式渗透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意义,创新德育教學思路。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人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们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文化课的投入力度远远大于对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投入力度,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中掌握不到足够未来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除了重视程度不够外,我国还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者。学校往往选择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但这些老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眼光,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如专业教师的效果好。综合来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策略
(一)围绕社会热点话题组织课堂讨论
初中的学生在性格方面应该更加规范化。新课程改革教学主张以加强德育为中心,规范中学生的行为。道德和法治作为中学阶段的重点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文化意义和道德内涵。课堂上教师合理地融入道德教育,使其他教育功能和作用显得十分突出。既能丰富课程的文化知识,又能使学生的学习、理解更加透彻。也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格素养,实现初中生的素养教育。在上课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合理挖掘传统的道德素养并整合资源。使学生所掌握的道德义务更加全面,从而使学生的行为质量更加规范。为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教师要结合社会焦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在上课时间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深刻地理解道德品质的美,也可以让学生在感情层面形成一定程度的共鸣,让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人性修养。
(二)融入社会工作视角与理念
例如,通过引进社会工作方法,针对一些贫困生、受处分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教职员工应对其进行针对性地帮扶,改变大多数时候德育“守株待兔”的状态,主动接近学生去找出有需要的个体,将德育工作焦点集中在学生与环境的互动上,通过观察、询问法找出学生在社交中产生的互动问题,运用德育协调法去除互动障碍,改善多方之间的沟通状态,达成德育目标。
(三)提高师德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初中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和感染,而老师和家长是学生一天学习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久的人,因此老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想要构建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老师就要在课上课下都注意言行举止,要始终要以平等、谦逊的心态与学生相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平等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正确文明用语等等优秀品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提升个人核心素养和道德修养。
(四)组织实践活动
由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德育的正确方向得到了指点,但大部分教师仅以口头的方式进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学生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发展,从而深刻理解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融入到道德教育中,让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教师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合理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发现在自身人性建设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自我改善和优化,全面提高自身的品格素质。为了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教书育人应根据教科书内容,进行直观生动的教学。
(五)重视德育对学生的远景作用
初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处于朦胧状态,处于快速接受新鲜事物的个性发展阶段。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引导者,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间接地达成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重视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德育制度,努力发展德育辅助教育。道德教育,主要是引进教学、整理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师生要共同努力,早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教学之路,提升我国综合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振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策略思考[J].华夏教师,2019(24):88.
[2]贺新会.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25):95.
[3]陈晶.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J].中华辞赋,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