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师要超越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灵活地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创新式教学。本文简要论述了对“支架式教学”这一创新教学模式的尝试,并就如何搭建有效教学支架进行了反思。
一、对“支架式教学”的认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
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者用“支架”这个词来形容教师的作用。支架(scaffolding)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此处用来说明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支架式教学一方面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发现、探索,另一方面强调教师指导成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探索的目的。
建构主义提出的支架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搭建一个学习的脚手架,便于学生一步步攀升,随着学生的进步,支架也逐渐减少。教学知识的呈现顺序和结构不是便于教,而是便于学。
二、“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支架式教学模式逐渐形成“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较为成熟的步骤。下面以进入情境和独立探索两个步骤来谈谈“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课前环节引入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在学习阅读“Cultural Differences”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大致内容为一个外国人参加中国式的宴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差异,如不会用筷子等而闹出的一些笑话。看完录像后所有的学生都很开心,而当教师问出“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cultural differences。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对学习目标非常明白。
在阅读课的开始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情境,使课堂节奏有张有弛,教学有输入有输出,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在课中环节搭建支架,如何引导探索呢?教师可围绕当前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索该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应置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在进入课文主题学习后,教师给学生看了一张很诱人的火鸡照片,由此引出感恩节的话题,并通过what,when,in which country,history,what feeling等关键词对课文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教师给出weddings,similarity,differences等关键词让学生进行讨论,找出文化差异。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如表格、图片、填词让学生熟悉阅读内容,再通过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等形式,引导探索问题情境,教师的引导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所有的话题讨论后,教师再给出表格进行总结。
三、对有效支架的思考
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策略,但经过支架式策略教学一段时间的训练,笔者发现让学生从把握主题到了解篇章结构到最终掌握文章大意,耗时相对较长。在高中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支架模式呢?通过反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努力。比如,选择合适时机运用支架模式,在重点篇章采用支架式模式,所设置的情境问题应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就是说,目标支架应是一个动态的支架,教师对目标支架适时灵活进行调整,会使目标支架趋于完善,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辅助架梯。
在整个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不断地给学生“支架”,又不断地减少“支架”。让学生不断地缩短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作者单位: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严 芳
一、对“支架式教学”的认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认为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的四大要素。
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者用“支架”这个词来形容教师的作用。支架(scaffolding)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此处用来说明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支架式教学一方面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发现、探索,另一方面强调教师指导成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探索的目的。
建构主义提出的支架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搭建一个学习的脚手架,便于学生一步步攀升,随着学生的进步,支架也逐渐减少。教学知识的呈现顺序和结构不是便于教,而是便于学。
二、“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支架式教学模式逐渐形成“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较为成熟的步骤。下面以进入情境和独立探索两个步骤来谈谈“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课前环节引入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在学习阅读“Cultural Differences”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大致内容为一个外国人参加中国式的宴会。因为不同的文化差异,如不会用筷子等而闹出的一些笑话。看完录像后所有的学生都很开心,而当教师问出“What are we going to talk about?”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cultural differences。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对学习目标非常明白。
在阅读课的开始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情境,使课堂节奏有张有弛,教学有输入有输出,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在课中环节搭建支架,如何引导探索呢?教师可围绕当前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索该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应置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在进入课文主题学习后,教师给学生看了一张很诱人的火鸡照片,由此引出感恩节的话题,并通过what,when,in which country,history,what feeling等关键词对课文进行进一步分析。同时,教师给出weddings,similarity,differences等关键词让学生进行讨论,找出文化差异。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如表格、图片、填词让学生熟悉阅读内容,再通过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等形式,引导探索问题情境,教师的引导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所有的话题讨论后,教师再给出表格进行总结。
三、对有效支架的思考
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策略,但经过支架式策略教学一段时间的训练,笔者发现让学生从把握主题到了解篇章结构到最终掌握文章大意,耗时相对较长。在高中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支架模式呢?通过反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努力。比如,选择合适时机运用支架模式,在重点篇章采用支架式模式,所设置的情境问题应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就是说,目标支架应是一个动态的支架,教师对目标支架适时灵活进行调整,会使目标支架趋于完善,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辅助架梯。
在整个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不断地给学生“支架”,又不断地减少“支架”。让学生不断地缩短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作者单位: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严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