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老年人群的恶性单克隆性浆细胞疾病.MM细胞的某些特征类似于长命的后生发中心浆细胞,如具有较强骨髓依赖性与广泛的Ig基因体细胞高频突变.但与终末分化生理性浆细胞不同,1%~3% MM细胞处于分裂周期;部分MM细胞(CD19 CD45-/lowCD38+ CD138+)与肿瘤干细胞类似,保留着极高的增殖潜能.临床上,MM主要表现为溶骨病变、贫血、免疫缺陷及肾功能不全
【机 构】
:
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血液科、解放军血液病专病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老年人群的恶性单克隆性浆细胞疾病.MM细胞的某些特征类似于长命的后生发中心浆细胞,如具有较强骨髓依赖性与广泛的Ig基因体细胞高频突变.但与终末分化生理性浆细胞不同,1%~3% MM细胞处于分裂周期;部分MM细胞(CD19 CD45-/lowCD38+ CD138+)与肿瘤干细胞类似,保留着极高的增殖潜能.临床上,MM主要表现为溶骨病变、贫血、免疫缺陷及肾功能不全.现代治疗手段并没有从根本改变上MM的不可治愈性,只是将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由3年延至6年以上.鉴于MM前期存在一个具有癌前病变特征的瘤性单克隆浆细胞增生,且疾病阶段定义明确,研究者可以分离纯化各阶段瘤细胞,故该疾病现已作为探索淋巴系肿瘤发生机制的临床模型.MM多由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演变而来;淋巴样(15%)或浆细胞性(85%) MGUS缓慢进展至冒烟型MM、最终转化为症状型MM.多步骤遗传损伤与骨髓微环境龛(niche)协同促进MM肿瘤干细胞或始动细胞的形成,后者是MM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物学基础。
其他文献
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是指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消耗性血小板减少以及脏器功能不全为特征,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在内的一组疾病的总称,首次报道于1980年[1].TA-TMA起病急骤,多发于HSCT后120 d内,早期死亡率极高,具体发病机制不明,主要与内皮细胞功能失调有关.我们采用脾切除术治疗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患者,女,22岁.因“乏力、黄疸3个月”于2009年7月入院.3个月前患者因妊娠后乏力,孕期体检发现贫血,HGB80 g/L.腹部B超显示右侧肾上腺低回声团块,未行进一步检查.2009年6月在输注红细胞后自然分娩.两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入院查体:贫血貌,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肋缘下未触及,脾肋缘下约4 cm.腹部B超示脾脏肿大,左肋缘下4 cm,右肾上腺见圆形、低回
目的 评价BDH ALL 2000/02方案治疗60岁以下成人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简称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并比较分析不同亚组的治疗结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42例成人Ph+ ALL(年龄15 ~ 60岁)患者纳入前瞻性、非随机BDH ALL2000/02方案临床研究.患者接受标准VDCP±L±伊马替尼(IM)诱导治疗,缓解后予以改良
目的 分析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6月诊断明确的31例伴PNH克隆的MD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PNH克隆大小对疗效和生存的影响.结果 ①31例患者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分裂象者1例,正常核型23例(76.7%),异常核型7例(23.3%).其中+8者3例,-Y2例
多发性骨髓瘤(MM)是第54届美国血液学年会(ASH)讨论热点之一,本文就MM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简要报道. 一、遗传学异常能否指导临床治疗? 目前已发现MM患者中存在的多种染色体异常与预后明显相关,如t(11;14)、t(6;14)、t(4;14)、t(14;16)、t(14;20)、del(17p)等.这些染色体易位或缺失所导致的基因及功能的异常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摘要:对于“倍拼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学生的心中有很多问号。如果将教材的编排直接作为教学的流程,则少了思维的曲折和碰撞,把学生一下带到了思维的终点。对此,重构《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教学:立足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史料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古今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共鸣,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思维得以丰盈。 关键词:数学史;“倍拼法”;“以盈补缺”;《三角形的面积》 一、学情分析及史料拓展 “三角
多发性骨髓瘤(MM)为浆细胞恶性肿瘤,以骨髓中异常浆细胞恶性增殖、血清或尿液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免疫球蛋白受到抑制及溶骨病变为特征.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1%、血液系统肿瘤的10%,目前仍然是不可治愈的疾病.1983年McElwain等最先报道应用大剂量马法兰(melphalan,100~140 mg/m2)治疗MM取得较高的完全反应(CR)率,但同时骨髓抑制严重,治疗相关死亡率很高.1986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IDH基因(IDHI和IDH2)突变发生率、突变类型及其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NPMl基因突变和部分l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63例初诊患者IDHI和IDH2基因4号外显子突变、NPMl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和FLT3基因14、15号外显子中ITD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 ①163例AML患者
患者,女,61岁.因进行性胸、背部疼痛3个月,双下肢无力伴麻木1个月,截瘫1d于2010年9月27日入院.2010年6月初患者开始出现胸、背部阵发性疼痛,逐渐累及双侧肩胛骨、腋下及心前区.0010年8月末出现左下肢麻木,继而出现双下胜无力、行走困难.2010年9月术双下肢麻木、无力进一步加重,并出现感觉减退,入院1d前突然不能站立.体格检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未触及肿大;第1、2、3胸椎棘突压痛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高侵袭性淋巴造血组织肿瘤,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儿童发病极少见,国外仅有个别文献报道,国内未见报道.我们报道1例儿童BPDCN,同时结合文献探讨儿童BPDCN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