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创新”这个词被广为流传、频繁使用,但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创新”的真谛是什么,如何实施创新,不见得领会透彻。
事实上,“创新”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创新者必须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是对“创新”要义的诠释。
不管是企业创新,还是其他经济组织实体的创新,创新过程应包括知识的积累、技术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这三个要素是人们获得创新成功的重要元素。
知识的积累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
所谓技术竞争,就是不同经济行为部门识别和开发技术机会的能力的竞争,而随着知识的积累,成功开发技术机会的可能性就大。瑞典制药业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它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瑞典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间迅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知识。瑞典的制药企业充分地利用了这些积累的知识,不断开发新的药品。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瑞典的制药业在短短20年问,便由一个相列边缘的经济领域发腱成瑞典的两个主要高技术产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90年代初超过20%。1991年,瑞典医药产品的外销占到瑞典整个出口的3%。1999年,瑞典医药产品出口达334亿瑞典克朗,占到出口总额的近5%,贸易顺差达到209亿瑞典克朗。2006年瑞典有制药公司1500家,约有1.9万名从业人员,其中5000名从事研发工作。世界20家大制药公司中瑞典公司占有两席。
目前,我们国家在大力倡导自主创新,但自11创新取得成绩的企业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完成技术积累的过程或者根本就没有技术积累。
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成功的大企业,无一例外不是通过自主创新进行技术积累而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爱立信公司已经存在130多年,最初业务只是为瑞典政府部门、铁路系统等维修重要的电报服务设施。1877年,美国生产的电话机进入了瑞典市场,爱立信通过对电活机的维修和认真研究,迅速掌握了电话机的生产技术,并于1878年11月推出了爱立信自己生产的电话机。
在此后的100多年问,爱立信公司凭借一贯重视技术创新及技术积累的优势,一直走在通信行业的最前端,远至“炭精送话器技术”的精益求精,近如诸多新型无线通信技术的率先开发,小到精巧的电话机、大到复杂的交换系统,莫不如此。20世纪70年代末,又通过10年的技术积累,爱立信的数字交换技术明显在行业中领先,正在这个时候,移动通信业务开始兴起,凭借突出的技术积累优势,爱立信又赢得世界。20世纪80年代末,爱立信的重心由固定电话系统向移动通信系统转移,并在1990年开始的GSM/GPRS网络时代里获得了巨大成功。拥有2G/GsM领域40%的市场份额以及2.5G/GPRS领域近50%的市场份额,爱立信成为了无可置疑的业界领导者。
近年来,爱立信在3G演进技术——HSDPA/HSUPA的技术发展上更是屡创业界第一。爱立信的成功皆源于公司的长期技术积累。
又如,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的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已有11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在意大利,它几乎垄断了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飞机制造、生物工程和土木工程、能源工程等许多技术生产领域。该公司仅汽车部雇员就有27万,在100多个国家有子公司和销售机构。其生产的菲亚特、法拉利、阿尔法和兰西亚等轿车驰名世界。菲亚特的成功同样也得益于菲亚特公司的长期技术积累。
人才资本的积累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人才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谁拥有了掌握现代利,学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谁就拥有经济发展的优势。人才积累有两种途径,一是从经济体外面引进,二是通过自身培养。对于引进人才,大多数企业或经济行为部门都比较重视,而自身培训人才往往被人忽视,其实,即使是引进的人才,也需要有不断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才能完成人才的积累。
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职业教育。IBM公司是世界性大公司,长期以来,该公司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引领着世界计算机行业,被认为是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和国家竞争力的堡垒。那么,IBM何以成为精英人才向往的雇主,何以能在如此激烈的计算机领域长盛不衰?
诚然,IBM卓越的技术和出色的产品是成功要素,然而,IBM“将公司员工视为企业最大则富并使其不断增值”的理念,却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因素。IBM将公司在过去100年跌宕起伏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与智慧凝聚在自己的员工培训体系中,从而使这个蓝色集团在挫折中能不断“再造”。
海尔是我国改革开发后成长起来的大型企业,它的成功,也同样得益于人才的积累。海尔不但积极招揽海内外高科技人才,而且十分重视企业自身人才的培养。海尔集团自创业以来一直将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集团高层领导,下至车间一线操作工人,集团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充分的培训机会,并实行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使企业保持了高速稳定发展。
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不但需要科学知识和技术,更需要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人。人才的积累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企业创新的首选。
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立足于长期的知识积累、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创新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事实上,“创新”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创新者必须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是对“创新”要义的诠释。
不管是企业创新,还是其他经济组织实体的创新,创新过程应包括知识的积累、技术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这三个要素是人们获得创新成功的重要元素。
知识的积累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
所谓技术竞争,就是不同经济行为部门识别和开发技术机会的能力的竞争,而随着知识的积累,成功开发技术机会的可能性就大。瑞典制药业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它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瑞典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间迅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知识。瑞典的制药企业充分地利用了这些积累的知识,不断开发新的药品。
从上世纪70年代起,瑞典的制药业在短短20年问,便由一个相列边缘的经济领域发腱成瑞典的两个主要高技术产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90年代初超过20%。1991年,瑞典医药产品的外销占到瑞典整个出口的3%。1999年,瑞典医药产品出口达334亿瑞典克朗,占到出口总额的近5%,贸易顺差达到209亿瑞典克朗。2006年瑞典有制药公司1500家,约有1.9万名从业人员,其中5000名从事研发工作。世界20家大制药公司中瑞典公司占有两席。
目前,我们国家在大力倡导自主创新,但自11创新取得成绩的企业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完成技术积累的过程或者根本就没有技术积累。
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成功的大企业,无一例外不是通过自主创新进行技术积累而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爱立信公司已经存在130多年,最初业务只是为瑞典政府部门、铁路系统等维修重要的电报服务设施。1877年,美国生产的电话机进入了瑞典市场,爱立信通过对电活机的维修和认真研究,迅速掌握了电话机的生产技术,并于1878年11月推出了爱立信自己生产的电话机。
在此后的100多年问,爱立信公司凭借一贯重视技术创新及技术积累的优势,一直走在通信行业的最前端,远至“炭精送话器技术”的精益求精,近如诸多新型无线通信技术的率先开发,小到精巧的电话机、大到复杂的交换系统,莫不如此。20世纪70年代末,又通过10年的技术积累,爱立信的数字交换技术明显在行业中领先,正在这个时候,移动通信业务开始兴起,凭借突出的技术积累优势,爱立信又赢得世界。20世纪80年代末,爱立信的重心由固定电话系统向移动通信系统转移,并在1990年开始的GSM/GPRS网络时代里获得了巨大成功。拥有2G/GsM领域40%的市场份额以及2.5G/GPRS领域近50%的市场份额,爱立信成为了无可置疑的业界领导者。
近年来,爱立信在3G演进技术——HSDPA/HSUPA的技术发展上更是屡创业界第一。爱立信的成功皆源于公司的长期技术积累。
又如,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的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已有11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在意大利,它几乎垄断了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飞机制造、生物工程和土木工程、能源工程等许多技术生产领域。该公司仅汽车部雇员就有27万,在100多个国家有子公司和销售机构。其生产的菲亚特、法拉利、阿尔法和兰西亚等轿车驰名世界。菲亚特的成功同样也得益于菲亚特公司的长期技术积累。
人才资本的积累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人才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谁拥有了掌握现代利,学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谁就拥有经济发展的优势。人才积累有两种途径,一是从经济体外面引进,二是通过自身培养。对于引进人才,大多数企业或经济行为部门都比较重视,而自身培训人才往往被人忽视,其实,即使是引进的人才,也需要有不断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才能完成人才的积累。
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职业教育。IBM公司是世界性大公司,长期以来,该公司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引领着世界计算机行业,被认为是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和国家竞争力的堡垒。那么,IBM何以成为精英人才向往的雇主,何以能在如此激烈的计算机领域长盛不衰?
诚然,IBM卓越的技术和出色的产品是成功要素,然而,IBM“将公司员工视为企业最大则富并使其不断增值”的理念,却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因素。IBM将公司在过去100年跌宕起伏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与智慧凝聚在自己的员工培训体系中,从而使这个蓝色集团在挫折中能不断“再造”。
海尔是我国改革开发后成长起来的大型企业,它的成功,也同样得益于人才的积累。海尔不但积极招揽海内外高科技人才,而且十分重视企业自身人才的培养。海尔集团自创业以来一直将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集团高层领导,下至车间一线操作工人,集团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充分的培训机会,并实行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使企业保持了高速稳定发展。
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不但需要科学知识和技术,更需要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人。人才的积累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企业创新的首选。
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立足于长期的知识积累、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创新是没有捷径可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