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AJUN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因素。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兴趣的方式很多,文章介绍了利用物理实验、融洽关系、讲名人故事、深挖教材、语言简练幽默、联系实际等激趣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激发兴趣 融洽 师生关系 联系实际
   How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physics teaching
   Liu Guogui
   【Abstract】Interest is the main factor for learning well a course. In physics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ways to create the interest.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introduced some ways for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like making use of the physical experiment, harmonizing the relations, telling the story of the famous people, digg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deeply, speaking concisely but humorously and integrating with practice. The effect got from those ways is very perfect.
   【Keywords】Arousing interest Harmonizatio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 Integrating with practice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因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当然也应该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充满新奇的感觉中学习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兴趣的方式很多,下面几种方法是本人在物理教学中常常使用的方法。
   1.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提高学生兴趣,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的方法是在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尽量在增加一些类似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新教材序言教学中,完成课本规定的几个演示实验后,在增加一个大气压压强存在的演示实验。以往学生见到的实验是:再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硬纸板后,再翻转过来,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使紧紧的作用在玻璃杯口上,水就流不出来。由于这个实验在小学自然课程里见过,所以兴趣不是很大。我把这个实验改为:把易拉罐封好,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用抽气筒抽出里面的空气,易拉罐迅速被大气压压瘪。这个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的序言里的第一个实验是停止沸腾的水,在烧杯外浇上冷水后,又开始沸腾。我在演示完这个实验后,又做了下面的实验:同样是停止沸腾的水,这次不浇冷水,而是用抽气筒抽出水面上的气体,结果停止沸腾的水也能再次沸腾,这下学生一下活跃起来了,自发地讨论起来,又激发了学生的一次兴趣高潮。
   2.融洽关系,培养兴趣。中学物理教师在一个班中的周课时数较少,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短,就更需要对学生尊重、理解、关怀、帮助,做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敬重感。当学生对教师的关爱产生好感后,能转化为爱教师所教的学科,“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师生互动,是教与学过程中更多的信息交流量,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的基础。
   3.名人故事,诱发兴趣。物理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学习他们那样敢于探索、坚持真理、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并不是天才。他们的发明创造源于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喜欢追根问底,注重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等,让学生感觉发明创造离我们并不遥远。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看到壶盖被水蒸气冲起而发明了“蒸汽机”;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从而使人类有了避雷针;法拉第的“电磁感应”而使人类有了发电机等等。让学生觉得发明创造好像在我们的身边,只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再去细心的观察,就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后小制作、小实验,引导学生去做,并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充分表现自我,并给以鼓励和适当奖励。这样,可大大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深挖教材,激发兴趣。一位科学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通过激趣,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这节课堂营造了一个和谐、愉快、民主、宽松、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能主动探究。
   4.1 通过物理课本彩图,激发学习兴趣。物理课本中都配有彩图,它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科学成就、彩图展现的物理现象往往跟日常生活紧紧相关,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彩图时,可一边讲述取得相应的物理科学成就,一边设计问题,这样能使物理这门课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有这样一幅彩图:一支铅笔斜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在水中部分发生了弯折。学生看到此图时,会觉得曾经也看到过这种现象,产生一种“亲切感”。他们会认为物理原来能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现象,这种兴趣自然产生。教师再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水中的部分发生了弯折呢?这样促使学生思考,并期待从老师哪里得到答案,兴趣会更加浓厚。又如:长江葛洲南过船图,教师先介绍中国造船、核潜艇发展概括及其在国防上的应用后,提出:你想知道船是怎么过船闸的吗?中国的核潜艇是怎样制造的吗?这一连串的彩图和具有悬念性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2 通过实验研究,激发兴趣。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的重要特点是探究多,而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又是勤观察、注重探究、从现象中得到物理规律,所以重视每一节课的探究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可以作为新课的引入,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思维能力。教师对探究实验要注重效果,不能流于形式。为此,我在每一节课都安排至少一次的探究实验,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学习“液体压强”这一章,我自己找来两个塑料可乐瓶,用烧红的细针在一个瓶的“肩部”刺一圈间隔均匀的小孔,分别在两瓶内装满水,用带有玻璃管的橡皮胶紧插瓶口,然后用一段橡胶软管使两瓶相通,将两瓶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此时,刺小孔的瓶既不喷水也不漏水,当用手挤压另一瓶时,刺孔的瓶立刻由各孔处向外喷水,由此说明了液体向各个方向都传递压强。由该实验可使学生联想到压力壶、玩具水枪等也有同样的现象,激励学生动手去做,学习这一章的兴趣将会大大的提高。
   5.要注意语言简练、幽默。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语言枯燥、罗嗦,是很难提起学生兴趣的。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物理概念,可以换一种方式进行表达,最后再归纳出规范的定义,往往效果比较好。例如:“楞次定律”的教学中,教師在通过实验归纳前,可以把楞次定律归纳为两个过程:第一,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因为通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只有削弱原磁量的变化时,才能测出感应电流的实际方向。再通过实验、讨论,最后表述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只有削弱原磁通量的变化时,才能测定出感应电流的实际方向,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样使问题简单化,易于提高学生研究的兴趣,这样效果比较好。
   6.联系实际,提高兴趣。我们天天、时时都会看到物理现象,并且跟它们“打交道”,只是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信手拈来与本节课有关的例子,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会觉得本节课并不难懂,都是平时见过或知道的,只是平时没有认真去思考。如果在探究《熔化与凝固》时,教师可举夏天吃冰棒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这是熔化还是凝固?是放热还是吸热?这样,学生的兴趣来了,只要略一思考即可回答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正确回答”的喜悦;又如《观察水的沸腾》时,为让学生明白沸腾的条件,可让学生回顾在家煮饭、做汤时,当把火熄灭,沸腾是否还能继续?学生就会明白,要继续沸腾,除了达到沸点之外,还要继续加热;又如在讲《浮力》时,可以联想到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穿的救生衣等。这样就跟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例子结合起来,既巩固了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又提高学习兴趣。
   7.难易适中,稳定兴趣。授课内容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尽量做到难易适中。这样,上课只要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学生能理解其中味,自会增加兴趣;若内容太浅,学生不以为然,应付了事,就会乏味。因此,备课时要对重点、难点有正确地把握,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觉得“骨头有肉可以啃”,来稳定学习兴趣。
   8.恰当提高,增强兴趣。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若多次失败,就会给精神带来无形的压力,甚至对物理学科产生厌恶感。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设计不同的问题来提问不同的学生:基础的概念题、判断题提问差生;有关简单的应用提问中等生;灵活性、有一定难度的提问优生。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既消除了学生顾虑,又增加了其自信心,可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寓教于娱乐之中,使教师乐之教,教得新;学生乐之学,学得活。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达到掌握物理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以乐助学,落实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树“健康人、快乐人、成功人、智慧人”添砖加瓦。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教师却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此,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注重培养
期刊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很多,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模式:了解小学生阅读心理;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模式    1.了解小学生阅读心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输出要以“学”的回馈为依据,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动用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机制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7岁到
期刊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做到热爱优生,也要热爱差生,热爱学生的优点,也要热爱学生的缺点。教师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作为情感载体,处处表现出“爱生如命”的崇高思想感情,时时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使学生产生对教师信任和热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之间互敬、互爱的心理呼应下,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中有情,情中有教,师生教与学产生心理共鸣,使学生学习的动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学好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能想学、爱学、学好。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就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①通过新奇特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②用实验导入新课
期刊
【摘要】要培养出合格的音乐特长生,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调整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具有信心、责任心、爱心、创意和善意,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培养 音乐特长生  How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who are good at music   Lv Qi   【Abstract】To educate eligibl
期刊
【摘要】数学新课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增
期刊
多年来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解释生词、词语搭配、造句训练上,过多地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理解,结果课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学习语言的目的绝不仅限于进行简单的对话或应付各级各类考试,而是要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所学语言了解、表达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具备更高的自学能力等。因此,新课标下如何搞好课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成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摘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差,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呢?这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提出如下措施: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 数学 教学质量    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国上下一片“减负”声中,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
期刊
【摘要】体育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体育教學中,要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关键词】体育活动 自尊 自信 展示自我  Trial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E and self-pride as well as self-confidence  L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