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室提供一个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与同伴共同学习,彼此互相支持、批判或分享彼此的观点,最后共享成果,并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培养更多的合作行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必须具备积极互赖、个人负责、面对面促进性互动、人际和小组技能、小组反思五个基本要素。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大量的课堂观察,基于合作学习理论和五个基本要素,阐述有效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
一、提升思辨能力、形成积极互赖的策略
约翰逊兄弟在论及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时,把积极互赖视为首要条件。所谓积极互赖,就是要达成目标一致、荣辱与共的合作意识,在活动过程中要互助合作,协同努力,彼此配合,轮流表现。在讨论一些抽象或两难问题时运用“餐桌布”讨论法和“拉据式”辩论法,有助于激活思维,促进积极互赖。
1. 运用“餐桌布”讨论法,用可视化激发思辨
视集体人数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围坐一张大桌子,面前放有一张足够大(1开左右)的海报。每位组员围绕一个主题进行3~5分钟的独立思考并把关键词记录在面前海报纸的一角或一边上。全组一同转动海报纸,让每位组员了解其他组员的想法。10~15分钟内全组讨论并创作一幅图画作品,以表达小组的共同想法,尽可能地整合和表达所有的关键要素。各小组的画作集合了全组的观点,小组的得分即各人的得分。
这是一种有效的集思广益法,能快速贡献意见,并在组内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过程中诱发学习。用图示法来表达想法,将内在思维可视化,迎合大多数人主要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特点,能让人记忆深刻。这种方法多用于讨论抽象的、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2. 运用“拉据式”或“四角式”辩论法,用动作化激活思维
“拉据式”辩论法——按教室的长度或宽度,创设合适的空间,让全体学生面向老师站在中间位置。教师提出一个议题的两个观点,学生选择观点并移动位置,向两端移动越多,表示对该观点的认同度越高。持有不同观点的两组分别给出自己的理由并进行辩论。再次回到中间,进行下一个议题的辩论。
“四角式”辩论法——利用教室的4个角作为4种观点和立场,如赞同、基本同意、反对和强烈反对,学生依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选择位置,然后在自然形成的4个小组之间开展辩论。
这是快速有效的辩论法,在选择、辩论的过程中诱发学习。用移动的方式来表明对观点的认同,可活跃学习氛围,有利于激活动觉型学习者。基于个人真实的意见和立场随机生成合作小组,组内的成员都有共同的观点,观点不同的小组要努力为各自的小组申述主张,游说他组接受自己的见解,这样组内的成员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互相依赖关系。
二、强化独立思考、提升个体责任的策略
强调个人负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即在小组活动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每个人都要参与学习、贡献智慧和力量。“想议享”学习法和“滚雪球”学习法强调“先独学后合学”,有利于提升个体责任,同时减少游离于课堂合作学习之外的现象。
1. 运用“想议享”学习法,强化独立思考是学习的起点
首先就一个议题进行独立思考;接着两人或小组议论独立思考的结果;最后由甲学生向全体同学陈述乙学生的意见,由乙学生向全体同学陈述甲学生的意见,或由组内一位记录员记录,再由汇报员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这一活动首先是创造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做到独学、合学相结合,同时鼓励组员积极聆听和吸取他人意见,组内合学时分别安排不同的任务,保障独学的质量,避免由一人包揽整体任务的现象。
2. 运用“滚雪球”学习法,在交流中提升独立思考强度
首先独立思考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并做出自己的选择。2人为一组,分享个人的选择,如两人有不同意见,尽力给出自己的理由,说服、游说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同时要倾听和了解对方的理由,最终达成两人一致的意见;由2人组变4人组,通过分享、讨论最终达成组内一致意见;从小组变成大一点的组,同样的做法可一直延续,直至全班成为一个大组。当小组规模不断增大,内部分歧不断增加时,鼓励在组内自行采取相互认同、相对公平的方式进行决策,如投票等。
这是一种高效的集体决策活动。在表达、辩论的过程中诱发学习,同时提升集体意识,学会聆听、表达、服从等。活动从独学开始,在合学的过程中要辨明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提升思考的强度。
三、提升合作效率、推动促进性互动的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和戴尔学习原则都启示我们:同伴间的积极互动能助长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加深学习的记忆。促进性的互动包括:讨论、辩论,说明、游说,总结、质疑,阐释和反馈等。运用“旋风式”研习法和“拼板式”学习法,既能形成促进性互动机制,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1. 运用“旋风式”研习法,快速汲取他人成果
视学习任务分组,一般4~8人为一组,围坐一张大桌子,面前放有一张1开的海报纸。各小组就不同或相同的主题开展集思广益,可用思维导图或单词列表的方式记录下观点,形成小组合作讨论成果。各组依次轮换位置,阅读其他组的合作成果,并补充(直接添加)或质疑(用笔圈起)观点,把集体研讨成果向全体展示,对被质疑的观点进行适当讨论。
这种有效的集思广益法,能有效促进组员贡献意见,并在组内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过程中诱发学习。在小组轮换过程中,能了解更多观点,在质疑和讨论中将学习引向深入。如果把一个大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几个小任务,各组研讨其中一个任务,在小组轮换位置的时候快速收纳他人学习成果,就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几个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他人的成果上开展讨论、质疑、假设等促进性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
2. 运用“拼板式”学习法,边“教”边“学”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大量的课堂观察,基于合作学习理论和五个基本要素,阐述有效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
一、提升思辨能力、形成积极互赖的策略
约翰逊兄弟在论及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时,把积极互赖视为首要条件。所谓积极互赖,就是要达成目标一致、荣辱与共的合作意识,在活动过程中要互助合作,协同努力,彼此配合,轮流表现。在讨论一些抽象或两难问题时运用“餐桌布”讨论法和“拉据式”辩论法,有助于激活思维,促进积极互赖。
1. 运用“餐桌布”讨论法,用可视化激发思辨
视集体人数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围坐一张大桌子,面前放有一张足够大(1开左右)的海报。每位组员围绕一个主题进行3~5分钟的独立思考并把关键词记录在面前海报纸的一角或一边上。全组一同转动海报纸,让每位组员了解其他组员的想法。10~15分钟内全组讨论并创作一幅图画作品,以表达小组的共同想法,尽可能地整合和表达所有的关键要素。各小组的画作集合了全组的观点,小组的得分即各人的得分。
这是一种有效的集思广益法,能快速贡献意见,并在组内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的过程中诱发学习。用图示法来表达想法,将内在思维可视化,迎合大多数人主要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的特点,能让人记忆深刻。这种方法多用于讨论抽象的、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2. 运用“拉据式”或“四角式”辩论法,用动作化激活思维
“拉据式”辩论法——按教室的长度或宽度,创设合适的空间,让全体学生面向老师站在中间位置。教师提出一个议题的两个观点,学生选择观点并移动位置,向两端移动越多,表示对该观点的认同度越高。持有不同观点的两组分别给出自己的理由并进行辩论。再次回到中间,进行下一个议题的辩论。
“四角式”辩论法——利用教室的4个角作为4种观点和立场,如赞同、基本同意、反对和强烈反对,学生依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选择位置,然后在自然形成的4个小组之间开展辩论。
这是快速有效的辩论法,在选择、辩论的过程中诱发学习。用移动的方式来表明对观点的认同,可活跃学习氛围,有利于激活动觉型学习者。基于个人真实的意见和立场随机生成合作小组,组内的成员都有共同的观点,观点不同的小组要努力为各自的小组申述主张,游说他组接受自己的见解,这样组内的成员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互相依赖关系。
二、强化独立思考、提升个体责任的策略
强调个人负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即在小组活动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每个人都要参与学习、贡献智慧和力量。“想议享”学习法和“滚雪球”学习法强调“先独学后合学”,有利于提升个体责任,同时减少游离于课堂合作学习之外的现象。
1. 运用“想议享”学习法,强化独立思考是学习的起点
首先就一个议题进行独立思考;接着两人或小组议论独立思考的结果;最后由甲学生向全体同学陈述乙学生的意见,由乙学生向全体同学陈述甲学生的意见,或由组内一位记录员记录,再由汇报员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这一活动首先是创造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做到独学、合学相结合,同时鼓励组员积极聆听和吸取他人意见,组内合学时分别安排不同的任务,保障独学的质量,避免由一人包揽整体任务的现象。
2. 运用“滚雪球”学习法,在交流中提升独立思考强度
首先独立思考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并做出自己的选择。2人为一组,分享个人的选择,如两人有不同意见,尽力给出自己的理由,说服、游说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同时要倾听和了解对方的理由,最终达成两人一致的意见;由2人组变4人组,通过分享、讨论最终达成组内一致意见;从小组变成大一点的组,同样的做法可一直延续,直至全班成为一个大组。当小组规模不断增大,内部分歧不断增加时,鼓励在组内自行采取相互认同、相对公平的方式进行决策,如投票等。
这是一种高效的集体决策活动。在表达、辩论的过程中诱发学习,同时提升集体意识,学会聆听、表达、服从等。活动从独学开始,在合学的过程中要辨明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提升思考的强度。
三、提升合作效率、推动促进性互动的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和戴尔学习原则都启示我们:同伴间的积极互动能助长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加深学习的记忆。促进性的互动包括:讨论、辩论,说明、游说,总结、质疑,阐释和反馈等。运用“旋风式”研习法和“拼板式”学习法,既能形成促进性互动机制,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1. 运用“旋风式”研习法,快速汲取他人成果
视学习任务分组,一般4~8人为一组,围坐一张大桌子,面前放有一张1开的海报纸。各小组就不同或相同的主题开展集思广益,可用思维导图或单词列表的方式记录下观点,形成小组合作讨论成果。各组依次轮换位置,阅读其他组的合作成果,并补充(直接添加)或质疑(用笔圈起)观点,把集体研讨成果向全体展示,对被质疑的观点进行适当讨论。
这种有效的集思广益法,能有效促进组员贡献意见,并在组内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过程中诱发学习。在小组轮换过程中,能了解更多观点,在质疑和讨论中将学习引向深入。如果把一个大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几个小任务,各组研讨其中一个任务,在小组轮换位置的时候快速收纳他人学习成果,就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几个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他人的成果上开展讨论、质疑、假设等促进性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
2. 运用“拼板式”学习法,边“教”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