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是语文新课标的理念。作为镇级教研员,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深深减受到必须加强学习,在转变观念上,在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现以三篇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语文教学
一、以情导学,品读感悟
《丰碑》这篇课文叙述了风雨交加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文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只有第7自然段,而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了将军的情感变化。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脉络,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例如,可以先出示“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狂风呼啸、衣衫单薄、艰难地前进”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写一段话,感觉环境的恶劣。然后让学生读文中一、二自然段,找出将军思索着的句子,明白严峻的考验指什么,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再让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最后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让学生改为陈述句,质疑: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学生认真读书,从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中找到答案。学生找出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已体会到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体会,此时不只是将军崇敬军需处长,学生对军需处长也很崇敬。将军久久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内心的感情推向高潮,对军需处长的自责与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是呀,这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崇高的军礼,让我们一起为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默哀致敬。
此时无声胜有声。军需处长成了一座矗立的丰碑,它是战士们心中的丰碑,鼓舞战士们奋勇前进,它也是我们心中的丰碑,指引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将军到军需处长,到战士们,我们看到的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坚定”、“勇敢”、“视死如归”、“舍己为人”等赞扬之词从学生口中脱口而出。此时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已不言而喻了。
二、体现个体,培养语感
《晏子使楚》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进行了反驳,为自己和齐国贏得尊重的故事。学习目标:第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第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了解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机智反驳、维护齐国尊严的。第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怎样有条理的表达内容的。
文中三个故事情节清楚、简单,学生一读就了解。从这些故事上,学生也能粗浅地感受到晏子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这样教学任务也不能说没有完成,但这种教学是走马观花式的,学生根本不用与文本对话。更谈不上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了。因此我认为教学本文时可以挖掘晏子的三处闪亮之辞,体会晏子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语感。可设选了如下环节: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怎么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你认为晏子的这些语言中,哪几句话最精妙,最有份量,加上着重号。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读一读这些句子,假设你是楚王,听了晏子的这些话,能说什么呢?估计“楚王”不能说什么,从而引出三个“只好”。可见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这时学生肯定会有许多要赞扬的话。文中晏子的性格,智慧已化为学生的智慧,这也为后一个环节的故事表演莫定了特质基础与精神食粮。这正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创设条件,主动建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阅读教学的需要。学生作为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他们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例如,学习《乌塔》这篇课文,该文写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当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乌塔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这件事说点自己的看法。
生:乌塔自理能力强。例如,说话间,她已经穿好了黑T恤、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生:乌塔关于观察分析,有经济头脑。例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生:乌塔热情、活泼。例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马上拿糖给我吃。
生:乌塔自我保护意识强。例如,她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生:乌塔有爱心,有责任感。例如,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人买礼物。
生:做事有条理,有计划。例如,为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此时,学生的心与“乌塔”交融在起了。乌塔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在他们身上悄然开温。学生走进文本跳出文本,获得知识又受到情感的熏陶。
生:我佩服乌塔,也羡慕乌塔,她的父母信任自己的的孩子,让她一个人出远门。茂名森林公园我都没有去过。
他这一说,很多同学都纷纷表示了对自己生活的不满。
生:我们在一年级就学过鹰妈妈对孩子说:山那边的风景很美,自己去吧。小鷹,学会了飞翔。我们这里的山很美,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大人们总是告诫我们,不许去,不许去,山上有蛇。
生:我们只想站在池塘边看看水笑的样子,听听鱼儿说话的声音,可大人们总是三令五申,不许到池塘边玩,会掉下去的。……
孩子们说的都是实话,我们确实在培养一朵朵温室的花,看起来危险的地方不许到,看起来危险的事情不许做。孩子们口中的“大人们”也指我们教师啊!在这样的语文课上,我还能再说什么呢?再说下去不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吗?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梦玲.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才智,2018(20):70.
[2]李婷婷.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58.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语文教学
一、以情导学,品读感悟
《丰碑》这篇课文叙述了风雨交加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文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只有第7自然段,而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了将军的情感变化。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脉络,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例如,可以先出示“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狂风呼啸、衣衫单薄、艰难地前进”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写一段话,感觉环境的恶劣。然后让学生读文中一、二自然段,找出将军思索着的句子,明白严峻的考验指什么,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再让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最后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让学生改为陈述句,质疑: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学生认真读书,从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中找到答案。学生找出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已体会到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体会,此时不只是将军崇敬军需处长,学生对军需处长也很崇敬。将军久久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内心的感情推向高潮,对军需处长的自责与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是呀,这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崇高的军礼,让我们一起为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默哀致敬。
此时无声胜有声。军需处长成了一座矗立的丰碑,它是战士们心中的丰碑,鼓舞战士们奋勇前进,它也是我们心中的丰碑,指引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将军到军需处长,到战士们,我们看到的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坚定”、“勇敢”、“视死如归”、“舍己为人”等赞扬之词从学生口中脱口而出。此时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已不言而喻了。
二、体现个体,培养语感
《晏子使楚》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他,晏子进行了反驳,为自己和齐国贏得尊重的故事。学习目标:第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第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了解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机智反驳、维护齐国尊严的。第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怎样有条理的表达内容的。
文中三个故事情节清楚、简单,学生一读就了解。从这些故事上,学生也能粗浅地感受到晏子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这样教学任务也不能说没有完成,但这种教学是走马观花式的,学生根本不用与文本对话。更谈不上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了。因此我认为教学本文时可以挖掘晏子的三处闪亮之辞,体会晏子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语感。可设选了如下环节: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是怎么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你认为晏子的这些语言中,哪几句话最精妙,最有份量,加上着重号。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读一读这些句子,假设你是楚王,听了晏子的这些话,能说什么呢?估计“楚王”不能说什么,从而引出三个“只好”。可见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这时学生肯定会有许多要赞扬的话。文中晏子的性格,智慧已化为学生的智慧,这也为后一个环节的故事表演莫定了特质基础与精神食粮。这正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创设条件,主动建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阅读教学的需要。学生作为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他们对文本的感悟、体验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例如,学习《乌塔》这篇课文,该文写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当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乌塔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这件事说点自己的看法。
生:乌塔自理能力强。例如,说话间,她已经穿好了黑T恤、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生:乌塔关于观察分析,有经济头脑。例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生:乌塔热情、活泼。例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马上拿糖给我吃。
生:乌塔自我保护意识强。例如,她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生:乌塔有爱心,有责任感。例如,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人买礼物。
生:做事有条理,有计划。例如,为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此时,学生的心与“乌塔”交融在起了。乌塔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在他们身上悄然开温。学生走进文本跳出文本,获得知识又受到情感的熏陶。
生:我佩服乌塔,也羡慕乌塔,她的父母信任自己的的孩子,让她一个人出远门。茂名森林公园我都没有去过。
他这一说,很多同学都纷纷表示了对自己生活的不满。
生:我们在一年级就学过鹰妈妈对孩子说:山那边的风景很美,自己去吧。小鷹,学会了飞翔。我们这里的山很美,我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大人们总是告诫我们,不许去,不许去,山上有蛇。
生:我们只想站在池塘边看看水笑的样子,听听鱼儿说话的声音,可大人们总是三令五申,不许到池塘边玩,会掉下去的。……
孩子们说的都是实话,我们确实在培养一朵朵温室的花,看起来危险的地方不许到,看起来危险的事情不许做。孩子们口中的“大人们”也指我们教师啊!在这样的语文课上,我还能再说什么呢?再说下去不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吗?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梦玲.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才智,2018(20):70.
[2]李婷婷.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