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过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现及诊断意义的分析,以便的进行治疗及改善预后。方法: 收集初次发病时患者其接受心电图检查时的指标变化,观察心电图诊断指标与AMI结局的关系。结果: 经过对240例患者心电图诊断,有180例患者出现了ST段抬高的现象;而其余60例则为非ST段抬高。QRS波终端扭曲组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QRS波无终末扭曲组患者,而QRS波终端扭曲组患者死亡人数也明显高于QRS波无终末扭曲组患者。结论:心电图具有无创性的检查特点,除了操作简便的优点外还可重复检测,对于AMI的诊断非常有效。
关键词: 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193-01
急性心肌梗死(AMI)多由冠状动脉的粥样变化引起的,导致心肌部位缺血引起剧烈疼痛[1],AMI在发病时,会出现血清心肌酶的活性增高变化,并且心电图会出现进行性的变化[2]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AMI患者中随机抽取2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5例,女性65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为(68.7±1.4)岁;基本符合国内关于AMI男女比例在2.2∶1的报导[3]。在240例所选患者中,有175例患者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有35例患者出现胸闷憋喘及上腹疼痛的现象,有6例患者出现心慌、乏力等现象,其他患者则表现出肩膀疼痛或是牙疼等其他症状。在所选患者中,下壁梗死者占32%,前壁梗死者占24.5%,除此之外还有广泛前间壁梗死、前间壁梗死等。同时,在患者病史资料研究中发现,有70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而有32例患者有糖尿病史。
1.2诊断方法与标准: 所选患者均需经过诊断后纳入研究范围[5] :(1)既往有缺血性胸痛的症状;(2)血清心肌酶检测出现活性增高的现象;(3)心电图诊断出现进行性的变化;(4)所选患者均为初次犯病。如患者所出现症状包含其中至少两条,则可进行研究。采用12导联式进行心电图检查[4],嘱患者平躺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ASS1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和方差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电图诊断: 经过心电图诊断,出现ST段抬高的患者有180例,约占75%,而无ST段抬高的患者有60例,约占25%。同时在ST段抬高患者中表现为QRS波终末扭曲的有95例,终末无扭曲的有90例。
2.2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比较: 通过对两组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男女性别比例、既往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的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年龄和住院间的死亡人数方面,QRS波终端扭曲组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QRS波无终末扭曲组患者,而QRS波终端扭曲组患者死亡人数也明显高于QRS波无终末扭曲组患者,两组患者组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AMI的发病一般非常突然,并且尤以老年人常见,发病时还常常伴有休克或是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5]。这就要求在此病发病时及时的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以便及时的进行治疗。老年人由于长期的受到影响,有时临床症状的表现会不明显,因此需要借助检测工具进行诊断,以免漏诊耽误治疗[6]。当此病发病时,血清心肌酶和心电图会出现进行性的变化,根据两者的变化可以对AMI进行诊断。通常的心电图检测会使用12导联的心电图,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会表现出ST段抬高的现象,同时也会出现QRS波群的改变,QRS波代表了心肌的缺血状况,一般在发病8小时后出现,但如果梗死的面积不大的话,病理性的QRS波也可不出现[7]。
经过心电图诊断,将此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在性别比例、既往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的部位上无研究差异,而在年龄上比较具有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出现QRS波终末扭曲的患者死亡率要高于无终末扭曲的患者[8]。心电图具有无创性的优点,并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展现出了优秀的一面,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
参考文献
[1]徐萍,齐晓云,李春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接入治疗后无再留与血浆组织因子及其途径抑制物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6(11):44-45.
[2]吴杰.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变化及面临问题[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3):270-271.
[3]中华心血管管理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5(4):295-299.
[4]李延林,葛均波.急诊景导管干细胞抑制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3(21):123-125.
[5]李艳霞,张中和.心电图在鉴别急性肺栓塞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4(3):12-14.
[6]康俊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41-42.
[7]张爱玲,徐华敏,王华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59-60.
[8]张德铭,郑刚,黄自平.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的治疗评价[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1(3):213-215.
关键词: 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193-01
急性心肌梗死(AMI)多由冠状动脉的粥样变化引起的,导致心肌部位缺血引起剧烈疼痛[1],AMI在发病时,会出现血清心肌酶的活性增高变化,并且心电图会出现进行性的变化[2]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08-2012年收治的AMI患者中随机抽取2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5例,女性65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为(68.7±1.4)岁;基本符合国内关于AMI男女比例在2.2∶1的报导[3]。在240例所选患者中,有175例患者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有35例患者出现胸闷憋喘及上腹疼痛的现象,有6例患者出现心慌、乏力等现象,其他患者则表现出肩膀疼痛或是牙疼等其他症状。在所选患者中,下壁梗死者占32%,前壁梗死者占24.5%,除此之外还有广泛前间壁梗死、前间壁梗死等。同时,在患者病史资料研究中发现,有70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而有32例患者有糖尿病史。
1.2诊断方法与标准: 所选患者均需经过诊断后纳入研究范围[5] :(1)既往有缺血性胸痛的症状;(2)血清心肌酶检测出现活性增高的现象;(3)心电图诊断出现进行性的变化;(4)所选患者均为初次犯病。如患者所出现症状包含其中至少两条,则可进行研究。采用12导联式进行心电图检查[4],嘱患者平躺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ASS1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和方差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电图诊断: 经过心电图诊断,出现ST段抬高的患者有180例,约占75%,而无ST段抬高的患者有60例,约占25%。同时在ST段抬高患者中表现为QRS波终末扭曲的有95例,终末无扭曲的有90例。
2.2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比较: 通过对两组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男女性别比例、既往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的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年龄和住院间的死亡人数方面,QRS波终端扭曲组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QRS波无终末扭曲组患者,而QRS波终端扭曲组患者死亡人数也明显高于QRS波无终末扭曲组患者,两组患者组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AMI的发病一般非常突然,并且尤以老年人常见,发病时还常常伴有休克或是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5]。这就要求在此病发病时及时的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以便及时的进行治疗。老年人由于长期的受到影响,有时临床症状的表现会不明显,因此需要借助检测工具进行诊断,以免漏诊耽误治疗[6]。当此病发病时,血清心肌酶和心电图会出现进行性的变化,根据两者的变化可以对AMI进行诊断。通常的心电图检测会使用12导联的心电图,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会表现出ST段抬高的现象,同时也会出现QRS波群的改变,QRS波代表了心肌的缺血状况,一般在发病8小时后出现,但如果梗死的面积不大的话,病理性的QRS波也可不出现[7]。
经过心电图诊断,将此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在性别比例、既往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的部位上无研究差异,而在年龄上比较具有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出现QRS波终末扭曲的患者死亡率要高于无终末扭曲的患者[8]。心电图具有无创性的优点,并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展现出了优秀的一面,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
参考文献
[1]徐萍,齐晓云,李春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接入治疗后无再留与血浆组织因子及其途径抑制物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6(11):44-45.
[2]吴杰.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变化及面临问题[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2,26(3):270-271.
[3]中华心血管管理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5(4):295-299.
[4]李延林,葛均波.急诊景导管干细胞抑制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3(21):123-125.
[5]李艳霞,张中和.心电图在鉴别急性肺栓塞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4(3):12-14.
[6]康俊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41-42.
[7]张爱玲,徐华敏,王华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59-60.
[8]张德铭,郑刚,黄自平.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的治疗评价[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1(3):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