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措施。
方法对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51%,死亡率仅为3.49%,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掌握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时确诊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急腹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老年急腹症特点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38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230-01
急腹症是临床急诊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包括炎症、出血、穿孔、破裂等多种类型[1]。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措施,为提高此类患者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60至92岁,平均年龄(73.42±2.81)岁,疾病类型:急性阑尾炎27例、急性肠梗阻1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6例、胆管炎15例、胆囊炎20例。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疾病类型、护理措施、急救效果等,分析方法包括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将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1.2.2急诊护理措施。①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发病前后用药及进食情况;②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血压、心率、脉搏、呼吸,有无脱水、失血、休克、黄疸征象,观察腹部体征,如形态、表现,掌握疼痛部位、性质及程度,是否存在腹式呼吸、腹部有无手术瘢痕、异常蠕动波、腹部肌紧张、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等,根据实际情况评估患者病情;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舒适体位,减缓其腹痛感,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动作轻柔,以免出现皮肤损伤等情况;④建立有效静脉通道(2条),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或及时补液维持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休克患者及时给予静滴晶体液(扩容)抗休克,抽取血液样本、尿样等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应适当减缓输液速度,以免血压上升、心衰等不良后果发生,输液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停止输液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⑤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或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引起窒息,及时清理口腔中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吸氧改善机体供氧情况,若患者未发生休克应将病床头部抬高30°有利于腹腔内渗出液在盆腔中积聚,防止腹腔内炎症扩散感染;⑥遵医嘱给予各项临床检查确诊病情,需样本留取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⑦非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患者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流食或半流质食物,进食原则应少量多次,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物质;⑧若患者病情较重或需手术治疗应遵医嘱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药物过敏实验、仪器及用品准备、留置尿管等;⑨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讲解实际病情及例举成功治疗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病魔信心,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51%,死亡率仅为3.49%,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分析情况见表1。
3讨论
腹部内包括多种机体重要器官[2],如肝脏、肾脏、胆囊、胰腺、脾脏、消化道等,因此急腹症患者病情复杂,若未积极治疗将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发生死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及环境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老年急腹症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特点[3]:①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各项机能均出现不同程度衰退,腹肌萎缩,因此发生急腹症后无法及时感知,且临床无典型症状,易贻误就诊时机造成严重后果,有研究顯示,老年急腹症患者在发病12h内就诊人数仅为43.5%,待其就诊时大多距发病间隔时间较长,病情较为严重,而中青年急腹症患者发病12h内前来就诊人数则高达89.6%;②大多数老年患者具有多种原发疾病,易将急腹症病情掩盖,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③老年患者机体对炎症应激反应下降,且加上肌肉萎缩等原因,导致出现腹膜炎无明显体征,无典型腹部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因此观察发现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往往比实际病情程度较轻,易导致忽视病情造成严重后果;④急腹症发生后由于机体代谢、调节等功能较弱,且中枢敏感性降低,日常进水量显著减少,出现急腹症后易继发电解质紊乱引起意识障碍,且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出现无法控制或猝死危象;⑤老年患者体内调节能力降低,代谢功能及应急功能均显著下降,发生急剧的病理变化后虽经救治成功但仍需给予密切的后续观察。
综上所述,临床医护人员应掌握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时确诊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急腹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震,艾建繁,袁勇民.老年人急腹症4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7):1338-1338
[2]李荣,罗成华.老年人急腹症的诊断与剖腹探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7):401
[3]徐书福,许玉友,皱米红,等.高龄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12,10(1):255-256
方法对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51%,死亡率仅为3.49%,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掌握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时确诊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急腹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老年急腹症特点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38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230-01
急腹症是临床急诊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包括炎症、出血、穿孔、破裂等多种类型[1]。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措施,为提高此类患者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60至92岁,平均年龄(73.42±2.81)岁,疾病类型:急性阑尾炎27例、急性肠梗阻1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6例、胆管炎15例、胆囊炎20例。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疾病类型、护理措施、急救效果等,分析方法包括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及患者等,将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1.2.2急诊护理措施。①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发病前后用药及进食情况;②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血压、心率、脉搏、呼吸,有无脱水、失血、休克、黄疸征象,观察腹部体征,如形态、表现,掌握疼痛部位、性质及程度,是否存在腹式呼吸、腹部有无手术瘢痕、异常蠕动波、腹部肌紧张、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等,根据实际情况评估患者病情;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舒适体位,减缓其腹痛感,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动作轻柔,以免出现皮肤损伤等情况;④建立有效静脉通道(2条),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或及时补液维持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休克患者及时给予静滴晶体液(扩容)抗休克,抽取血液样本、尿样等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应适当减缓输液速度,以免血压上升、心衰等不良后果发生,输液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停止输液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⑤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或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引起窒息,及时清理口腔中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吸氧改善机体供氧情况,若患者未发生休克应将病床头部抬高30°有利于腹腔内渗出液在盆腔中积聚,防止腹腔内炎症扩散感染;⑥遵医嘱给予各项临床检查确诊病情,需样本留取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⑦非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患者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流食或半流质食物,进食原则应少量多次,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物质;⑧若患者病情较重或需手术治疗应遵医嘱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药物过敏实验、仪器及用品准备、留置尿管等;⑨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讲解实际病情及例举成功治疗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病魔信心,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51%,死亡率仅为3.49%,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果分析情况见表1。
3讨论
腹部内包括多种机体重要器官[2],如肝脏、肾脏、胆囊、胰腺、脾脏、消化道等,因此急腹症患者病情复杂,若未积极治疗将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发生死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及环境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老年急腹症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特点[3]:①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各项机能均出现不同程度衰退,腹肌萎缩,因此发生急腹症后无法及时感知,且临床无典型症状,易贻误就诊时机造成严重后果,有研究顯示,老年急腹症患者在发病12h内就诊人数仅为43.5%,待其就诊时大多距发病间隔时间较长,病情较为严重,而中青年急腹症患者发病12h内前来就诊人数则高达89.6%;②大多数老年患者具有多种原发疾病,易将急腹症病情掩盖,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③老年患者机体对炎症应激反应下降,且加上肌肉萎缩等原因,导致出现腹膜炎无明显体征,无典型腹部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因此观察发现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往往比实际病情程度较轻,易导致忽视病情造成严重后果;④急腹症发生后由于机体代谢、调节等功能较弱,且中枢敏感性降低,日常进水量显著减少,出现急腹症后易继发电解质紊乱引起意识障碍,且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出现无法控制或猝死危象;⑤老年患者体内调节能力降低,代谢功能及应急功能均显著下降,发生急剧的病理变化后虽经救治成功但仍需给予密切的后续观察。
综上所述,临床医护人员应掌握老年急腹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时确诊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急腹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及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预后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震,艾建繁,袁勇民.老年人急腹症4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7):1338-1338
[2]李荣,罗成华.老年人急腹症的诊断与剖腹探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7):401
[3]徐书福,许玉友,皱米红,等.高龄急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12,10(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