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书与育人是教学过程中两个关键环节,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如何将其有机结合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难点。利用课堂环境、农业生态的教学内容等环节来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同步性,并在育人核心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素质,把专业课的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素质教育与育人过程有机结合,实现寓育于教中,达到教学的放大效应,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教学,育人,环节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0-0349-02
教书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系列素质,通过对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纠正以及正确思想意识的灌输,来实现学生意识与行为优良化。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意识行为的动态,通过对这些动态的分析与判断来进行有效及时的矫正或修正,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人性与人格的升华。在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点的拓展,可以实现育人工作的同步高效进行,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真正实现寓育于教中。在农业生态学的教育过程中,在育人的环节上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开展相应的工作。
1充分利用课堂环境来教育学生基本的行为准则
1.1课堂礼仪的培养
不同场合需要有与之相配的礼仪与仪表以及状态表现,才能融入这个场合中,并感觉这种场合对自己的影响,课堂也是一样。学生课堂的基本素质包括按时上课、着装、听课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等方面,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环境所采取的一种态势。作为一个教学环境,学生在课堂基本礼仪与仪表也反应了学生对这个环境所采取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所引发的行为状态。因此,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外因之一。在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这个育人环节。如针对不符合课堂礼仪要求的着装、上课接听手机或有手机铃声等,要及时纠正,并能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一些阐述。如“生物都有相应的保护色,这也是生物与环境的和谐之路”。当然这都是建立在教师本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基础之上。教师一般要提前10~15min进入教室,本身不能有任何违纪情况出现,同时利用高质量的教学征服学生,使学生能自觉地融入教学中来。
1.2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理”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关注是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良好策略,一个只顾自己讲授不顾学生反应或学生的其他课堂动态,或者以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课堂纪律,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管理重点不在于“管”,而在于“理”。“管”是一种简单的约束机制的作用效应,而“理”则是让课堂有序化的一个过程。课堂中的“理”就是要关注学生动态,并建立互动机制,才能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在农业生态学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愿意旷课,就是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及时观察学生听讲状况,注意学生的听课动态,发现问题能及时提出来,并给予梳理;同时在观察学生听讲状态时,能敏锐地发现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解状况,并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引领学生思考。建立互动机制是教学过程管理的关键,也是“理”的主要方式,老师理学生,学生才会理老师,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因此,要运用制度来限制人,运用教学质量来吸引人,运用知识点来灌输人,使课堂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让学生能自愿来听课。另外,在考试结束后,提醒学生将考试所形成的垃圾自觉收集放到合理的地方,而不是随意丢放。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教育,寓育于教中。
2有效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进行人文等素质的培养
农业生态学这一学科的众多知识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科知识与其生活有机相结合,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感知学科的知识点以达到显著的育人效果。在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育人教育,这也是教学在育人的环节得以拓展的关键。下面选取几个运用知识点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例进行初步分析。
2.1结构与功能原理对学生知识结构完善的启发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馈于结构的调整,这就是结构功能原理的基本表达,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础上,可以延伸到演技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体系与社会功能体系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引导学生明白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构成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才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同时指出,结构中某些功能性组分的过快增长对素质结构的整体性破坏,会丧失其功能行为,也是系统破坏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要协调好自己的知识结构。
2.2生态位原理对学生生存理念的培养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理论,表达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地位,也揭示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并能利用的生境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人,那么人的生态位就是人在社会体系中的功能作用。不同的人在社会体系中有明确的一些分化,同样是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也会被分化成不同的层次。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如何形成自己适宜的生态位,并能立足,事实就是对社会环境的占据,而这种占据是需要知识的渗透力来支撑的,要拓展自己的生态位宽度,即在社会上的生存空间,也就是要有足够的对社会资源的适应能力与利用强度,其中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是关键。
2.3种群概念的拓展与团队意识的认识
种群的概念,突出强调生物在自然界的生存基本单元是种群(或群体),以个体为单元的生物是不存在的,这就可在拓展教育学生在生活、工作中,要有团队意识,要与其他个人发生有序的联结,形成群体才有利于其生存与共同发展。在当今强调个人意识、个性张扬的年代,这种群体意识的培养将有助于发挥系统效应,即1 1>2的放大效应,有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
2.4生态适应原理的解释
生态适应是指由于环境的差异性变化而导致生存于其中的生物在生理、生态、形态特性上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这一理论侧重强调了生物是以变制变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静态过程来适应环境的。因此,改变自己是主要行为。学生如何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等来适应社会环境,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改变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能改变自己能力的态势,源于知识掌握及高效运用能力。
3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学术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术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平时的交流过程中涉及的学术词汇和背景知识比较薄弱的问题,必须要有意识强化这方面的培养。在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学术素质的培养。
3.1从课程的知识体系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一个学科的形成与完善基本上都是由3个核心内容所决定的,即理论、方法、应用。在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从这3个层面展开并贯通形成教学体系的。培养学生对知识掌握上也就可以通过这3个层面进行,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并形成学术思维模式的雏形,有助于学生逻辑地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2从相关专题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组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农业生态学教学活动中,结合生态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相关专题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如何充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术语来组织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专业学术素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所学的以及将要学习的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贯通,让学生能整合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有序化的知识结构,并进行应用。
教学活动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其辐射效应的强弱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运用能力,依据课程特点积极拓展育人环节,将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辐射力的重要途径。
4参考文献
[1] 骆世明.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林淑芳.刑法教学中教书育人途径之我见[J].警官教育论坛,2006(2):44-46.
[3] 朱兆财.教师如何把教书育人的责任落到实处[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3):15-16.
[4] 王旭东.简论教书育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2):23-24.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教学,育人,环节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0-0349-02
教书育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系列素质,通过对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纠正以及正确思想意识的灌输,来实现学生意识与行为优良化。这就需要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意识行为的动态,通过对这些动态的分析与判断来进行有效及时的矫正或修正,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人性与人格的升华。在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点的拓展,可以实现育人工作的同步高效进行,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真正实现寓育于教中。在农业生态学的教育过程中,在育人的环节上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开展相应的工作。
1充分利用课堂环境来教育学生基本的行为准则
1.1课堂礼仪的培养
不同场合需要有与之相配的礼仪与仪表以及状态表现,才能融入这个场合中,并感觉这种场合对自己的影响,课堂也是一样。学生课堂的基本素质包括按时上课、着装、听课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等方面,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环境所采取的一种态势。作为一个教学环境,学生在课堂基本礼仪与仪表也反应了学生对这个环境所采取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所引发的行为状态。因此,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外因之一。在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这个育人环节。如针对不符合课堂礼仪要求的着装、上课接听手机或有手机铃声等,要及时纠正,并能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一些阐述。如“生物都有相应的保护色,这也是生物与环境的和谐之路”。当然这都是建立在教师本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的基础之上。教师一般要提前10~15min进入教室,本身不能有任何违纪情况出现,同时利用高质量的教学征服学生,使学生能自觉地融入教学中来。
1.2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理”
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关注是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良好策略,一个只顾自己讲授不顾学生反应或学生的其他课堂动态,或者以简单的方式进行管理课堂纪律,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管理重点不在于“管”,而在于“理”。“管”是一种简单的约束机制的作用效应,而“理”则是让课堂有序化的一个过程。课堂中的“理”就是要关注学生动态,并建立互动机制,才能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在农业生态学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学生愿意旷课,就是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及时观察学生听讲状况,注意学生的听课动态,发现问题能及时提出来,并给予梳理;同时在观察学生听讲状态时,能敏锐地发现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理解状况,并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引领学生思考。建立互动机制是教学过程管理的关键,也是“理”的主要方式,老师理学生,学生才会理老师,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因此,要运用制度来限制人,运用教学质量来吸引人,运用知识点来灌输人,使课堂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让学生能自愿来听课。另外,在考试结束后,提醒学生将考试所形成的垃圾自觉收集放到合理的地方,而不是随意丢放。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教育,寓育于教中。
2有效运用农业生态学的理论进行人文等素质的培养
农业生态学这一学科的众多知识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科知识与其生活有机相结合,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感知学科的知识点以达到显著的育人效果。在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育人教育,这也是教学在育人的环节得以拓展的关键。下面选取几个运用知识点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例进行初步分析。
2.1结构与功能原理对学生知识结构完善的启发
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馈于结构的调整,这就是结构功能原理的基本表达,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础上,可以延伸到演技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体系与社会功能体系间的矛盾性与统一性,引导学生明白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构成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才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同时指出,结构中某些功能性组分的过快增长对素质结构的整体性破坏,会丧失其功能行为,也是系统破坏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要协调好自己的知识结构。
2.2生态位原理对学生生存理念的培养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理论,表达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地位,也揭示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并能利用的生境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一理论应用于人,那么人的生态位就是人在社会体系中的功能作用。不同的人在社会体系中有明确的一些分化,同样是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也会被分化成不同的层次。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如何形成自己适宜的生态位,并能立足,事实就是对社会环境的占据,而这种占据是需要知识的渗透力来支撑的,要拓展自己的生态位宽度,即在社会上的生存空间,也就是要有足够的对社会资源的适应能力与利用强度,其中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是关键。
2.3种群概念的拓展与团队意识的认识
种群的概念,突出强调生物在自然界的生存基本单元是种群(或群体),以个体为单元的生物是不存在的,这就可在拓展教育学生在生活、工作中,要有团队意识,要与其他个人发生有序的联结,形成群体才有利于其生存与共同发展。在当今强调个人意识、个性张扬的年代,这种群体意识的培养将有助于发挥系统效应,即1 1>2的放大效应,有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
2.4生态适应原理的解释
生态适应是指由于环境的差异性变化而导致生存于其中的生物在生理、生态、形态特性上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这一理论侧重强调了生物是以变制变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静态过程来适应环境的。因此,改变自己是主要行为。学生如何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思维方式等来适应社会环境,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改变自己的能力,而这种能改变自己能力的态势,源于知识掌握及高效运用能力。
3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学术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术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平时的交流过程中涉及的学术词汇和背景知识比较薄弱的问题,必须要有意识强化这方面的培养。在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学术素质的培养。
3.1从课程的知识体系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一个学科的形成与完善基本上都是由3个核心内容所决定的,即理论、方法、应用。在农业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从这3个层面展开并贯通形成教学体系的。培养学生对知识掌握上也就可以通过这3个层面进行,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并形成学术思维模式的雏形,有助于学生逻辑地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2从相关专题的设置来培养学生组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农业生态学教学活动中,结合生态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相关专题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如何充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术语来组织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专业学术素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所学的以及将要学习的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贯通,让学生能整合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有序化的知识结构,并进行应用。
教学活动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其辐射效应的强弱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运用能力,依据课程特点积极拓展育人环节,将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辐射力的重要途径。
4参考文献
[1] 骆世明.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林淑芳.刑法教学中教书育人途径之我见[J].警官教育论坛,2006(2):44-46.
[3] 朱兆财.教师如何把教书育人的责任落到实处[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3):15-16.
[4] 王旭东.简论教书育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