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工程是我国建筑行业内的主要工程。但其涉及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考虑探讨的我们必须对其中的主要问题事故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避免。
关键词:混凝土事故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十二五”全面推进和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更加的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但这也对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去。由于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在普遍被人们所应用这就引发混凝土施工的发展。混凝土成本低廉、坚固耐用且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它以成为现代建筑中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一些事故却经常出现,这就急需解决。
一、混凝土施工中常见事故问题
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事故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蜂窝,二是孔洞,三是露筋,四是缺棱掉角,五是混凝土表面起粉,这些是由于混凝土本身特性而易造成混凝土事故问题。本文主要就施工中混凝土施工中就本身特性引发的事故阐述而不对因技术或设计等问题引发的事故进行论述。
1、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事故
因水泥水化过程造成混凝土内部干燥的现象称为自收缩。它随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大。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其收缩差异主要发生在早期,自收缩的增长速度随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减慢。
2、混凝土的裂缝事故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性材料,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裂缝。而这些微裂缝最终可能导致大的裂缝出现进而可能使整个工程毁于一旦。混凝土开裂问题是混凝土施工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同时也是在混凝土工程中一直难以克服的困难性问题。其开裂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早期的裂缝问题
混凝土早期出现的裂缝问题常常是由于添加剂或养护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其造成后果为水泥异常凝结而导致的裂缝。
(2)普遍的混凝土裂缝事故
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有以下几种:
塑性收缩裂缝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仍处于塑性状态时,由于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的裂缝。该种裂缝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长短、宽窄不一,互不连贯状态。其原因是受干热风的影响,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或是被基础、模板吸水过快以及混凝土本身温度等原因造成混凝土急剧收缩,此时混凝土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低,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裂缝,尤其是夏季气温高混凝土收缩更为严重。
干缩收缩裂缝。
现象:该种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较长时间内水分蒸发引起的。裂缝多在混凝土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裂缝很细,有时成平行状态或网状。但由于经过长期使用,风吹、日晒、雨淋、冰冻、水的冲刷或由于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的锈蚀作用会使裂缝加宽、加深,直至串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沉降收缩裂缝
现象:这种裂缝位于钢筋上部,中部较宽两端较窄,成棱形。裂缝在浇筑后约1-3h出现,与混凝土上表面垂直,其深度往往从表面一直延伸到钢筋表面。主要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大和流动性不足以及不均匀,在硬化过程中没有沉实或沉实不够,当混凝土沉陷时受到钢筋、模板抑制以及模板移动、基础沉陷所致
温度裂缝
现象:该裂缝在混凝土浇筑3-5天后出现,初期出现的裂缝很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继续扩大,甚至达到贯穿的程度。原因分析:水泥水化时放出大量的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宜散发,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是如此。由于混凝土表面散热快内部散热慢形成内外较大的温差,造成内外热胀冷缩程度的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这种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
水泥的异常凝结。
3、混凝土硬化后表面产生白华
混凝土硬化干燥后,外界之雨水、地下水、养生用水等经孔隙渗入硬化体内,使水硬性胶体或无机盐类的水溶液流出,再与空气中之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硫化物质,待水份蒸发后即附着于硬化体表面,此现象称为白华。
二混凝土事故缺陷处理措施
1、早期自收缩事故处理措施
早期收缩的影响因素是养护温湿度。湿度相同时收缩随温度上升而提高,同样温度下,湿度高时,混凝土收缩小。湿度在成型后1~2小时内影响大,风速从第3小时开始有很大影响,与湿度、风速相比温度的影响随时间变化不大;山砂配置的混凝土收缩大于河砂混凝土,并且由于山砂产地不同,引起收缩也不同,山砂中所含粘土越多,混凝土收缩越大因此解决自收缩现象主要从这几方面考虑结合施工现场气候、湿度、温度和山砂成分等因素采取保护措施。
2、裂缝的处理措施
1)早期裂缝
凝结时间异常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因塑性收縮和凝结两者速度不协调,更易导致早期开裂。其控制方法是掺缓凝剂调节凝结时间适当提高水灰比。此外拌和水中杂质也有影响。拌和水中的盐份、腐蚀酸可加强早期开裂趋势。然后是早期养护问题。气温、湿度、风速及混凝土温度都影响水分蒸发速度,应及时采取临时挡风、遮阳、覆盖塑料布,喷养护剂等措施,避免水分过快失去,都能有效防止早期开裂。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也是导致早期裂缝的原因。碱集料中某些活性矿物与混凝土微孔中的碱溶液产生化学反应,碱集料反应产生碱-硅酸凝胶,并吸水膨胀,体积增大,从而引起混凝土剥落、开裂、强度降低,甚至导致破坏。防止碱集料反应的措施是选用低碱水泥或掺粉煤灰等降低混凝土中的碱性,对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加以控制等方法。
2)普遍裂缝处理措施
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水灰比、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因素导致塑性收缩裂缝。所以其预防措施为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用水量;选用收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浇筑混凝土前将基础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浇筑混凝土时不要堆积,铺设要均匀、振实,初凝前要抹平、终凝前要压光,并认真进行湿润养护;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遮阳棚和挡风设施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加入适量的引气剂,切断毛细管通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加入一定量的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以防裂缝。
3)干缩性裂缝
主要有水泥品种、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粗骨料、砂率、外加剂、掺合料、混凝土养护等。选择收缩量较小的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使用高效减水剂、级配优良、粒径合适的粗骨料,级配好、偏粗的中砂和优质粉煤灰等来降低用水量,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收缩;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选择较低的砂率;加强混凝土的湿润养护,保证水泥的正常水化,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掺加膨胀剂,在外力约束下可起到收缩补偿作用,有利于防止裂缝。
4)沉降收缩裂缝。
主要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大和流动性不足以及不均匀,在硬化过程中没有沉实或沉实不够,当混凝土沉陷时受到钢筋、模板抑制以及模板移动、基础沉陷所致。严格控制用水量和坍落度,并掺适量优质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减少沉降收缩;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凝结时间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下料不要太快,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混凝土要振实,但避免过振。
温度裂缝其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针对混凝土品相进行相应的温控。
3、混凝土硬化后表面产生白华处理
白华刚开始可以肥皂水清洗之,若碳酸化后可使用稀释盐酸清洗再用水洗去,但白华虽经擦拭,往往仍会再流出,防止白华之方法,必须使用浇置均匀且致密之混凝土,使孔隙减少,再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骨材中之含泥量,使用清洁之拌合水,高品质之水泥,掺加减水剂,适当之养护,现场尽力防止雨水侵入,方可防患未然。
结语:
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处理措施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黎宸硕 苑忠意.《浅议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科技创新与应用
王井伦.《混凝土施工问题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
郭丽强.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关键词:混凝土事故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十二五”全面推进和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更加的推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但这也对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去。由于框架结构、大模板、滑升模板等建筑体系在普遍被人们所应用这就引发混凝土施工的发展。混凝土成本低廉、坚固耐用且材料来源广泛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它以成为现代建筑中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一些事故却经常出现,这就急需解决。
一、混凝土施工中常见事故问题
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事故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蜂窝,二是孔洞,三是露筋,四是缺棱掉角,五是混凝土表面起粉,这些是由于混凝土本身特性而易造成混凝土事故问题。本文主要就施工中混凝土施工中就本身特性引发的事故阐述而不对因技术或设计等问题引发的事故进行论述。
1、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事故
因水泥水化过程造成混凝土内部干燥的现象称为自收缩。它随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大。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其收缩差异主要发生在早期,自收缩的增长速度随龄期的增加而逐渐减慢。
2、混凝土的裂缝事故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性材料,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裂缝。而这些微裂缝最终可能导致大的裂缝出现进而可能使整个工程毁于一旦。混凝土开裂问题是混凝土施工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同时也是在混凝土工程中一直难以克服的困难性问题。其开裂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早期的裂缝问题
混凝土早期出现的裂缝问题常常是由于添加剂或养护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其造成后果为水泥异常凝结而导致的裂缝。
(2)普遍的混凝土裂缝事故
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有以下几种:
塑性收缩裂缝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仍处于塑性状态时,由于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的裂缝。该种裂缝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长短、宽窄不一,互不连贯状态。其原因是受干热风的影响,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或是被基础、模板吸水过快以及混凝土本身温度等原因造成混凝土急剧收缩,此时混凝土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低,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裂缝,尤其是夏季气温高混凝土收缩更为严重。
干缩收缩裂缝。
现象:该种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后较长时间内水分蒸发引起的。裂缝多在混凝土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裂缝很细,有时成平行状态或网状。但由于经过长期使用,风吹、日晒、雨淋、冰冻、水的冲刷或由于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的锈蚀作用会使裂缝加宽、加深,直至串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沉降收缩裂缝
现象:这种裂缝位于钢筋上部,中部较宽两端较窄,成棱形。裂缝在浇筑后约1-3h出现,与混凝土上表面垂直,其深度往往从表面一直延伸到钢筋表面。主要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大和流动性不足以及不均匀,在硬化过程中没有沉实或沉实不够,当混凝土沉陷时受到钢筋、模板抑制以及模板移动、基础沉陷所致
温度裂缝
现象:该裂缝在混凝土浇筑3-5天后出现,初期出现的裂缝很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继续扩大,甚至达到贯穿的程度。原因分析:水泥水化时放出大量的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宜散发,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是如此。由于混凝土表面散热快内部散热慢形成内外较大的温差,造成内外热胀冷缩程度的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这种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
水泥的异常凝结。
3、混凝土硬化后表面产生白华
混凝土硬化干燥后,外界之雨水、地下水、养生用水等经孔隙渗入硬化体内,使水硬性胶体或无机盐类的水溶液流出,再与空气中之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硫化物质,待水份蒸发后即附着于硬化体表面,此现象称为白华。
二混凝土事故缺陷处理措施
1、早期自收缩事故处理措施
早期收缩的影响因素是养护温湿度。湿度相同时收缩随温度上升而提高,同样温度下,湿度高时,混凝土收缩小。湿度在成型后1~2小时内影响大,风速从第3小时开始有很大影响,与湿度、风速相比温度的影响随时间变化不大;山砂配置的混凝土收缩大于河砂混凝土,并且由于山砂产地不同,引起收缩也不同,山砂中所含粘土越多,混凝土收缩越大因此解决自收缩现象主要从这几方面考虑结合施工现场气候、湿度、温度和山砂成分等因素采取保护措施。
2、裂缝的处理措施
1)早期裂缝
凝结时间异常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因塑性收縮和凝结两者速度不协调,更易导致早期开裂。其控制方法是掺缓凝剂调节凝结时间适当提高水灰比。此外拌和水中杂质也有影响。拌和水中的盐份、腐蚀酸可加强早期开裂趋势。然后是早期养护问题。气温、湿度、风速及混凝土温度都影响水分蒸发速度,应及时采取临时挡风、遮阳、覆盖塑料布,喷养护剂等措施,避免水分过快失去,都能有效防止早期开裂。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也是导致早期裂缝的原因。碱集料中某些活性矿物与混凝土微孔中的碱溶液产生化学反应,碱集料反应产生碱-硅酸凝胶,并吸水膨胀,体积增大,从而引起混凝土剥落、开裂、强度降低,甚至导致破坏。防止碱集料反应的措施是选用低碱水泥或掺粉煤灰等降低混凝土中的碱性,对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加以控制等方法。
2)普遍裂缝处理措施
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水灰比、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因素导致塑性收缩裂缝。所以其预防措施为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用水量;选用收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浇筑混凝土前将基础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浇筑混凝土时不要堆积,铺设要均匀、振实,初凝前要抹平、终凝前要压光,并认真进行湿润养护;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遮阳棚和挡风设施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加入适量的引气剂,切断毛细管通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加入一定量的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以防裂缝。
3)干缩性裂缝
主要有水泥品种、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粗骨料、砂率、外加剂、掺合料、混凝土养护等。选择收缩量较小的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使用高效减水剂、级配优良、粒径合适的粗骨料,级配好、偏粗的中砂和优质粉煤灰等来降低用水量,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收缩;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选择较低的砂率;加强混凝土的湿润养护,保证水泥的正常水化,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掺加膨胀剂,在外力约束下可起到收缩补偿作用,有利于防止裂缝。
4)沉降收缩裂缝。
主要由于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大和流动性不足以及不均匀,在硬化过程中没有沉实或沉实不够,当混凝土沉陷时受到钢筋、模板抑制以及模板移动、基础沉陷所致。严格控制用水量和坍落度,并掺适量优质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减少沉降收缩;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凝结时间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下料不要太快,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混凝土要振实,但避免过振。
温度裂缝其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针对混凝土品相进行相应的温控。
3、混凝土硬化后表面产生白华处理
白华刚开始可以肥皂水清洗之,若碳酸化后可使用稀释盐酸清洗再用水洗去,但白华虽经擦拭,往往仍会再流出,防止白华之方法,必须使用浇置均匀且致密之混凝土,使孔隙减少,再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骨材中之含泥量,使用清洁之拌合水,高品质之水泥,掺加减水剂,适当之养护,现场尽力防止雨水侵入,方可防患未然。
结语:
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处理措施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黎宸硕 苑忠意.《浅议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混凝土质量》科技创新与应用
王井伦.《混凝土施工问题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
郭丽强.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