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解辽阳市≥10 ℃活动积温变化特征,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辽阳市气象局1956—2010年≥10 ℃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活动积温资料,分析近55年辽阳市≥10 ℃活动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10 ℃初日呈弱提前趋势,≥10 ℃终日以1.75 d/10年的速率显著延后,≥10 ℃持续日数平均以2.57 d/10年的速率显著增多,≥10 ℃活动积温以58.4 ℃/10年的速率在显著增多。
关键词 ≥10 ℃活动积温;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变化特征;辽宁辽阳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74-02
辽阳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为9.0 ℃,平均降水量为714.2 mm,平均日照时数为2 390.9 h,平均无霜期为177 d。适宜的气候使辽阳市成为辽宁省主要粮食产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一些学者对辽阳市的温、光、水等进行了相关研究,安 娟等[1]的研究表明,辽阳市近50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在升高,辽阳市气候在变暖。徐 婷等[2]对辽阳市日照时数进行了研究,张 梅等[3]对辽阳市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对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10 ℃积温方面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文利用辽阳市1956—2010年≥10 ℃积温资料,分析 ≥10 ℃积温特征,探讨热量资源变化情况,为当地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辽阳市气象局,时间跨度为1956—2010年,主要包括≥10 ℃初日、终日及持续期间活动积温资料。
1.2 研究方法
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气候趋势,用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4]进行突变检测。
1.2.1 线性倾向估计法。用xi表示气候变量,ti表示xi所对应的时间,n为样本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xi=a bti(i=1,2,…,n)
当回归系数b>0时,说明随时间t的增加x呈上升趋势;当b<0时,说明随时间t的增加x呈下降趋势。b×10称为气候变化倾向率,表征某气候要素上升或下降的速率,单位为某要素单位/10年。
1.2.2 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该方法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能客观地表征样本序列的整体变化趋势并进行突变时间检测。绘制出UF、UB等2条曲线,并给出0.05或0.01水平的临界值。当2条曲线出现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时,认为交点对应的时刻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10 ℃初日与终日
统计发现,1956—2010年辽阳市≥10 ℃初日平均出现在4月17日,最早出现4月3日(1998年),最晚出现在5月6日(1976年)。由图1可知,近55年辽阳市≥10 ℃初日呈提前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82 d/10年,即≥10 ℃初日平均以0.82 d/10年的速率在提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提前趋势不显著。
1956—2010年辽阳市≥10 ℃终日平均出现在10月11日,最早出现9月23日(1957年),最晚出现在10月27日(2001年)。由图2可知,近55年辽阳市≥10 ℃终日呈延后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1.75 d/10年,即≥10 ℃终日平均以1.75 d/10年的速率在延后,且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延后趋势显著[5-6]。
2.2 ≥10 ℃持续日数
统计发现,1956—2010年辽阳市≥10 ℃持续日数平均为177.3 d,持续日数最短为157 d(1984年),持续日数最长为204 d(1998年)。近55年辽阳市≥10 ℃持续日数呈增多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2.57 d/10年,即≥10 ℃持续日数平均以2.57 d/10年的速率在增多,且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增多趋势显著。
2.3 ≥10 ℃活动积温
1956—2010年近55年辽阳市≥10 ℃活动积温平均为3 584.4 ℃,最少为3 127.2 ℃(1976年),最多达4 055.6 ℃(1998年)。由图3可知,近55年辽阳市≥10 ℃积温呈增多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58.4 ℃/10年,即≥10 ℃积温平均以58.4 ℃/10年的速率增多,且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增多趋势显著。
2.4 ≥10 ℃活动积温突变特征
用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统计并绘制UF、UB曲线,并给出0.05水平、0.01水平临界值(分别为1.96、2.56)。≥10 ℃活动积温曲线UF始终大于0,说明≥10 ℃活动积温呈增多趋势;在2000年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2003年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图4),说明2000年以后热量条件显著提升。从UF、UB曲线交点分析可知,1987年是≥10 ℃活动积温突变时间,≥10 ℃活动积温实现由少到多的突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956—2010年辽阳市≥10 ℃积温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10 ℃初日最早出现在4月3日(1998年),55年来≥10 ℃初日呈提前趋势,但提前趋势不显著,因此生产上不能盲目提前播种。≥10 ℃终日最晚出现在10月27日(2001年),55年来≥10 ℃终日呈延后趋势,且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延后趋势显著。可考虑适当引种生育期较长作物品种,但要注意极端天气造成的早霜。≥10 ℃持续日数平均为177.3 d,且呈增多趋势,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增多趋势显著。≥10 ℃活动积温平均为3 584.4 ℃,变化范围为3 127.2~4 055.6 ℃,且呈增多趋势,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增多趋势显著。因此,可考虑适当引种热量要求稍高的作物品种。≥10 ℃活动积温在2000年以后显著增多,1987年是≥10 ℃活动积温由少到多的突变时间。气候变暖、积温增多为农作物生长发育提供了更好的热量条件,尤其对设施农业发展十分有利。但大田作物还不能盲目扩大晚熟品种播种面积,或盲目引种高热量要求的品种,谨防霜冻带来的危害,相关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研究表明,辽阳市≥10 ℃期间降水呈减少趋势,虽不显著,但这种暖干化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4 参考文献
[1] 安娟,徐婷,陈玉光,等.辽阳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30-13632.
[2] 徐婷,安娟,王鹏.近55年辽阳市日照时数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50-12352.
[3] 张梅,安娟,陈玉光,等.近49年辽阳市玉米生长季气候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439-10441.
[4]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37-38,63-66.
[5] 安昕,孟鹏,廖国进,等.沈阳市近50a 10 ℃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11(S1):149-152.
[6] 明惠青,唐亚平,孙婧,等.近50年辽宁无霜期积温时空演变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282-286.
关键词 ≥10 ℃活动积温;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变化特征;辽宁辽阳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74-02
辽阳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为9.0 ℃,平均降水量为714.2 mm,平均日照时数为2 390.9 h,平均无霜期为177 d。适宜的气候使辽阳市成为辽宁省主要粮食产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一些学者对辽阳市的温、光、水等进行了相关研究,安 娟等[1]的研究表明,辽阳市近50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在升高,辽阳市气候在变暖。徐 婷等[2]对辽阳市日照时数进行了研究,张 梅等[3]对辽阳市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对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10 ℃积温方面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本文利用辽阳市1956—2010年≥10 ℃积温资料,分析 ≥10 ℃积温特征,探讨热量资源变化情况,为当地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辽阳市气象局,时间跨度为1956—2010年,主要包括≥10 ℃初日、终日及持续期间活动积温资料。
1.2 研究方法
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气候趋势,用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4]进行突变检测。
1.2.1 线性倾向估计法。用xi表示气候变量,ti表示xi所对应的时间,n为样本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xi=a bti(i=1,2,…,n)
当回归系数b>0时,说明随时间t的增加x呈上升趋势;当b<0时,说明随时间t的增加x呈下降趋势。b×10称为气候变化倾向率,表征某气候要素上升或下降的速率,单位为某要素单位/10年。
1.2.2 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该方法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能客观地表征样本序列的整体变化趋势并进行突变时间检测。绘制出UF、UB等2条曲线,并给出0.05或0.01水平的临界值。当2条曲线出现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时,认为交点对应的时刻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10 ℃初日与终日
统计发现,1956—2010年辽阳市≥10 ℃初日平均出现在4月17日,最早出现4月3日(1998年),最晚出现在5月6日(1976年)。由图1可知,近55年辽阳市≥10 ℃初日呈提前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82 d/10年,即≥10 ℃初日平均以0.82 d/10年的速率在提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提前趋势不显著。
1956—2010年辽阳市≥10 ℃终日平均出现在10月11日,最早出现9月23日(1957年),最晚出现在10月27日(2001年)。由图2可知,近55年辽阳市≥10 ℃终日呈延后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1.75 d/10年,即≥10 ℃终日平均以1.75 d/10年的速率在延后,且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延后趋势显著[5-6]。
2.2 ≥10 ℃持续日数
统计发现,1956—2010年辽阳市≥10 ℃持续日数平均为177.3 d,持续日数最短为157 d(1984年),持续日数最长为204 d(1998年)。近55年辽阳市≥10 ℃持续日数呈增多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2.57 d/10年,即≥10 ℃持续日数平均以2.57 d/10年的速率在增多,且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增多趋势显著。
2.3 ≥10 ℃活动积温
1956—2010年近55年辽阳市≥10 ℃活动积温平均为3 584.4 ℃,最少为3 127.2 ℃(1976年),最多达4 055.6 ℃(1998年)。由图3可知,近55年辽阳市≥10 ℃积温呈增多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58.4 ℃/10年,即≥10 ℃积温平均以58.4 ℃/10年的速率增多,且通过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增多趋势显著。
2.4 ≥10 ℃活动积温突变特征
用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统计并绘制UF、UB曲线,并给出0.05水平、0.01水平临界值(分别为1.96、2.56)。≥10 ℃活动积温曲线UF始终大于0,说明≥10 ℃活动积温呈增多趋势;在2000年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2003年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图4),说明2000年以后热量条件显著提升。从UF、UB曲线交点分析可知,1987年是≥10 ℃活动积温突变时间,≥10 ℃活动积温实现由少到多的突变。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956—2010年辽阳市≥10 ℃积温资料的分析,得出结论:≥10 ℃初日最早出现在4月3日(1998年),55年来≥10 ℃初日呈提前趋势,但提前趋势不显著,因此生产上不能盲目提前播种。≥10 ℃终日最晚出现在10月27日(2001年),55年来≥10 ℃终日呈延后趋势,且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延后趋势显著。可考虑适当引种生育期较长作物品种,但要注意极端天气造成的早霜。≥10 ℃持续日数平均为177.3 d,且呈增多趋势,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增多趋势显著。≥10 ℃活动积温平均为3 584.4 ℃,变化范围为3 127.2~4 055.6 ℃,且呈增多趋势,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增多趋势显著。因此,可考虑适当引种热量要求稍高的作物品种。≥10 ℃活动积温在2000年以后显著增多,1987年是≥10 ℃活动积温由少到多的突变时间。气候变暖、积温增多为农作物生长发育提供了更好的热量条件,尤其对设施农业发展十分有利。但大田作物还不能盲目扩大晚熟品种播种面积,或盲目引种高热量要求的品种,谨防霜冻带来的危害,相关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研究表明,辽阳市≥10 ℃期间降水呈减少趋势,虽不显著,但这种暖干化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4 参考文献
[1] 安娟,徐婷,陈玉光,等.辽阳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30-13632.
[2] 徐婷,安娟,王鹏.近55年辽阳市日照时数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50-12352.
[3] 张梅,安娟,陈玉光,等.近49年辽阳市玉米生长季气候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439-10441.
[4]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37-38,63-66.
[5] 安昕,孟鹏,廖国进,等.沈阳市近50a 10 ℃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11(S1):149-152.
[6] 明惠青,唐亚平,孙婧,等.近50年辽宁无霜期积温时空演变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282-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