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沉浸在碧波荡漾中的城市,地处波罗的海稻梅拉伦湖交汇处,山水交融,成千上万个大小g屿分布在周围,是世界上少有的湖海相依、波光粼粼的水城。
鸟瞰全市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位于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的交汇处,由14个岛屿组成,英语意为“木头岛”。城市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据说,当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盗侵扰,人们于是在梅拉伦湖的入海处的一个岛屿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小城堡,并在水中设置木桩障碍,以便抵御海盗,因此这个岛便得名为“木头岛”,斯德哥尔摩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斯德哥尔摩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温和,环境优美,1436年被定为都城,逐渐发展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城市。
斯德哥尔摩既有典雅、古香古色的风貌,又有现代化城市的繁荣。老城区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不凡的教堂和高耸入云的尖塔:新城区则高楼林立,苍翠的树木与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衬。走在城市里,感受现代化城市的繁荣和幽雅的环境。车行驶在路上。竟然没有一点灰尘。
登高鸟瞰全市,岛屿好似一颗颗晶莹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湖与海之间,横跨海面的大桥宛如一条条玉带,将诸岛相连,苍翠的山岗、蔚蓝的海水和迂回起伏的街道融为一体,中世纪雄伟的建筑物、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厦与绿树中一座座精致的别墅相互映衬,仿佛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不禁使人想起瑞典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在《红房间》开篇时描绘的斯德哥尔摩:“夕阳滞留在利厄哥尔摩岛上空,把余晖一齐朝东面斜映过去,它扫过烟波朦胧的贝格松德海峡,又匆匆穿过暮霭笼罩的里达尔湾,再爬上里达尔哥尔摩教堂顶上的十字架,从那里辉映到德国教堂陡峭的屋顶上,再蹦跳到停泊在斯凯普栈桥边的内河航船的三角旗下,把它们照射得闪烁不定。那阳光又在海关大楼的玻璃窗上洒下了无数光斑……”
老城新貌
斯德哥尔摩南区的斯塔丹岛是当年的旧城遗址,坐落在这里的老城,已有700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完好。老城区大街小巷均采用石头铺筑,最宽处不过5到6米,最窄处不足1米,两个人对面走过也得侧身相让。走进石子铺成的小巷深处上,听不到大街上喧闹的声音,岁月的斑驳感扑面而来。街道两旁一些古老的店铺,出售的手工艺品极具瑞典民俗特色。用一位店主的话说,摆在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着瑞典的灵魂。
老城的中央广场还保留着一口古井,据说这是几百年前供居民饮用的唯一一口淡水井。这里还有巍峨的王宫和古老的尼古拉教堂等古迹。
老城之北是市中心的塞尔格尔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喷水池,池中屹立一根高约40米,由8万多块玻璃组成的大柱,在阳光和灯光交织中放出奇异的色彩。广场四周的国王街,皇后街和斯维亚街是城市的最繁华商业区。这里的现代化气氛与古色古香的老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广场下面有着庞大的地下商场和地下铁路中心站,被人们称为“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
斯德哥尔摩是诺贝尔的十七世纪的战舰——“瓦萨”号故乡。从未上过大学的诺贝尔,刻苦自学,发明黄色炸药和无烟火药,他捐献全部遗产,设立诺贝尔奖金。从1901年开始,每年评发奖金一次,颁奖会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奖者颁发奖金。
位于城市以东的沙丘巴登地区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居住过的地方。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流亡国外,作环球之行,曾到过瑞典。1909年,他购下这里的一座小岛,修建起一座中国式的园林,并取名“北海草堂”。
斯德哥尔摩周围建有6座卫星城,全长60多千米的地下铁路使这些卫星城与市中心相连。卫星城一般都建在有山有水、风光秀丽、环境宜人的地方,居民大多可就近工作。
动物园岛
动物园岛与老城遥遥相对,著名的斯康森露天博物馆、北欧博物馆、“瓦萨”沉船博物馆等云集于此。
1625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下令建造一艘名叫“瓦萨”的战船。这艘船本来设计的是单层炮舰,可当国王得知邻国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技术条件,强行将船改为双层炮舰。结果,1628年8月10日,“瓦萨”在它的处女航中,仅行驶了几百米就沉入了大海深处。1961年,这艘古老的战船被打捞上岸,人们在打捞原址上建造了瓦萨沉船博物馆。在这个黑黢黢的展厅里,400年前的实物,没有任何隔膜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不仅感叹,岁月之手轻挥间,沧海已变桑田。
1891年建成的斯堪森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家露天博物馆。在广袤的绿林里。散布着100多个从瑞典各地迁移过来的农家、教会等建筑物,在此可看到瑞典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工作情况。解说员衣着白色围裙、素白的衣帽,或者腰间系串钥匙,或者当真在屋外喂食鸡鸭小猪,让人仿若置身上个世纪。在斯堪森内更有博物馆中的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邮政博物馆、烟草博物馆,收藏品精致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独立的博物馆。在这里呆上半天,你就能体会到一个原汁原味的瑞典。
与市区相比,斯德哥尔摩周围的岛屿更是风景秀丽。和一二好友,划一叶扁舟,在恬静的湖面上欣赏斯德哥尔摩淡然优雅的风情,那一刻希望时间能够停下来,让自己永远留在这片大好的美景中。举目望去,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斯德哥尔摩就好像漂浮在湖面上的芙蓉花,已经盛开。
鸟瞰全市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位于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的交汇处,由14个岛屿组成,英语意为“木头岛”。城市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据说,当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盗侵扰,人们于是在梅拉伦湖的入海处的一个岛屿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小城堡,并在水中设置木桩障碍,以便抵御海盗,因此这个岛便得名为“木头岛”,斯德哥尔摩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斯德哥尔摩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温和,环境优美,1436年被定为都城,逐渐发展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城市。
斯德哥尔摩既有典雅、古香古色的风貌,又有现代化城市的繁荣。老城区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不凡的教堂和高耸入云的尖塔:新城区则高楼林立,苍翠的树木与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衬。走在城市里,感受现代化城市的繁荣和幽雅的环境。车行驶在路上。竟然没有一点灰尘。
登高鸟瞰全市,岛屿好似一颗颗晶莹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湖与海之间,横跨海面的大桥宛如一条条玉带,将诸岛相连,苍翠的山岗、蔚蓝的海水和迂回起伏的街道融为一体,中世纪雄伟的建筑物、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厦与绿树中一座座精致的别墅相互映衬,仿佛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不禁使人想起瑞典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在《红房间》开篇时描绘的斯德哥尔摩:“夕阳滞留在利厄哥尔摩岛上空,把余晖一齐朝东面斜映过去,它扫过烟波朦胧的贝格松德海峡,又匆匆穿过暮霭笼罩的里达尔湾,再爬上里达尔哥尔摩教堂顶上的十字架,从那里辉映到德国教堂陡峭的屋顶上,再蹦跳到停泊在斯凯普栈桥边的内河航船的三角旗下,把它们照射得闪烁不定。那阳光又在海关大楼的玻璃窗上洒下了无数光斑……”
老城新貌
斯德哥尔摩南区的斯塔丹岛是当年的旧城遗址,坐落在这里的老城,已有700多年历史,至今仍保留完好。老城区大街小巷均采用石头铺筑,最宽处不过5到6米,最窄处不足1米,两个人对面走过也得侧身相让。走进石子铺成的小巷深处上,听不到大街上喧闹的声音,岁月的斑驳感扑面而来。街道两旁一些古老的店铺,出售的手工艺品极具瑞典民俗特色。用一位店主的话说,摆在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着瑞典的灵魂。
老城的中央广场还保留着一口古井,据说这是几百年前供居民饮用的唯一一口淡水井。这里还有巍峨的王宫和古老的尼古拉教堂等古迹。
老城之北是市中心的塞尔格尔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喷水池,池中屹立一根高约40米,由8万多块玻璃组成的大柱,在阳光和灯光交织中放出奇异的色彩。广场四周的国王街,皇后街和斯维亚街是城市的最繁华商业区。这里的现代化气氛与古色古香的老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广场下面有着庞大的地下商场和地下铁路中心站,被人们称为“世界最长的地下艺术长廊”
斯德哥尔摩是诺贝尔的十七世纪的战舰——“瓦萨”号故乡。从未上过大学的诺贝尔,刻苦自学,发明黄色炸药和无烟火药,他捐献全部遗产,设立诺贝尔奖金。从1901年开始,每年评发奖金一次,颁奖会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奖者颁发奖金。
位于城市以东的沙丘巴登地区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居住过的地方。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流亡国外,作环球之行,曾到过瑞典。1909年,他购下这里的一座小岛,修建起一座中国式的园林,并取名“北海草堂”。
斯德哥尔摩周围建有6座卫星城,全长60多千米的地下铁路使这些卫星城与市中心相连。卫星城一般都建在有山有水、风光秀丽、环境宜人的地方,居民大多可就近工作。
动物园岛
动物园岛与老城遥遥相对,著名的斯康森露天博物馆、北欧博物馆、“瓦萨”沉船博物馆等云集于此。
1625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下令建造一艘名叫“瓦萨”的战船。这艘船本来设计的是单层炮舰,可当国王得知邻国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技术条件,强行将船改为双层炮舰。结果,1628年8月10日,“瓦萨”在它的处女航中,仅行驶了几百米就沉入了大海深处。1961年,这艘古老的战船被打捞上岸,人们在打捞原址上建造了瓦萨沉船博物馆。在这个黑黢黢的展厅里,400年前的实物,没有任何隔膜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让人不仅感叹,岁月之手轻挥间,沧海已变桑田。
1891年建成的斯堪森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家露天博物馆。在广袤的绿林里。散布着100多个从瑞典各地迁移过来的农家、教会等建筑物,在此可看到瑞典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工作情况。解说员衣着白色围裙、素白的衣帽,或者腰间系串钥匙,或者当真在屋外喂食鸡鸭小猪,让人仿若置身上个世纪。在斯堪森内更有博物馆中的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邮政博物馆、烟草博物馆,收藏品精致的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独立的博物馆。在这里呆上半天,你就能体会到一个原汁原味的瑞典。
与市区相比,斯德哥尔摩周围的岛屿更是风景秀丽。和一二好友,划一叶扁舟,在恬静的湖面上欣赏斯德哥尔摩淡然优雅的风情,那一刻希望时间能够停下来,让自己永远留在这片大好的美景中。举目望去,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斯德哥尔摩就好像漂浮在湖面上的芙蓉花,已经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