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大概念是为了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而提出的。明确大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标要求,有效地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大概念 核心素养 课程理念
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内容重实践、学生评价重发展。其中大概念理念首次在课标中出现。什么是大概念?为什么提出大概念?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哪些大概念?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好地聚焦大概念?笔者就此对新课标的两本高中必修课本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大概念
大概念是指在一个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学科内容。大概念是科学家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一般用陈述式来表达这样的观点,如“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渐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大概念所陈述的要点是对学科核心概念理解的具体表述,在生物学领域他们就是生命观念的具体组成。
二、为什么提出大概念
大概念思维最重要的作用是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如完成第一模块的学习后,学生应该能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三大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再比如模块二学习完成后,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证据,探讨地球上现存的丰富多样的物种是由共同祖先长期进化形成的,此过程能帮助学习树立生命观念,形成科学思维、提高社会责任感。新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实施追求的是“少而精”的原则,无论是必修还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模块内容都要求精简容量、突出重点、切合年龄特点、明确学习要求以便能够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
三、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的大概念
在新课程标准中,必修包括两个模块的内容。第一个模块《分子与细胞》包含两个大概念。概念1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概念2是: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第二个模块《遗传与变异》也包含两个大概念。概念3是: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概念4是: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选择性必修中涉及的大概念共有6个。概念1: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概念2: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渐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概念3: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概念4: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概念5: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概念6: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安全与伦理问题
四、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聚焦大概念
科学制定目标,切实明确课堂教学中的概念。教师首先应该找准具体章节中核心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和专业术语(比如名词、概念、规律等)。然后要明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学科观念、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再然后用行为动词建立学科概念与观念方法之间的联系。如“说出、比较、举例说明、分析、探究”等动词。最后,建立关联性,确定核心概念的陈述方式、表述方法并且明确与大概念的关系等。
合理建立知识体系。教师应该明确,每一本教材都是围绕大概念编写的。在大概念的基础上还有很多概念,如重要概念、核心概念、小概念等。在教學过程中,多让学生动手构建知识网络,有效利用平台进行展示,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由小到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概念图,再到建立一个章节的知识网络,大到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直接的联系,更能使学生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比如在突破渗透作用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或者PPT动画,可以理解水分子、溶剂分子等透过半透膜的情况。让学生更清晰明确地理解微观水平的概念。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例如在大概念4中有个重要概念“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交流”的过程来进行探究。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课程后,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要想提高核心素养,大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合理构建概念网络,理解概念是我们今后教学中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大概念 核心素养 课程理念
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内容重实践、学生评价重发展。其中大概念理念首次在课标中出现。什么是大概念?为什么提出大概念?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哪些大概念?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好地聚焦大概念?笔者就此对新课标的两本高中必修课本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大概念
大概念是指在一个学科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学科内容。大概念是科学家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一般用陈述式来表达这样的观点,如“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渐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大概念所陈述的要点是对学科核心概念理解的具体表述,在生物学领域他们就是生命观念的具体组成。
二、为什么提出大概念
大概念思维最重要的作用是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如完成第一模块的学习后,学生应该能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三大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再比如模块二学习完成后,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证据,探讨地球上现存的丰富多样的物种是由共同祖先长期进化形成的,此过程能帮助学习树立生命观念,形成科学思维、提高社会责任感。新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实施追求的是“少而精”的原则,无论是必修还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模块内容都要求精简容量、突出重点、切合年龄特点、明确学习要求以便能够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
三、高中生物课程中涉及的大概念
在新课程标准中,必修包括两个模块的内容。第一个模块《分子与细胞》包含两个大概念。概念1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概念2是: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第二个模块《遗传与变异》也包含两个大概念。概念3是: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概念4是: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选择性必修中涉及的大概念共有6个。概念1: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概念2: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渐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概念3: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概念4: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概念5: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概念6: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安全与伦理问题
四、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聚焦大概念
科学制定目标,切实明确课堂教学中的概念。教师首先应该找准具体章节中核心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和专业术语(比如名词、概念、规律等)。然后要明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学科观念、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再然后用行为动词建立学科概念与观念方法之间的联系。如“说出、比较、举例说明、分析、探究”等动词。最后,建立关联性,确定核心概念的陈述方式、表述方法并且明确与大概念的关系等。
合理建立知识体系。教师应该明确,每一本教材都是围绕大概念编写的。在大概念的基础上还有很多概念,如重要概念、核心概念、小概念等。在教學过程中,多让学生动手构建知识网络,有效利用平台进行展示,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由小到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概念图,再到建立一个章节的知识网络,大到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直接的联系,更能使学生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比如在突破渗透作用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或者PPT动画,可以理解水分子、溶剂分子等透过半透膜的情况。让学生更清晰明确地理解微观水平的概念。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例如在大概念4中有个重要概念“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按照“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交流”的过程来进行探究。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课程后,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要想提高核心素养,大概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合理构建概念网络,理解概念是我们今后教学中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