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数学教学中,往往侧重于问题的解决,而忽略或简化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没有问题意识。本文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针对以上问题,对教学中如何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问题 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不少学生在进入中学后,数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课堂上不主动思考,不愿提问,也不善解答。当然,这可能是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也可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灌输”为主,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长期被动接受,不想问,不爱问,乃至发展到不会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对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从个人成长规律与教育实践来看,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大多有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二、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历代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中问题意识非常科学而辩证的阐述。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现在推行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在强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构建平等、和谐、平等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犯错,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
笔者从是多年一线教师工作,对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怕”提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提问有所顾忌,怕问错,希望找到最好的“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所以,问题不分大小,问题无论对错。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背景,从而建构自己对新事物的理解的,所以在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知识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有其价值的。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就应让学生自己去找到答案;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闪耀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值得探讨,就应首先肯定学生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让所有学生合作探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点燃全体学生的创新之火。
2.要学做“问题专家”,合理引导“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自己应该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如果自己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甚至还会扼杀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首先应该让自己成为“问题专家”。学生不愿提问还有一点就是教师的鼓励引导不够清晰,笔者在讲授《勾股定理》(北师大八年级上)时,在让学生观察完图形面积关系后,就曾自问过这样的问题:你觉得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上作出的必须是正方形吗?其他图形可不可以呢?你能想到怎样的图形呢?由于能够循知识点发问,深入思考,并且对勾股定理的内容发展作了分散性的拓展,是学生自己就能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半圆等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自行进行推理证明,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3.学会创新,让学生会问,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求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仅是教师设疑,学生回答,还应该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讨论,适时点拨引导,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热烈气氛,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笔者在讲授《线段上点的位置关系》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这个点如果和端点重合了怎么办?这个点可以在线段外吗?可以通过线段的比例来确定点的位置吗?”等等。由于这些问题具有探讨性,因此引发了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并且最后,我提出了“可以将这个问题推广到角的问题吗?”,增强了对知识推广问题的探求和理解,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逐步形成了。
4.引导学生自主解疑,最终释疑,培养问题意识
如果提出一个问题,却总也得不到解决,也会影响问题意识的培养。课堂上,无论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该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式或方法,至少也要给学生一个解决的方向。否则,学生们的问题往往会石沉大海,这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致命的。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不仅需要始于问题意识,也需要终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在日常的課堂教学中,应该多关注这些“小问题”、“大问题”、“明星问题”等,把好的点子、好的问题、好的问题结果及时推广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项活动,把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从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相信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对于其自主发展、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问题 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不少学生在进入中学后,数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课堂上不主动思考,不愿提问,也不善解答。当然,这可能是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也可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灌输”为主,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长期被动接受,不想问,不爱问,乃至发展到不会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对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从个人成长规律与教育实践来看,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大多有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二、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历代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中问题意识非常科学而辩证的阐述。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现在推行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在强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构建平等、和谐、平等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犯错,使学生相信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
笔者从是多年一线教师工作,对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怕”提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提问有所顾忌,怕问错,希望找到最好的“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所以,问题不分大小,问题无论对错。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背景,从而建构自己对新事物的理解的,所以在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知识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有其价值的。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就应让学生自己去找到答案;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实闪耀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值得探讨,就应首先肯定学生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让所有学生合作探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点燃全体学生的创新之火。
2.要学做“问题专家”,合理引导“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自己应该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如果自己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甚至还会扼杀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首先应该让自己成为“问题专家”。学生不愿提问还有一点就是教师的鼓励引导不够清晰,笔者在讲授《勾股定理》(北师大八年级上)时,在让学生观察完图形面积关系后,就曾自问过这样的问题:你觉得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上作出的必须是正方形吗?其他图形可不可以呢?你能想到怎样的图形呢?由于能够循知识点发问,深入思考,并且对勾股定理的内容发展作了分散性的拓展,是学生自己就能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半圆等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自行进行推理证明,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3.学会创新,让学生会问,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求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仅是教师设疑,学生回答,还应该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讨论,适时点拨引导,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热烈气氛,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笔者在讲授《线段上点的位置关系》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这个点如果和端点重合了怎么办?这个点可以在线段外吗?可以通过线段的比例来确定点的位置吗?”等等。由于这些问题具有探讨性,因此引发了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并且最后,我提出了“可以将这个问题推广到角的问题吗?”,增强了对知识推广问题的探求和理解,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逐步形成了。
4.引导学生自主解疑,最终释疑,培养问题意识
如果提出一个问题,却总也得不到解决,也会影响问题意识的培养。课堂上,无论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应该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式或方法,至少也要给学生一个解决的方向。否则,学生们的问题往往会石沉大海,这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致命的。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不仅需要始于问题意识,也需要终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在日常的課堂教学中,应该多关注这些“小问题”、“大问题”、“明星问题”等,把好的点子、好的问题、好的问题结果及时推广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项活动,把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从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相信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对于其自主发展、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7)
[2]孙春成.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