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多媒体 作文教学 辅助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弥补学生认识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些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减小训练坡度,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兴趣更是写作训练中最主要的心理质量。有了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反观传统的作文课堂,学生眉头紧锁,哀声叹气。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强大内驱力,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心理具有喜新好奇的特点,如果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只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投影、幻灯、电视、录像等媒体展现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创设一个写作的情境。由于这些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将图像、文字和声音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五彩缤纷的荧屏,不断变化的生动丰富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增添了作文教学的魅力,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卸下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负担。
教学时,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把平时不能看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将某一特定的情景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如在指导学生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时,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也许能说出身边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乱扔垃圾,化工厂排放污水,滥伐树木,破坏耕地等,但他们对这些现象已经习以为常,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难以产生写作的愿望。于是,我把这堂课放到计算机教室去上。我事先设计了信息技术动画,从网上下载了相应的文字数据、图片和影视。丰富多彩的画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一些抽象、复杂的道理呈现得直观明了。在荧屏前,学生看到了沙尘暴的肆虐,酸雨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水污染的恶果……看到这些,他们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样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学生兴趣被激起,思维被启动,再结合身边点点滴滴的看似小事,实乃大事的现象,他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因此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增强信息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呈现图文,培养观察能力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训练观察能力。而多媒体技术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景、事、物搬进课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1)镜头定格。将事物重点或细节部分突出,定点放大,学生看见司空见惯的事物的另一方面特别有兴趣,观察会特别仔细。(2)慢放画面。将生活转瞬即逝的现象或过程清晰地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这些平时习以为常或鲜为人知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了写作思维,打开了写作思路。(3)循环播放。将精彩片段反复播放,为学生提供多次连续观察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层次去体会、品味,加强了思维的广度、深度,能够较完整地描述出所观察的事物。(4)窗口功能。把不同事物的特征同时呈现进行比较,同一事物不同时空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观察训练,能使学生领悟到不同事物的特性以及某种特定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学会认识分析事物的方法,丰富了作文内容,消除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指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训练时,可以模仿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的描写,在荧屏上显示一个正在活动的人物,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回放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人物的外貌和动作,以及人物的神态表情,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训练时,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
三、方法示范,训练搜集素材的能力。
教师们批改作文时常常感慨: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这么低,写作思路狭窄,内容枯燥单调,语句平淡乏味,缺乏想象力。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学生的生活是不会贫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性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云烟,大量重复繁杂的表像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此,我联想到自己在看电视、上网时常常被一些节目感动得流泪,如:《讲述》、《真情人生》、《百姓故事》等等。于是我上网搜集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故事视频,让学生在观赏这些故事时受到心灵的震撼。我结合这些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把目光延伸到自己身边的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处处有写作的素材。平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收集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的资料。如学校生活(课间操、升旗仪式、学校的各种竞赛);社会热点(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留守学生、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嫦娥探月、克隆技术、智能机器人)等,使学生养成有意识的关注社会,留心身边的生活小事,主动地学会思考,获取知识的习惯。我利用摄像、下载、抓图等方法制作出实用有效的直观课件。作文课上或重现学生亲身经历,难以忘怀的场景;或创设虚拟空间,真实再现一些学生难以亲眼目睹,但耳熟能详的情景。既呈现社会的多姿多彩,唤起了学生的回忆与共鸣,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又丰富學生写作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更有意义的是,电视台的节目和我收集的素材,为学生作出了搜集素材的榜样。让学生明白了该怎样去发现、搜集有用的素材。提高了他们收集素材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弥补学生认识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汇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某些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思维空间,减小训练坡度,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兴趣更是写作训练中最主要的心理质量。有了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反观传统的作文课堂,学生眉头紧锁,哀声叹气。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强大内驱力,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心理具有喜新好奇的特点,如果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只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投影、幻灯、电视、录像等媒体展现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创设一个写作的情境。由于这些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将图像、文字和声音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五彩缤纷的荧屏,不断变化的生动丰富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增添了作文教学的魅力,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卸下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负担。
教学时,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把平时不能看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将某一特定的情景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如在指导学生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时,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也许能说出身边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乱扔垃圾,化工厂排放污水,滥伐树木,破坏耕地等,但他们对这些现象已经习以为常,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难以产生写作的愿望。于是,我把这堂课放到计算机教室去上。我事先设计了信息技术动画,从网上下载了相应的文字数据、图片和影视。丰富多彩的画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一些抽象、复杂的道理呈现得直观明了。在荧屏前,学生看到了沙尘暴的肆虐,酸雨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水污染的恶果……看到这些,他们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样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学生兴趣被激起,思维被启动,再结合身边点点滴滴的看似小事,实乃大事的现象,他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因此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增强信息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呈现图文,培养观察能力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训练观察能力。而多媒体技术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景、事、物搬进课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1)镜头定格。将事物重点或细节部分突出,定点放大,学生看见司空见惯的事物的另一方面特别有兴趣,观察会特别仔细。(2)慢放画面。将生活转瞬即逝的现象或过程清晰地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这些平时习以为常或鲜为人知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了写作思维,打开了写作思路。(3)循环播放。将精彩片段反复播放,为学生提供多次连续观察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层次去体会、品味,加强了思维的广度、深度,能够较完整地描述出所观察的事物。(4)窗口功能。把不同事物的特征同时呈现进行比较,同一事物不同时空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观察训练,能使学生领悟到不同事物的特性以及某种特定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学会认识分析事物的方法,丰富了作文内容,消除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指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训练时,可以模仿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的描写,在荧屏上显示一个正在活动的人物,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回放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人物的外貌和动作,以及人物的神态表情,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在场面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训练时,用这种方法效果更好。
三、方法示范,训练搜集素材的能力。
教师们批改作文时常常感慨: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这么低,写作思路狭窄,内容枯燥单调,语句平淡乏味,缺乏想象力。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其实,学生的生活是不会贫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他们有一个不停变幻色彩的生活领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以无目的性观察,无意注意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云烟,大量重复繁杂的表像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以至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此,我联想到自己在看电视、上网时常常被一些节目感动得流泪,如:《讲述》、《真情人生》、《百姓故事》等等。于是我上网搜集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故事视频,让学生在观赏这些故事时受到心灵的震撼。我结合这些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把目光延伸到自己身边的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处处有写作的素材。平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收集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的资料。如学校生活(课间操、升旗仪式、学校的各种竞赛);社会热点(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留守学生、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嫦娥探月、克隆技术、智能机器人)等,使学生养成有意识的关注社会,留心身边的生活小事,主动地学会思考,获取知识的习惯。我利用摄像、下载、抓图等方法制作出实用有效的直观课件。作文课上或重现学生亲身经历,难以忘怀的场景;或创设虚拟空间,真实再现一些学生难以亲眼目睹,但耳熟能详的情景。既呈现社会的多姿多彩,唤起了学生的回忆与共鸣,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又丰富學生写作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更有意义的是,电视台的节目和我收集的素材,为学生作出了搜集素材的榜样。让学生明白了该怎样去发现、搜集有用的素材。提高了他们收集素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