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发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1年12月完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2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梗死28例,经治疗后遗留神经功能缺失15例,其中康复后不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失9例.25例术后脑梗死在手术的同侧,3例发生在对侧.按脑梗死部位分,基底节区10例,颞叶9例,额叶3例,枕叶1例
【机 构】
:
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发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1年12月完成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2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发生脑梗死28例,经治疗后遗留神经功能缺失15例,其中康复后不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失9例.25例术后脑梗死在手术的同侧,3例发生在对侧.按脑梗死部位分,基底节区10例,颞叶9例,额叶3例,枕叶1例,多脑叶5例.结论 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及控制性低血压和手术后血容量不足是诱发脑梗死的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血糖和眼底检查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50例,单纯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组)30例,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对照组),对血清Hcy、IL-6和TNF-α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DR组和NDR组患者血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65~80岁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40例.术后接镇痛泵行 PCIA.负荷量均为芬太尼0.2μg/kg.F组:芬太尼1 mg+咪唑安定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R组:瑞芬太尼1 mg+咪唑安定5mg+生理盐水至
慢性腹部疼痛是消化科患者常见的就诊症状,引起慢性腹痛的病因复杂,性质不定,体征无特异性,故临床上及时并准确诊断较困难,也容易误诊,甚至误治.本研究就临床上常见的导致慢性上腹部疼痛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策略及治疗方式作一综述。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已经在临床中普遍应用,PICC不仅有利于减轻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同时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的损伤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局部不良反应,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1]。
目的 探讨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3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16~ 65岁,平均42.6岁,比较术前、术后血沉、后凸角、神经功能评估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2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期间无结核症状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的急性肺损伤(ALT)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于小鼠腹腔注射LPS(10mg/kg)复制ALI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0)、LPS组(B组,n=10)、乌司他丁(Ulinastatin)+LPS组(C组,n=10).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量肺干/湿(D/W)重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
患儿,女性,4个月,以"发热3d,呕吐2d,腹泻1d"为主诉入住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儿科.入院查体:体温:39.2℃.急性痛苦面容,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咽部充血,心肺未见异常,全腹膨隆,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软,以脐上膨隆明显.腹部未触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弱.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4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Hb 103 g/L,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对29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11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脑积水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缄默症2例.结论 熟练的显微手术技能及术中对脑干的完好保护是显微手术成功的关键。
腹部卒中(abdominal apoplexy)系因腹腔内血管自发性破裂而引起,是少见的急腹症,病因不明,诊断困难,若延误诊治,预后差.为了提高对腹部卒中的认识,现将1996年至2011年9例腹部卒中的患者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情况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制剂的应用.方法 将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与预混胰岛素组,每组28例,甘精胰岛素组每21:00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预混胰岛素组每日早晚餐时分别注射门冬胰岛素30R 6u.结果 两组发生低血糖危险和血糖控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效胰岛素应用更优于预混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