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理念是以生命为核心、关爱生命、提高生命价值、追求生命意义,是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下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还未完善,因此,生命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的德育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命教育;生命意识
人类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多种可能的呈现方式和体现价值,有意义的生命价值需要良好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范围很广,但是在学校德育之中的生命教育就显得范围较小、内容相对具体,开展生命教育需要一个过程,学校德育工作应重视生命教育。
一、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
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各大高校、中小学遵循文件要求开始大力实施道德教育,经过多年努力,“立德”方面已经成效显著,但是“树人”方面却不尽人意。生命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完成,也需要家庭的配合和辅助,但是,家庭教育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家庭教育不足
当下小学生的家庭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大部分家长忙于生计,缺少陪同孩子成长和教育孩子的时间。一些学生是由爷爷奶奶陪伴長大的。有的家长早出晚归,逐渐使学生演变成半留守儿童。因此,一些家庭的教育可能都无法完成,更无法满足生命教育的要求,不能与学校要求同步,最终导致家庭生命教育的缺失。
(二)学校继承传统德育
学校的德育教学内容以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当代社会道德要求为标准,把小学生按照成人或者圣贤之人的标准进行培养。这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身份和生长规律。另外,由于学校纪律和安全因素影响,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标准、整齐划一。这导致德育包含生命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实际的生命教育未付诸行动。
对于学生的一切教育是在鲜活的生命和存在自我生命意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而目前部分小学的德育教学工作是以知识性灌输为主,缺少道德思想和行为的实践。且以成人的思想和标准强调从道德规范出发,导致理论难度大,无法进行实际实践。这种成人理想化的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应该呈现的多彩童年,也限制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三)学生自我生命意识不完善
部分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缺少对于生命意识的了解,以及在外界因素的诱导下,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控制和管理,从而沉迷于电子产品。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完善,如果德育、生命教育未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就容易出现多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
小学生产生自我生命意识是良好道德教育的开始。但是,目前大部分小学的德育中缺少生命意识教育,造成了德育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德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德育效果也未能体现,与“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有所偏离。所以,小学的德育要包含关爱生命、形成确立生命意识等内容。
(一)家庭重视配合教育实践
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家庭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场所。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理论在家里展示或者在实际中运用。如,在学校,教师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长做家务,养成勤俭节约、尊老敬亲的好习惯。这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家庭是有贡献的,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减轻生活负担,使得自己在生活成长中有价值、有意义,从而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学校德育工作突出生命教育
德育是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德育是以圣贤之人为标准,其目标过于理想化、抽象化,其过程过于理论化、知识化,脱离学生实际本身的成长规律,缺乏他们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的德育要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允许个性凸显,以人为本,以生命为基础。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道德思想水平,更要关注情感、意识、态度等多种因素。生命教育是思想与行为、理性与感性的综合生命结合体。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才能体现不同的人生。
生命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德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德育目标“高、大、空”,涉及学生自我生命发展的内容较少。因此,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选择有生命意识的教育内容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际成长规律,选择与之相关的生命教育材料,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确立生命意识认知。德育的学习和实践是以生活为基础的。生命教育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德育要凸显生命教育,既让学生重视生命,又要懂得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意义。这样,他们的生活才会值得书写记忆。
生命教育需要实际体验。没有实际体验的教育是空洞的,学生也不会有深刻的认识,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也因此减小。生命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参与实践的过程,如此才能产生具体和深刻的体验感受,在内心深处形式认知,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体现在生命过程中的良好行为品质。生命教育可以利用多种空间进行教育,可以利用多种活动进行体验。对于某一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材料,在课中进行讨论学习,在课后进行拓展实践。此外,还可以家校合作、社会实践,把整个生活空间变为生命教育实践的场所,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结语
总之,学校德育中的生命教育将成为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生命教育关系着学生的思想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实践中不难看出,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因素,所以,德育中凸显生命教育有助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最终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红艳,童仕兵.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11-13.
[2]张春梅.关于培养未成年人珍爱生命意识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6(17):25.
[3]陆华妹.浅析生命化教育视域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J].上海教育,2015(27):85-86.
[4]尹妍.生命教育理念下德育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考试周刊,2017(9):15-16.
责任编辑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命教育;生命意识
人类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多种可能的呈现方式和体现价值,有意义的生命价值需要良好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范围很广,但是在学校德育之中的生命教育就显得范围较小、内容相对具体,开展生命教育需要一个过程,学校德育工作应重视生命教育。
一、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
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各大高校、中小学遵循文件要求开始大力实施道德教育,经过多年努力,“立德”方面已经成效显著,但是“树人”方面却不尽人意。生命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完成,也需要家庭的配合和辅助,但是,家庭教育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家庭教育不足
当下小学生的家庭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大部分家长忙于生计,缺少陪同孩子成长和教育孩子的时间。一些学生是由爷爷奶奶陪伴長大的。有的家长早出晚归,逐渐使学生演变成半留守儿童。因此,一些家庭的教育可能都无法完成,更无法满足生命教育的要求,不能与学校要求同步,最终导致家庭生命教育的缺失。
(二)学校继承传统德育
学校的德育教学内容以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当代社会道德要求为标准,把小学生按照成人或者圣贤之人的标准进行培养。这脱离了学生实际的身份和生长规律。另外,由于学校纪律和安全因素影响,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标准、整齐划一。这导致德育包含生命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实际的生命教育未付诸行动。
对于学生的一切教育是在鲜活的生命和存在自我生命意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而目前部分小学的德育教学工作是以知识性灌输为主,缺少道德思想和行为的实践。且以成人的思想和标准强调从道德规范出发,导致理论难度大,无法进行实际实践。这种成人理想化的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应该呈现的多彩童年,也限制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三)学生自我生命意识不完善
部分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缺少对于生命意识的了解,以及在外界因素的诱导下,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控制和管理,从而沉迷于电子产品。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完善,如果德育、生命教育未及时有效地进行引导,就容易出现多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措施
小学生产生自我生命意识是良好道德教育的开始。但是,目前大部分小学的德育中缺少生命意识教育,造成了德育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德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德育效果也未能体现,与“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有所偏离。所以,小学的德育要包含关爱生命、形成确立生命意识等内容。
(一)家庭重视配合教育实践
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家庭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场所。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理论在家里展示或者在实际中运用。如,在学校,教师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长做家务,养成勤俭节约、尊老敬亲的好习惯。这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对于家庭是有贡献的,可以帮助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减轻生活负担,使得自己在生活成长中有价值、有意义,从而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学校德育工作突出生命教育
德育是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德育是以圣贤之人为标准,其目标过于理想化、抽象化,其过程过于理论化、知识化,脱离学生实际本身的成长规律,缺乏他们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培养。因此,小学的德育要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允许个性凸显,以人为本,以生命为基础。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道德思想水平,更要关注情感、意识、态度等多种因素。生命教育是思想与行为、理性与感性的综合生命结合体。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才能体现不同的人生。
生命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德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德育目标“高、大、空”,涉及学生自我生命发展的内容较少。因此,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选择有生命意识的教育内容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际成长规律,选择与之相关的生命教育材料,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确立生命意识认知。德育的学习和实践是以生活为基础的。生命教育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德育要凸显生命教育,既让学生重视生命,又要懂得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意义。这样,他们的生活才会值得书写记忆。
生命教育需要实际体验。没有实际体验的教育是空洞的,学生也不会有深刻的认识,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作用也因此减小。生命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参与实践的过程,如此才能产生具体和深刻的体验感受,在内心深处形式认知,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体现在生命过程中的良好行为品质。生命教育可以利用多种空间进行教育,可以利用多种活动进行体验。对于某一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材料,在课中进行讨论学习,在课后进行拓展实践。此外,还可以家校合作、社会实践,把整个生活空间变为生命教育实践的场所,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结语
总之,学校德育中的生命教育将成为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生命教育关系着学生的思想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实践中不难看出,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因素,所以,德育中凸显生命教育有助于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最终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红艳,童仕兵.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11-13.
[2]张春梅.关于培养未成年人珍爱生命意识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6(17):25.
[3]陆华妹.浅析生命化教育视域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J].上海教育,2015(27):85-86.
[4]尹妍.生命教育理念下德育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考试周刊,2017(9):15-16.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