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估初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前的免疫功能,并与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寻找判断预后的免疫靶标。方法收集37例初发NHL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免疫细胞的绝对数及相对比例。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发NHL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数高于健康对照者(536.20×109/μl比374.90×109/μl,P<0.01),经典型单核细胞
【机 构】
:
200065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325000 温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化疗科,200065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200065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200065 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初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治疗前的免疫功能,并与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寻找判断预后的免疫靶标。
方法收集37例初发NHL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免疫细胞的绝对数及相对比例。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初发NHL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数高于健康对照者(536.20×109/μl比374.90×109/μl,P<0.01),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CD16-)的绝对数高于健康对照者(502.30×109/μl比325.10×109/μl,P< 0.01);初发NHL患者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比值(ALC/AMC)低于健康对照者(1.62比2.45, P<0.01)。初发NHL患者各单核细胞亚群HLA-DR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者,其中两组间中间型单核细胞(CD14++CD16+)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CD16++)的HLA-DR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43平均荧光强度(MFI)比33.52 MFI, 11.40 MFI比15.70 MFI,均P<0.01]。CD14+HLA-DRlow/-单核细胞的相对比例与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是否获得缓解及复发无关(P>0.05),但年龄低于中位年龄(57.8岁)的患者CD14+HLA-DRlow/-单核细胞比例高于年龄大于中位年龄的患者(43.83%比23.85 % ,P<0.01)。Ann Arbor Ⅲ~Ⅳ期患者CD14+HLA-DRlow/-单核细胞的比例高于Ⅰ~Ⅱ期患者(41.51%比18.40 %,P<0.01),国际预后指数(IPI) 3~ 4分的患者高于1 ~2分的患者(52.5%比18.47 %,P<0.01)。
结论NHL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HLA-DRlow/-提示预后不良,检测CD14+HLA-DRlow/-单核细胞对于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el-18和Bmi-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el-18和Bmi-1 mRNA的表达。另选取芯片库中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以上所有8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el-18和Bmi-1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在食管鳞状
目的探讨BRAF V600E突变及RET基因重排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180例PTC患者的手术标本,以30例其他类型甲状腺良性或恶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提取DNA和RNA,检测BRAF V600E突变及RET基因重排状况。分析BRAF V600E突变、RET基因重排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直径、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及临床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基础教育也步入了智慧教育时代。《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論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研学旅行可为STEAM课程提供真实的问题、内容和情境,STEAM课程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典型项目进行结构化设计,把多学科知识融入真实的項目。两者的相互融合,让研学旅行的“研”落到实处,让课程既有“形”又有“实”。本文通过教育实践,提出研学旅行中STEAM课程内容的发掘途径、实施途径、学生作品落地途径等实施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创新、合作等综合能力。 一、发掘途径 1. 在主题中发掘STEA
脂质代谢对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常细胞通过循环系统中的脂质来提供能量,而肿瘤通过自身的从头合成来提供能量,这种异常的脂质代谢不仅为其快速增殖提供能量,而且相关的脂质是参与肿瘤信号通路的重要分子。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脂质代谢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中脂质代谢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酶如脂肪合成酶(FASN)、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SCD1)成为研究热点。这些关键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较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内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因其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的枢纽作用而成为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DC可被肿瘤细胞、肿瘤特异性肽等致敏,激活T淋巴细胞,生成效应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文章就DC在胰腺癌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简要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为特征的恶性浆细胞疾病。一般情况下,骨髓瘤细胞局限于髓内,但在初诊或疾病进展过程中均可出现髓外病变(EM),伴EM的MM患者预后较差。根据EM的发生方式可将其分为单纯骨相关髓外病变(EM-b)和软组织相关髓外病变(EM-s)。EM-b为骨髓瘤细胞突破骨皮质累及周围连续性软组织的病变;EM-s为通过血源播散到髓外的软组织或其他器官的病
铁过载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关系密切。移植前铁过载可能增加患者HSCT后发生感染、肝静脉闭塞病(VOD)及肝损伤的风险,降低患者移植后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移植后铁过载可能降低患者的OS率。祛铁治疗有可能使HSCT患者获益。
在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20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名单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共有5个项目获奖。其中,《挑战·坚守·突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获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一等奖,《蓝心逐梦,华附有我——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十三届心理节》获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案例”一等奖,《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4+3+1”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骨髓瘤患者动员造血干细胞失败的因素包括高龄、疾病状态、以前使用过美法仑、化疗次数、经历过放疗、采集前外周血CD34+细胞数低。常用的动员方案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化疗联合G-CSF,一些研究显示后者动员效果可能好于前者,但毒副作用也增加。应依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动员方案。普乐沙福是一种新型动员剂,可用于动员失败的高危患者,能获得良好的动员效果。目前,一些含新动员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