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3月,本人有幸去芬兰开展了两周的学习培训。从深入当地学校实地考察,与学校校长以及教师进行交流;再到聆听芬兰名校长讲座,直至坦佩雷应用科学大学聆听瑞达博士的介绍,开阔了教育视野。
芬兰作为北欧发达国家,人口仅555万,面积33.8万平方公里,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这个北欧小国,却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教育奇迹。在PISA(国际组织举办的对15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的调研中,芬兰青少年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多次称霸,解决问题和数学能力则位居第二。
芬兰的课程大纲由全国超过300名有一线经验的老师参与制定,芬兰大学研究人员提出评估评价。制定课程大纲过程中,一线教师会受到尊敬和信任,往往被邀请到最核心的教育體系中提出建议。
芬兰强调深入理解。学习时,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找出事物之间联系,加强自己的理解。芬兰的课堂,学习不单是找出唯一答案,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教师要不停去看,去监督,监控整个学习进程。
在五所学校的参观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见“七项横贯能力的”要求: 即: 思考和学会如何学习;文化竞争力,沟通和表达的能力;照顾管理自己能力;多元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工作生活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参与、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核心目标是: 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和公民。
芬兰教材免费,提供热的免费午餐,上学乘车免费,专职护士每周四天在学校值守,心理医生每天在学校。学校有承担特殊教育的老师,还有10名助教。
在芬兰,基础教育授课时数少,每周30小时,最多不能超过35个小时。芬兰的学生学习压力小。教师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被允许使用手机。学生的学习方式很灵活。一到四年级,两个班级合并学习。我们观摩了六年级学生的编织课、木工课、烹饪课以及缝纫课等。老师示范,主要以个别辅导为主。男女各半,没有规定的编织内容。六年级毕业时要完成围裙和袜子等两项编织。
芬兰的基础教育阶段非常强调协作、团队,不鼓励小孩子竞争,强调互相从对方学习。芬兰的教育面向的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先启动孩子们学习上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森林”的了解,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的细部知识与标准动作反复演练。
学校教会学生参与社会事务,如环境保护等,让学生从小参与社会。芬兰的学校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影响社会,如让议员进入学校,倾听学生的声音。家长委员会以及祖父母志愿者来到学校进行义务服务。当学校落成时,海门林那市长、议员等参与揭牌仪式,显示出重要性。
芬兰的孩子放学后自己回家,骑自行车或者乘公交车;回家后,自己在家里玩,或者去邻居、同学家去玩。
在芬兰,教师社会地位高。大概70%的人第一选择会选择教师职业。学校不给教师做无谓的评比与评分,没有督查,没有评鉴报告,没有统一考试。但是在教师的选拔上,则有严格的要求,如必须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严格的五年师范培训等,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全科教师、助教、特殊教师,各司其职,合理搭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芬兰的教育培训方式是传授具体操作策略。3月12日下午两点,在赫尔辛基大学,负责培训的皮特瑞校长,就以启发式、参与式来激发被培训的学员们积极开动脑筋,参与体验,令人印象深刻,在教学方法上他还具体讲授了讨论法、时钟转盘法、听证会等他自己在实践中运用效果比较好的做法。一线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积累经验,成为博士以及大学教授,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芬兰之行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第一,中国和芬兰当前国情存在差异。我国各校的学生人数多、班额大、教师编制欠缺;芬兰的学生人数少、小班化、教师全科、助教、特教教师配置合理;芬兰教育指导评估是积极的,正面的,评估目标不是惩罚学生,而是告诉孩子很正确的评价。
第二,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在芬兰的每一所学校,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设备齐全的技能创造室,里面木工、缝纫、编织、烹饪、航模等设备齐全,材料数量众多,孩子们使用电钻、电刨等器械非常娴熟,宽敞的室内,学生的手工作品琳琅满目。芬兰的孩子创新能力突出和长期参与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芬兰的教师体现了民主、宽容、敬业的特点。办公室和教室在一起,教师整天就是和学生在一起;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向学校提出建议,得到学校允许后才能外出培训,结束后才能报销部分费用,教师很珍惜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当然,中国教育也有很多优点: 第一基础教育扎实,知识的逻辑性强,理论水平高;第二学校的管理比较到位,如开展两操训练、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等;第三,活动开展很规范,比如,去森林体验,我们会提前设计好较完善的方案,安排哪些活动,目的意义是什么,比较明确;第四,认识到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如大力推行“STM”课程的整合。
在我国,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教育也能在全世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区桠溪中心小学)
芬兰作为北欧发达国家,人口仅555万,面积33.8万平方公里,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制造业,以木材、金属、工程、电讯和电子工业为主。这个北欧小国,却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教育奇迹。在PISA(国际组织举办的对15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的调研中,芬兰青少年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多次称霸,解决问题和数学能力则位居第二。
芬兰的课程大纲由全国超过300名有一线经验的老师参与制定,芬兰大学研究人员提出评估评价。制定课程大纲过程中,一线教师会受到尊敬和信任,往往被邀请到最核心的教育體系中提出建议。
芬兰强调深入理解。学习时,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找出事物之间联系,加强自己的理解。芬兰的课堂,学习不单是找出唯一答案,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教师要不停去看,去监督,监控整个学习进程。
在五所学校的参观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见“七项横贯能力的”要求: 即: 思考和学会如何学习;文化竞争力,沟通和表达的能力;照顾管理自己能力;多元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工作生活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参与、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核心目标是: 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和公民。
芬兰教材免费,提供热的免费午餐,上学乘车免费,专职护士每周四天在学校值守,心理医生每天在学校。学校有承担特殊教育的老师,还有10名助教。
在芬兰,基础教育授课时数少,每周30小时,最多不能超过35个小时。芬兰的学生学习压力小。教师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被允许使用手机。学生的学习方式很灵活。一到四年级,两个班级合并学习。我们观摩了六年级学生的编织课、木工课、烹饪课以及缝纫课等。老师示范,主要以个别辅导为主。男女各半,没有规定的编织内容。六年级毕业时要完成围裙和袜子等两项编织。
芬兰的基础教育阶段非常强调协作、团队,不鼓励小孩子竞争,强调互相从对方学习。芬兰的教育面向的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人”;先启动孩子们学习上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森林”的了解,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的细部知识与标准动作反复演练。
学校教会学生参与社会事务,如环境保护等,让学生从小参与社会。芬兰的学校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影响社会,如让议员进入学校,倾听学生的声音。家长委员会以及祖父母志愿者来到学校进行义务服务。当学校落成时,海门林那市长、议员等参与揭牌仪式,显示出重要性。
芬兰的孩子放学后自己回家,骑自行车或者乘公交车;回家后,自己在家里玩,或者去邻居、同学家去玩。
在芬兰,教师社会地位高。大概70%的人第一选择会选择教师职业。学校不给教师做无谓的评比与评分,没有督查,没有评鉴报告,没有统一考试。但是在教师的选拔上,则有严格的要求,如必须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严格的五年师范培训等,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全科教师、助教、特殊教师,各司其职,合理搭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芬兰的教育培训方式是传授具体操作策略。3月12日下午两点,在赫尔辛基大学,负责培训的皮特瑞校长,就以启发式、参与式来激发被培训的学员们积极开动脑筋,参与体验,令人印象深刻,在教学方法上他还具体讲授了讨论法、时钟转盘法、听证会等他自己在实践中运用效果比较好的做法。一线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积累经验,成为博士以及大学教授,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芬兰之行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第一,中国和芬兰当前国情存在差异。我国各校的学生人数多、班额大、教师编制欠缺;芬兰的学生人数少、小班化、教师全科、助教、特教教师配置合理;芬兰教育指导评估是积极的,正面的,评估目标不是惩罚学生,而是告诉孩子很正确的评价。
第二,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在芬兰的每一所学校,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设备齐全的技能创造室,里面木工、缝纫、编织、烹饪、航模等设备齐全,材料数量众多,孩子们使用电钻、电刨等器械非常娴熟,宽敞的室内,学生的手工作品琳琅满目。芬兰的孩子创新能力突出和长期参与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芬兰的教师体现了民主、宽容、敬业的特点。办公室和教室在一起,教师整天就是和学生在一起;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向学校提出建议,得到学校允许后才能外出培训,结束后才能报销部分费用,教师很珍惜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当然,中国教育也有很多优点: 第一基础教育扎实,知识的逻辑性强,理论水平高;第二学校的管理比较到位,如开展两操训练、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等;第三,活动开展很规范,比如,去森林体验,我们会提前设计好较完善的方案,安排哪些活动,目的意义是什么,比较明确;第四,认识到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如大力推行“STM”课程的整合。
在我国,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教育也能在全世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区桠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