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保证和评价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树立大众化教育的教学质量观,其次要在尊重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民办高校特殊性的基础上,构建富有弹性的、全面的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臭键词]民办高校 大众化教学质量观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从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到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都说明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将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正如周济部长去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所指出的“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将进一步集中于质量的保障与提高,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作为大学创新的重要追求。”作为办学时间不长、基础较为薄弱的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更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创新生长点,不断强化质量自律意识,合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树立大众化教育的教学质量观,正确衡量和评价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地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战略转变。民办高校异军突起,打破了以往多年来由国家包揽办学的局面,在弥补财政投入不足,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竞争局面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在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差距较大,所以其教学质量从一开始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办高校该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社会和政府该如何评价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探讨的前提则首先应该要有正确的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观。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这种巨大的变化必然要引起从观念到实践的全面变革,尤其是教学质量观的转变。然而许多人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运用精英教育的教学质量观来分析和判断高等教育,并将此价值观直接嫁接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大众化”满足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从而使高等教育更加开放。层次、类型和办学形式更加多样,特别是多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体,使得大众化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性的典型特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规格和任务,相应的也就具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又怎可用精英教育下单一的教学质量观来衡量这一“多样性”?
民办高校就目前而言,不论是从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取向,还是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战略来看,其定位是在培养社会急需的本、专科层次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这与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一目标显然有别于精英教育培养‘经院式”学术性人才的目标。因此应该以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多元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来衡量和评价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否则,我们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便会被精英教育质量观所束缚,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正常现象会被视为异常,是教育质量的下降。
充分尊重高校教学规律和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构建富有弹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高校教学是高智力群体所从事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与企业生产产品不同,有其独特的活动规律。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首先必须建立在对高校教学活动规律的把握之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来看。在高校教学活动中,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以独特的个体形式而存在的,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学风格、专业背景、学术造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知识结构、学习基础都是不一样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另外教学质量还受到管理水平、条件设施、校园文化等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要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二是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但是高校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必须等到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时,甚至毕业离校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才会逐渐显现。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构建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三是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来看,由于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直接关系到人未来一生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是严格,因此教学质量必须关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其次,还应该考虑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多数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外聘教师居多,过度依赖外聘教师对教学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显而易见,因此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便成了每所民办高校的战略选择。由于队伍建设是个长期的工程,除了需要量的积累,更需要质的提高,所以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需要大量依靠外聘教师。另外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费收入,缺乏稳定的办学经费保障,导致教学条件的改善也只能是相机而行,有不少民办高校正因为教学条件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而使办学陷入困境。虽然民办高校灵活、市场化的办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人员和经费方面的不足,但是从长远看,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也必须关注这些特殊性。
综上分析,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既不能像企业产品质量那样有精确的测量标准,也不可能像公办高校那样有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和资金来源作保障,因此要在充分尊重高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构建富有弹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所谓富有弹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是指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将教学质量标准的统一性与管理对象的差异性,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的严密性与教学活动的灵活性有机结合,实行教学质量弹性化管理,形成刚柔并济,统放结合,宽严适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民办高校富有弹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应具备如下特点:
首先,管理机制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既要促进各项教学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又要“眼中见人”,充分尊重教学主體的独特个体性,使教学双方的思想和精神获得充分的自由,这就需要摆正质量监控和保障中激励与约束的关系。从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特点和人本管理的思想出发,理想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应该是以积极的正面导向为主,被动规制为辅,“刚柔相济”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教学活动充满活力。民办高校兼职教师居多,与专职教师不同,他们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维系双方的纽带极其脆弱。如何使之趋向紧密、坚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方做出的努 力。如若质量监控保障不当,则极易伤害教师的感情,由此加剧这种松散的状态和脆弱性,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程序规范。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独特的,具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存在的,他们借助于教学,通过各自对人生、对世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行着自由的对话和交流,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也成全了教师的发展。但是教学活动有着基本的程序和规范,这些规程不能置于自由的状态之下,否则将导致整个教学陷于混乱状态。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必须兼顾处理好自由与规范的关系。民办高校从一开始被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是“规范”问题,不论是招生、收费还是教学、管理,人们普遍认为民办高校的规范需要比自由需要更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往往更加强调对规范的制定和执行,而忽视了自由对于具有“生命特性”的大学教学活动的意义。
再次,质量管理以尊重学术权力为基础。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以专业作为基本教育单位,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展开的,每所高校都有十几甚至几十种的专业类别,各专业都有其特殊的专业学术背景和教学要求,即使是民办高校,实施大众化教育,也是进行专业教育的,仍然要强调学术权力的重要性。教学质量管理看似行政管理的一项内容,实则与学术性事务管理密切相关,必须紧密依靠专家教授,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必须建立在依靠专家教授的学术管理基础上。
最后,过程管理以长效性为目的。教学质量管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主要环节,必须随着教学活动的循环推进,实施过程管理,长期建设,永无止境,由此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稳步提高。教学活动的这种循环性和发展性。要求学校的各种质量标准具有延续性和长效性,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和手段要实现制度化和流程化,避免因人而异。民办高校的办学时间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制度都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决定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必须以长效性为主要目的。
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框架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框架主要应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包括:
(1)质量管理组织系统:组织系统是在学校中直接参与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有直接关系的各个组织的集合。民办高校此类组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职能部门,以教务处为代表,还包括学工处、校级督导部门、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等;另一部分则是各个教学单位,包括院(系)、基础教学单位、实验中心、院(系)级督导等。
(2)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这既是教学质量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又是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赖以运行的基本依据。
(3)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与调控系统: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质量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对教学质量活动中的事物或人物作出综合价值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将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如实地返回给被评价者本人或有关部门,促使其将评价结果与预期或理想状态进行比较,对其中不理想部分及时进行修正和整改,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一过程即是反馈与调控的过程,由此评价、反馈和调控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闭合回路系统。
(4)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主要由教辅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如总务处、财务处、设备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事处、图书馆、招生就业处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分析实现教学质量目标所需条件,并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影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性因素非常复杂,如招生重数量轻质量,外聘教师偏多,教学手段方法亟待改进,教学建设有待加强,教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都有赖于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健全和完善。
2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主要环节
(1)确立教学质量目标:即要有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民办高校必须真正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视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把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民办高校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综合培养;创新并实践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2)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制度:民办高校应建立专兼结合的督导制度,即专职的校级督导与兼职的院(系)级督导相结合,整个督导工作由校督导室统一领导。为了更好地协调与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关系,校督导室负责人可由教务处长兼任。督导须参与实施全校教学质量检查及各项教学评估工作,经常性深入课堂听课,向学校领导和院(系)及有关部门提供反馈意见。学生信息员从学生中选拔,从学习的角度反馈教学工作状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学生信息员一般由校督导室负责管理。
(3)制定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组成教学全过程的环节非常多,针对民办高校而言,应重点从下面四个环节出发确定质量标准系统。
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标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都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充分体现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办学客观上受教学资源条件限制,导致教学计划和大纲在执行过程中变更较多,不利于稳定教学秩序,也使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学校一方面要明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计划和大纲执行的监控力度,确保计划的落实,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②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学校教育主要是采取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应从备课、教案编写、教材选用,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教学效果等方面来明确。民办高校有不少教师聘自公办大学,甚至有不少还来自于重点院校,他们能否按照民办高校的教学对象及要求来进行因材施教和教書育人,而不是照搬本校的教学模式,是尤其需要关注的。
③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应从“硬”和“软”两个方面制定,即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包括实践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的配备,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多数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学费,渠道单一,资金紧缺,因此要统筹好学校的整体建设与实践教学 的“软、硬伴”建设之间的关系,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
④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既是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总结,又可以全面检查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包括论文(设计)撰写的规范要求、选题要求、教师指导规范、教师评阅规范、学生学习态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力水平评价、评阅与答辩情况等方面。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中中高级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偏少,往往需要聘请校外的高职称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能否按学校的规范要求,能否抽出时间全身心指导学生,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民办高校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4)开展“评教、评学、评管”活动:“评教、评学、评管”即“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管理工作”的简称,涉及到学校教学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员、全面、全方位的特点。全校师生依据一定质量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互评互测,既使全校教学质量状况得到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又为进一步制定措施提升质量提供依据。
(5)常规和专项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常规教学检查一般包括每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检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对某一项或某几项教学活动及内容进行专门的评价和检查,如教案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学生作业检查、多媒体教学评价等,这些检查可以与展示、观摩相结合,既可以发现问题,又可以挖掘先进。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6)教学建设和改革:不断进行教学建设与改革是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内容。对教学改革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主要通过建立项目立项制度及设立教学改革成果奖来进行。通过项目立项给予经费支持,以及教学成果奖的评选都能极大地调动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7)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可以向毕业生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可及时获取社會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意见,由此可以分析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臭键词]民办高校 大众化教学质量观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从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到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都说明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将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正如周济部长去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所指出的“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将进一步集中于质量的保障与提高,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作为大学创新的重要追求。”作为办学时间不长、基础较为薄弱的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更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创新生长点,不断强化质量自律意识,合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树立大众化教育的教学质量观,正确衡量和评价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地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战略转变。民办高校异军突起,打破了以往多年来由国家包揽办学的局面,在弥补财政投入不足,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竞争局面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在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差距较大,所以其教学质量从一开始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办高校该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社会和政府该如何评价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探讨的前提则首先应该要有正确的民办高校教学质量观。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这种巨大的变化必然要引起从观念到实践的全面变革,尤其是教学质量观的转变。然而许多人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运用精英教育的教学质量观来分析和判断高等教育,并将此价值观直接嫁接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大众化”满足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从而使高等教育更加开放。层次、类型和办学形式更加多样,特别是多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体,使得大众化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性的典型特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规格和任务,相应的也就具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又怎可用精英教育下单一的教学质量观来衡量这一“多样性”?
民办高校就目前而言,不论是从国家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取向,还是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战略来看,其定位是在培养社会急需的本、专科层次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这与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一目标显然有别于精英教育培养‘经院式”学术性人才的目标。因此应该以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多元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来衡量和评价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否则,我们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便会被精英教育质量观所束缚,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正常现象会被视为异常,是教育质量的下降。
充分尊重高校教学规律和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构建富有弹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高校教学是高智力群体所从事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与企业生产产品不同,有其独特的活动规律。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首先必须建立在对高校教学活动规律的把握之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来看。在高校教学活动中,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以独特的个体形式而存在的,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学风格、专业背景、学术造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知识结构、学习基础都是不一样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另外教学质量还受到管理水平、条件设施、校园文化等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要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二是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效果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但是高校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必须等到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时,甚至毕业离校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才会逐渐显现。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构建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三是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来看,由于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直接关系到人未来一生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的要求更是严格,因此教学质量必须关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其次,还应该考虑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多数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外聘教师居多,过度依赖外聘教师对教学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显而易见,因此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便成了每所民办高校的战略选择。由于队伍建设是个长期的工程,除了需要量的积累,更需要质的提高,所以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需要大量依靠外聘教师。另外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费收入,缺乏稳定的办学经费保障,导致教学条件的改善也只能是相机而行,有不少民办高校正因为教学条件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而使办学陷入困境。虽然民办高校灵活、市场化的办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人员和经费方面的不足,但是从长远看,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也必须关注这些特殊性。
综上分析,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既不能像企业产品质量那样有精确的测量标准,也不可能像公办高校那样有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和资金来源作保障,因此要在充分尊重高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构建富有弹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所谓富有弹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是指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将教学质量标准的统一性与管理对象的差异性,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的严密性与教学活动的灵活性有机结合,实行教学质量弹性化管理,形成刚柔并济,统放结合,宽严适度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民办高校富有弹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应具备如下特点:
首先,管理机制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既要促进各项教学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又要“眼中见人”,充分尊重教学主體的独特个体性,使教学双方的思想和精神获得充分的自由,这就需要摆正质量监控和保障中激励与约束的关系。从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特点和人本管理的思想出发,理想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应该是以积极的正面导向为主,被动规制为辅,“刚柔相济”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教学活动充满活力。民办高校兼职教师居多,与专职教师不同,他们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维系双方的纽带极其脆弱。如何使之趋向紧密、坚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方做出的努 力。如若质量监控保障不当,则极易伤害教师的感情,由此加剧这种松散的状态和脆弱性,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程序规范。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独特的,具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存在的,他们借助于教学,通过各自对人生、对世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行着自由的对话和交流,既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也成全了教师的发展。但是教学活动有着基本的程序和规范,这些规程不能置于自由的状态之下,否则将导致整个教学陷于混乱状态。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必须兼顾处理好自由与规范的关系。民办高校从一开始被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是“规范”问题,不论是招生、收费还是教学、管理,人们普遍认为民办高校的规范需要比自由需要更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往往更加强调对规范的制定和执行,而忽视了自由对于具有“生命特性”的大学教学活动的意义。
再次,质量管理以尊重学术权力为基础。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是以专业作为基本教育单位,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而展开的,每所高校都有十几甚至几十种的专业类别,各专业都有其特殊的专业学术背景和教学要求,即使是民办高校,实施大众化教育,也是进行专业教育的,仍然要强调学术权力的重要性。教学质量管理看似行政管理的一项内容,实则与学术性事务管理密切相关,必须紧密依靠专家教授,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必须建立在依靠专家教授的学术管理基础上。
最后,过程管理以长效性为目的。教学质量管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主要环节,必须随着教学活动的循环推进,实施过程管理,长期建设,永无止境,由此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稳步提高。教学活动的这种循环性和发展性。要求学校的各种质量标准具有延续性和长效性,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和手段要实现制度化和流程化,避免因人而异。民办高校的办学时间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制度都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决定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必须以长效性为主要目的。
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1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框架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框架主要应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包括:
(1)质量管理组织系统:组织系统是在学校中直接参与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有直接关系的各个组织的集合。民办高校此类组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职能部门,以教务处为代表,还包括学工处、校级督导部门、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等;另一部分则是各个教学单位,包括院(系)、基础教学单位、实验中心、院(系)级督导等。
(2)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这既是教学质量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又是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赖以运行的基本依据。
(3)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与调控系统: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质量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对教学质量活动中的事物或人物作出综合价值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将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如实地返回给被评价者本人或有关部门,促使其将评价结果与预期或理想状态进行比较,对其中不理想部分及时进行修正和整改,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一过程即是反馈与调控的过程,由此评价、反馈和调控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闭合回路系统。
(4)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主要由教辅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如总务处、财务处、设备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事处、图书馆、招生就业处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分析实现教学质量目标所需条件,并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支持。影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性因素非常复杂,如招生重数量轻质量,外聘教师偏多,教学手段方法亟待改进,教学建设有待加强,教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都有赖于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健全和完善。
2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主要环节
(1)确立教学质量目标:即要有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民办高校必须真正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视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把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民办高校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综合培养;创新并实践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2)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制度:民办高校应建立专兼结合的督导制度,即专职的校级督导与兼职的院(系)级督导相结合,整个督导工作由校督导室统一领导。为了更好地协调与教学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的关系,校督导室负责人可由教务处长兼任。督导须参与实施全校教学质量检查及各项教学评估工作,经常性深入课堂听课,向学校领导和院(系)及有关部门提供反馈意见。学生信息员从学生中选拔,从学习的角度反馈教学工作状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学生信息员一般由校督导室负责管理。
(3)制定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组成教学全过程的环节非常多,针对民办高校而言,应重点从下面四个环节出发确定质量标准系统。
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标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都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充分体现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办学客观上受教学资源条件限制,导致教学计划和大纲在执行过程中变更较多,不利于稳定教学秩序,也使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学校一方面要明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计划和大纲执行的监控力度,确保计划的落实,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②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学校教育主要是采取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应从备课、教案编写、教材选用,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教学效果等方面来明确。民办高校有不少教师聘自公办大学,甚至有不少还来自于重点院校,他们能否按照民办高校的教学对象及要求来进行因材施教和教書育人,而不是照搬本校的教学模式,是尤其需要关注的。
③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应从“硬”和“软”两个方面制定,即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包括实践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的配备,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多数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学费,渠道单一,资金紧缺,因此要统筹好学校的整体建设与实践教学 的“软、硬伴”建设之间的关系,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
④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既是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总结,又可以全面检查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包括论文(设计)撰写的规范要求、选题要求、教师指导规范、教师评阅规范、学生学习态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能力水平评价、评阅与答辩情况等方面。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中中高级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偏少,往往需要聘请校外的高职称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能否按学校的规范要求,能否抽出时间全身心指导学生,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民办高校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关注的重点。
(4)开展“评教、评学、评管”活动:“评教、评学、评管”即“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管理工作”的简称,涉及到学校教学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员、全面、全方位的特点。全校师生依据一定质量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互评互测,既使全校教学质量状况得到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又为进一步制定措施提升质量提供依据。
(5)常规和专项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常规教学检查一般包括每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检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对某一项或某几项教学活动及内容进行专门的评价和检查,如教案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学生作业检查、多媒体教学评价等,这些检查可以与展示、观摩相结合,既可以发现问题,又可以挖掘先进。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6)教学建设和改革:不断进行教学建设与改革是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包括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内容。对教学改革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主要通过建立项目立项制度及设立教学改革成果奖来进行。通过项目立项给予经费支持,以及教学成果奖的评选都能极大地调动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7)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可以向毕业生了解本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可及时获取社會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意见,由此可以分析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