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学年我校全面推广三环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分为“预习检测”“问题探究”“巩固练习”这三个环节,其中以“问题探究”为核心环节。我们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基础上,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本文旨在对“问题探究”这一核心环节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三环教学法 “问题探究” 思考
“探究式学习”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演讲会上提出来的。它的直接来源就是科学的探究模式,较先在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体现十分充分,并有较成型的教学模式,如兰本达的“探究——研究教学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探究性学习逐步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
我校今年全面推广的三环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中的核心环节就是“问题探究”,它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它是建立在教师课前预设和预习检测基础之上的,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完成巩固练习、知能情意生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问题探究”主要分为“三基问题”探究和“深化问题”探究两个部分。
“三基问题”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方面的问题,属于通知通法性问题和基础性问题,通常采取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小组讨论、师生演示、课堂听写等方式完成。教师应针对释疑解惑和预习检测中出现的问题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并对各问题的时间安排上作出详讲或略讲的处理。在处理三基问题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预习和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法指导。例如:如何预习?如何提问?如何阅读?如何划出关键词?如何抓住教材的有效信息?如何听讲?如何笔记?如何回答问题?如何保持听课姿势等等。
“深化问题”是指劣构问题。所谓劣构问题,多为生活情境中的问题,问题构成比较复杂,定义不明确,或者目标不明确的,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和途径,也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劣构问题通常有三个特征:(1)定义不明确,问题的构成存在未知或某种程度的不可知部分;(2)定义模糊,目标不明确,或者未阐明限制条件;(3)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和解决途径,或者甚至根本没有解决方法,或者解决的办法没有达成共识等。在高考试卷中,劣构问题通常都是以中档题和难题的形式出现,学生的得分率普遍较低。当然,假如本课所涉及的考点不存在劣构问题,则不要作出“深化问题”探究的安排。这需要我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不做无用功。
根据我校三环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的要求,“问题探究”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在整个45分钟的教学时间中应占到25分钟,所以要严格控制教师讲话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样可以给学生15分钟的探究时间。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经过两个月课堂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比以往有了更多的辩论与争鸣,合作与探究,课堂上也多了动感与鲜活,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的群言堂。而这正是我苦苦追求而想要追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而我自己同时也对“问题探究”这一环节的实践进行了思考与反思,发现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进行探究活动时,有时纪律调控不太顺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一部分学生在玩的同时,忘记了老师,忘记了课堂,忘记了这节课的玩的目的。
2.在小组发言时,有时学生个个激动,有点不能控制自己,很想自我表现,不容易养成倾听的习惯。这样反应慢一点的学生就始终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果满足了反应慢的学生,那些优等生就受到了一些压抑。
3.学生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生喜欢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就更加活跃,更聪明了。而有些学生不好学,不会归纳,不会迁移,小组讨论时总干一些不相干的事儿,或听别人的,人云亦云,学的东西不扎实,更谈不上体验成功的喜悦了。
4.在设计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时,技巧把握得不太好。有时设计的问题太简单了,学生都不需要什么时间去思考就迅速回答出来;有时设计的问题难度偏大大了一点,学生讨论了半天还是得不出一个像样的结论,最后还是教师把答案说出来。这样导致课堂教学的节奏上容易出问题,要么是快了,或者是慢了,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我觉得要想把“问题探究”这一环节做得更好,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把握三点基本宗旨。(1)打破传统的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2)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3)能根据高中历史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只要做到这三点,我们就能把“问题探究”这一环节做好。
2.要遵循几条基本原则。(1)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2)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照个别差异;(3)不必一次把所有问题都探究透、探究完;(4)把“问题探究”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等。
3.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有些教师上课在进行“问题探究” 时总是不敢放开手脚,我认为这主要是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不信任。要知道:教师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合作探究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可以说,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4.要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的探究能力。在“问题探究”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处理、发言,一方面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另一方面要鼓励、激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发表不同意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千万不要斥责、讽刺和挖苦学生,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探究的学习环境。
5.要想真正做好“问题探究”,还必须利用好课外的教育资源。如校内的图书馆、因特网,校外的博物馆、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趣。
6.“问题探究”还要求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够不断更新。(1)不断完善以历史专业知识为主体的跨学科专业知识体系。(2)注意保持历史专业知识结构的活跃状态,避免僵化。(3)改进获取历史专业知识的方式,从单纯接受式转变为多途径的自主获取式。
在新课改下,各种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各有千秋,我校目前推广的三环教学法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还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核心环节“问题探究”上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想,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一切都是从学生出发的,一切也都是从实际出发的,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方向。(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三环教学法 “问题探究” 思考
“探究式学习”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演讲会上提出来的。它的直接来源就是科学的探究模式,较先在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体现十分充分,并有较成型的教学模式,如兰本达的“探究——研究教学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探究性学习逐步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
我校今年全面推广的三环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中的核心环节就是“问题探究”,它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它是建立在教师课前预设和预习检测基础之上的,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完成巩固练习、知能情意生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问题探究”主要分为“三基问题”探究和“深化问题”探究两个部分。
“三基问题”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方面的问题,属于通知通法性问题和基础性问题,通常采取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小组讨论、师生演示、课堂听写等方式完成。教师应针对释疑解惑和预习检测中出现的问题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并对各问题的时间安排上作出详讲或略讲的处理。在处理三基问题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预习和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法指导。例如:如何预习?如何提问?如何阅读?如何划出关键词?如何抓住教材的有效信息?如何听讲?如何笔记?如何回答问题?如何保持听课姿势等等。
“深化问题”是指劣构问题。所谓劣构问题,多为生活情境中的问题,问题构成比较复杂,定义不明确,或者目标不明确的,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和途径,也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劣构问题通常有三个特征:(1)定义不明确,问题的构成存在未知或某种程度的不可知部分;(2)定义模糊,目标不明确,或者未阐明限制条件;(3)具有多种解决方法和解决途径,或者甚至根本没有解决方法,或者解决的办法没有达成共识等。在高考试卷中,劣构问题通常都是以中档题和难题的形式出现,学生的得分率普遍较低。当然,假如本课所涉及的考点不存在劣构问题,则不要作出“深化问题”探究的安排。这需要我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不做无用功。
根据我校三环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的要求,“问题探究”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在整个45分钟的教学时间中应占到25分钟,所以要严格控制教师讲话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这样可以给学生15分钟的探究时间。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经过两个月课堂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比以往有了更多的辩论与争鸣,合作与探究,课堂上也多了动感与鲜活,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的群言堂。而这正是我苦苦追求而想要追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而我自己同时也对“问题探究”这一环节的实践进行了思考与反思,发现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进行探究活动时,有时纪律调控不太顺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一部分学生在玩的同时,忘记了老师,忘记了课堂,忘记了这节课的玩的目的。
2.在小组发言时,有时学生个个激动,有点不能控制自己,很想自我表现,不容易养成倾听的习惯。这样反应慢一点的学生就始终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果满足了反应慢的学生,那些优等生就受到了一些压抑。
3.学生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生喜欢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就更加活跃,更聪明了。而有些学生不好学,不会归纳,不会迁移,小组讨论时总干一些不相干的事儿,或听别人的,人云亦云,学的东西不扎实,更谈不上体验成功的喜悦了。
4.在设计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时,技巧把握得不太好。有时设计的问题太简单了,学生都不需要什么时间去思考就迅速回答出来;有时设计的问题难度偏大大了一点,学生讨论了半天还是得不出一个像样的结论,最后还是教师把答案说出来。这样导致课堂教学的节奏上容易出问题,要么是快了,或者是慢了,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我觉得要想把“问题探究”这一环节做得更好,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把握三点基本宗旨。(1)打破传统的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2)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3)能根据高中历史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只要做到这三点,我们就能把“问题探究”这一环节做好。
2.要遵循几条基本原则。(1)应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2)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照个别差异;(3)不必一次把所有问题都探究透、探究完;(4)把“问题探究”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等。
3.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有些教师上课在进行“问题探究” 时总是不敢放开手脚,我认为这主要是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不信任。要知道:教师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合作探究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可以说,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4.要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的探究能力。在“问题探究”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处理、发言,一方面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另一方面要鼓励、激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发表不同意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千万不要斥责、讽刺和挖苦学生,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探究的学习环境。
5.要想真正做好“问题探究”,还必须利用好课外的教育资源。如校内的图书馆、因特网,校外的博物馆、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历史、感受历史、探究历史,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趣。
6.“问题探究”还要求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够不断更新。(1)不断完善以历史专业知识为主体的跨学科专业知识体系。(2)注意保持历史专业知识结构的活跃状态,避免僵化。(3)改进获取历史专业知识的方式,从单纯接受式转变为多途径的自主获取式。
在新课改下,各种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各有千秋,我校目前推广的三环教学法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还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核心环节“问题探究”上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想,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一切都是从学生出发的,一切也都是从实际出发的,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方向。(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