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校园青春偶像剧《 十八岁的天空 》中有这样的情节:当武历平和吴丹丹两位从外校转来的同学进入三年级八班以后,该班发生了很多“风波”。先是武历平的到来引发了一场男生之间的篮球赛,由此,以石延枫为首的“三剑客”这一非正式群体,在学生中的主导地位被打破。接着,又因为吴丹丹和蓝菲琳争演校庆节目女主角,而引发同学之间的争论。很显然,这两起事件的发生对原有的班级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尽管在班主任古老师“另类”的引导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并很好地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发展,但是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当班级文化遭遇冲击时,班主任应如何进行变革,以提高班级文化的执行力。这个问题值得所有的班主任重视。
一、在变革中从“建设”走向“管理”
在现实生活中,当有新同学到来的时候,一个班的班风总是要受到某种程度的冲击。表面看来,这种冲击是由新同学与班级不适应造成的,而实际上这些“风波”的背后却有更加深刻的内涵——新同学身上所蕴藏的原来班级的班级文化与新班级的班级文化的碰撞和激荡。
班级内外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使班级文化受到冲击。除了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新同学到班之外,班级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生年龄的变化带来内部环境的变化、社会环境带来的变化、学校周边环境的变化、校园文化的某些变化、学生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等,都可以导致班级文化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多数会对班级文化的执行力,即班级文化通过有效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和“怎样去学”这两个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已成型的班级文化受到冲击之后,可能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异。这种变异可以是正向的,比如产生新的班级文化要素,并由此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也可以是负向的,比如带来思想上的病毒基因,使原有的班级文化发生病变并趋于衰落。古人讲得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随着班级内外环境的变化,班级文化变革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
当班级文化形成或成熟以后,班主任应该做些什么?这是从事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必须回答但是又经常忽略的问题,那就是进行班级文化管理。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管理呢?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细分,有助于我们弄清楚这个问题。尽管有时班级文化建设本身就包含了班级文化管理,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班级文化建设更多的是从无到有地培养一种新的班级文化,而班级文化管理则是在班级文化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对班级文化的维护,利用班级文化的匹配作用或者执行力来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打个比方说,“建设”就是创造财富,“管理”就是理财,让这笔财富保值增值,发挥作用。根据班内外形势的变化积极进行班级文化的变革,是班级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古今中外的文化史来看,文化的多元性往往能带来文化的繁荣。比如,我国古代的大唐盛世,其文化的包容性就比较强,外来的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在融入到中华文化的主体之中以后,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同样的道理,班级文化在面对内部和外部的文化冲击时,只要把握得好也必将带动班级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就像电视剧《 十八岁的天空 》中武历平和吴丹丹两位新同学的到来给三年级八班带来了冲击,但是班主任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不仅在事实层面解决了问题,而且最终为该班的班级文化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二、如何掌握好班级文化的变革
1.保持对班级内外环境的敏感度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水煮青蛙”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水中,如果使水温慢慢升高,青蛙就不会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因为青蛙对细微的温差变化不敏感。当水温慢慢高到青蛙能感觉到的时候,就已经迟了,青蛙已经失去了反应能力。相反,如果把水温迅速升高,青蛙很快就会感觉到水烫而逃离危险。这个实验对于班级文化的变革管理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当一种班级文化成熟以后,班主任就可以轻松地实行对班级的“宏观调控”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无论从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来看,还是从班级文化执行力的角度来看,班主任都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利用班级文化的匹配作用实现班级目标。要保证这一点,前提就是保证班级文化不变异,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根据班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班主任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敏感,结果就会像那只在文火加热的水盆里的青蛙,危机来临的时候已经迟了。那样,班主任很可能会遇到自己惯用的“战术”失灵的现象。其实,这些“战术”并没有失灵,失灵的是班主任的感觉神经。
2.把握班级文化变化的体用关系
就文化的一般发展规律而言,作为其核心要素的班级价值观和班级精神等,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容易变化的是其表层因素,即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根据这一规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变革管理时要很好地融合外来文化,要以现有文化的内核为基础,吸收外来文化中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借用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的观点,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处理好班级文化变化中的体用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旧体新用”。对于一些表面看来与旧有班级传统,即班级行为文化层面的一些习惯性的做法不太相符的新做法,只要不与班级价值观和班级精神发生冲突,班主任就可以接受,并将其融入到班级文化的内涵中去,使班级文化产生新的元素。
3.把握班级文化变革的节奏力度
要改变某种班级文化的内核是比较难的,除非万不得已。班主任在班级文化的变革管理中不要试图去改变班级文化的内核,因为那几乎是对原有班级文化的全面的破旧立新。这大体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外部原因造成的,由于班级原有的价值观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因此需要对班级文化重新进行整体设计。这种情况下一般采取“软处理”的方式,即通过沟通和宣导,把新的班级价值观体系传播开来,并随着实践的验证而为班级成员所认可。第二种情况是由班级内部原因造成的,班级原有的组织文化与班级目标有比较明显的冲突,即通常所说的“班风不好”。这其中又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班级价值观体系虽然与班级目标不符,但是“班风”惯性不强,学生行为易于改造,因而适合采取“软处理”的方式,由浅入深地践行班级组织文化的矫正和重塑。另一种情况则是“班风”惯性很强,不仅新的价值观体系难以被接受,就是浅层的行为层面的要求也往往难以落实,因而“软处理”的方式可能难以奏效,需要采取“硬处理”的方式。
【注:本文系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以专题创作为中心的高等学校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班级管理》为课程中心”(编号:201358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410100)
一、在变革中从“建设”走向“管理”
在现实生活中,当有新同学到来的时候,一个班的班风总是要受到某种程度的冲击。表面看来,这种冲击是由新同学与班级不适应造成的,而实际上这些“风波”的背后却有更加深刻的内涵——新同学身上所蕴藏的原来班级的班级文化与新班级的班级文化的碰撞和激荡。
班级内外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使班级文化受到冲击。除了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新同学到班之外,班级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生年龄的变化带来内部环境的变化、社会环境带来的变化、学校周边环境的变化、校园文化的某些变化、学生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等,都可以导致班级文化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多数会对班级文化的执行力,即班级文化通过有效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和“怎样去学”这两个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已成型的班级文化受到冲击之后,可能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异。这种变异可以是正向的,比如产生新的班级文化要素,并由此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也可以是负向的,比如带来思想上的病毒基因,使原有的班级文化发生病变并趋于衰落。古人讲得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随着班级内外环境的变化,班级文化变革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
当班级文化形成或成熟以后,班主任应该做些什么?这是从事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必须回答但是又经常忽略的问题,那就是进行班级文化管理。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管理呢?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细分,有助于我们弄清楚这个问题。尽管有时班级文化建设本身就包含了班级文化管理,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班级文化建设更多的是从无到有地培养一种新的班级文化,而班级文化管理则是在班级文化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对班级文化的维护,利用班级文化的匹配作用或者执行力来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打个比方说,“建设”就是创造财富,“管理”就是理财,让这笔财富保值增值,发挥作用。根据班内外形势的变化积极进行班级文化的变革,是班级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古今中外的文化史来看,文化的多元性往往能带来文化的繁荣。比如,我国古代的大唐盛世,其文化的包容性就比较强,外来的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在融入到中华文化的主体之中以后,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同样的道理,班级文化在面对内部和外部的文化冲击时,只要把握得好也必将带动班级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就像电视剧《 十八岁的天空 》中武历平和吴丹丹两位新同学的到来给三年级八班带来了冲击,但是班主任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不仅在事实层面解决了问题,而且最终为该班的班级文化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二、如何掌握好班级文化的变革
1.保持对班级内外环境的敏感度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水煮青蛙”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水中,如果使水温慢慢升高,青蛙就不会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因为青蛙对细微的温差变化不敏感。当水温慢慢高到青蛙能感觉到的时候,就已经迟了,青蛙已经失去了反应能力。相反,如果把水温迅速升高,青蛙很快就会感觉到水烫而逃离危险。这个实验对于班级文化的变革管理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当一种班级文化成熟以后,班主任就可以轻松地实行对班级的“宏观调控”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无论从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来看,还是从班级文化执行力的角度来看,班主任都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利用班级文化的匹配作用实现班级目标。要保证这一点,前提就是保证班级文化不变异,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根据班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班主任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敏感,结果就会像那只在文火加热的水盆里的青蛙,危机来临的时候已经迟了。那样,班主任很可能会遇到自己惯用的“战术”失灵的现象。其实,这些“战术”并没有失灵,失灵的是班主任的感觉神经。
2.把握班级文化变化的体用关系
就文化的一般发展规律而言,作为其核心要素的班级价值观和班级精神等,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容易变化的是其表层因素,即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根据这一规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变革管理时要很好地融合外来文化,要以现有文化的内核为基础,吸收外来文化中有价值的核心内容。借用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的观点,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处理好班级文化变化中的体用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旧体新用”。对于一些表面看来与旧有班级传统,即班级行为文化层面的一些习惯性的做法不太相符的新做法,只要不与班级价值观和班级精神发生冲突,班主任就可以接受,并将其融入到班级文化的内涵中去,使班级文化产生新的元素。
3.把握班级文化变革的节奏力度
要改变某种班级文化的内核是比较难的,除非万不得已。班主任在班级文化的变革管理中不要试图去改变班级文化的内核,因为那几乎是对原有班级文化的全面的破旧立新。这大体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外部原因造成的,由于班级原有的价值观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因此需要对班级文化重新进行整体设计。这种情况下一般采取“软处理”的方式,即通过沟通和宣导,把新的班级价值观体系传播开来,并随着实践的验证而为班级成员所认可。第二种情况是由班级内部原因造成的,班级原有的组织文化与班级目标有比较明显的冲突,即通常所说的“班风不好”。这其中又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班级价值观体系虽然与班级目标不符,但是“班风”惯性不强,学生行为易于改造,因而适合采取“软处理”的方式,由浅入深地践行班级组织文化的矫正和重塑。另一种情况则是“班风”惯性很强,不仅新的价值观体系难以被接受,就是浅层的行为层面的要求也往往难以落实,因而“软处理”的方式可能难以奏效,需要采取“硬处理”的方式。
【注:本文系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以专题创作为中心的高等学校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以《班级管理》为课程中心”(编号:201358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4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