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给历史教学带来希望和光明。新教材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如平日感到好奇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古董字画、名胜古迹等,删去了很多学生不喜欢的内容,如枯燥、难懂的说教性、结论性的文字。在历史课堂上,初中生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东西,教师花费再多的精力也是徒劳,只能事倍功半。课堂教学中既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导入要吸引住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因此,必须讲究导入的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如讲《华夏之祖》这节课,先问哪位学生比较喜欢唱《龙的传人》这首歌,然后学生的兴趣就来了,特别积极,唱得很投入且动听。又如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时,课前剪辑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播放,把学生一下带到那个时代,接着出示曹操画像,问:历史上的曹操真是一个阴险奸诈的小人吗?由此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讲课中也穿插一些录像、地图、活动与探究等,让学生上台表演,从而使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
新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历史课堂理当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的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地担负起这个责任,主动地寻求知识、利用知识,做出自己的发明创造。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如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竞赛方法,每上完一节课,下课前一定会提问所学知识,并用现场打分的方式,以引起学生重视,基础知识也得到巩固,课后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达到较好的效果。如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时,(1)以主要内容作为提示:(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3)葡萄牙占澳门。(2)基本线索:郑和——七下西洋,最伟大的航海家,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英雄,平定倭寇,永载史册;葡萄牙占澳门——我国领土主权遭破坏。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将不明白的问题标记出来,在讲课中注意听。通过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学生在阅读和讲述的自我学习中,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又锻炼学习能力。
三、通过讨论辩论等各种活动激发兴趣
课堂讨论或辩论,就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充分讨论,经过教师的诱导、点拨,得出结论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讨论或辩论时,对于问题的设计要立足教材,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加强学科渗透,强化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和思考。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内容:“你对古代科举制有什么看法?你所期盼的考试改革是怎样的?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对考试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这个主题可以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参与教育改革的意识。就这个问题,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武则天功过的辩论”等专题让学生分组辩论。他们为了在辩论中获胜,为小組争光而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辩论会上争得面红耳赤。通过这样的探讨,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也进一步增强。
四、通过网络资源拓展思维提高兴趣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网络教学日益广泛,历史老师要借助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幻灯、电影、电视等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生动有趣。如在讲“三国时期的内容”时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雄伟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中,屏幕上展示不同的三国人物,并配上苏轼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使学生沉醉于诗情画意的同时,领略历史的无穷魅力。这样的教学充满艺术气息,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电影、电视的录像带或光盘,为再一次创设影视教学情境提供资料。影视教学为学生不断创新提供了机会,在创设情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培养学生熟悉网络、利用网络查找历史资料,启迪学生思维,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并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五、通过作业设计,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历史学科是要布置一定作业的,适当的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知识是有益处的,而有些设计较好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习题,然后由学生有选择地练习。这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式学习,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挖掘学生潜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指定的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得到的启示,也可以是一些疑问,等等。对学过的一个单元进行小结,或对刚学过的某一问题写总结语,使学生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我认识到什么,我认为什么,我懂得了什么,等等。
总之,历史教师要认识到21世纪的历史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个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投身历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针,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改革措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历史课堂实效。历史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学,使历史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给学生隐形的翅膀,让他们在知识的殿堂展翅飞翔。
一、导入要吸引住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因此,必须讲究导入的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如讲《华夏之祖》这节课,先问哪位学生比较喜欢唱《龙的传人》这首歌,然后学生的兴趣就来了,特别积极,唱得很投入且动听。又如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时,课前剪辑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播放,把学生一下带到那个时代,接着出示曹操画像,问:历史上的曹操真是一个阴险奸诈的小人吗?由此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讲课中也穿插一些录像、地图、活动与探究等,让学生上台表演,从而使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
新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历史课堂理当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能力的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地担负起这个责任,主动地寻求知识、利用知识,做出自己的发明创造。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如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竞赛方法,每上完一节课,下课前一定会提问所学知识,并用现场打分的方式,以引起学生重视,基础知识也得到巩固,课后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达到较好的效果。如讲授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时,(1)以主要内容作为提示:(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3)葡萄牙占澳门。(2)基本线索:郑和——七下西洋,最伟大的航海家,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戚继光——抗倭英雄,平定倭寇,永载史册;葡萄牙占澳门——我国领土主权遭破坏。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将不明白的问题标记出来,在讲课中注意听。通过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学生在阅读和讲述的自我学习中,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又锻炼学习能力。
三、通过讨论辩论等各种活动激发兴趣
课堂讨论或辩论,就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充分讨论,经过教师的诱导、点拨,得出结论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讨论或辩论时,对于问题的设计要立足教材,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加强学科渗透,强化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和思考。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内容:“你对古代科举制有什么看法?你所期盼的考试改革是怎样的?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对考试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这个主题可以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参与教育改革的意识。就这个问题,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武则天功过的辩论”等专题让学生分组辩论。他们为了在辩论中获胜,为小組争光而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辩论会上争得面红耳赤。通过这样的探讨,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也进一步增强。
四、通过网络资源拓展思维提高兴趣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网络教学日益广泛,历史老师要借助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幻灯、电影、电视等教学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生动有趣。如在讲“三国时期的内容”时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雄伟悲壮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中,屏幕上展示不同的三国人物,并配上苏轼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使学生沉醉于诗情画意的同时,领略历史的无穷魅力。这样的教学充满艺术气息,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电影、电视的录像带或光盘,为再一次创设影视教学情境提供资料。影视教学为学生不断创新提供了机会,在创设情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培养学生熟悉网络、利用网络查找历史资料,启迪学生思维,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并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学习能力。
五、通过作业设计,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历史学科是要布置一定作业的,适当的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知识是有益处的,而有些设计较好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习题,然后由学生有选择地练习。这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式学习,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挖掘学生潜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指定的内容谈自己的认识,得到的启示,也可以是一些疑问,等等。对学过的一个单元进行小结,或对刚学过的某一问题写总结语,使学生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我认识到什么,我认为什么,我懂得了什么,等等。
总之,历史教师要认识到21世纪的历史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个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投身历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针,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改革措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历史课堂实效。历史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学,使历史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给学生隐形的翅膀,让他们在知识的殿堂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