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重口味 可能你的唾液与众不同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ww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烹饪,咸是最基本的味道之一。在食物中,咸味来自于盐。盐的作用并非仅仅是调味,它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盐极为廉价易得,只要喜欢,绝大多数人都能购买得起。不过营养学的大量证据显示,“调味需要的盐”大大超过了“身体需要的盐”,过多地摄入盐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所以,“少盐”就成了健康饮食的“三少”原则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们对咸味的感知相差巨大。有的人口味清淡,食物中只需要放一点盐就够了,而有的人非常“重口味”,别人觉得很咸的食物,在他那里还觉得索然无味。
  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不同人之间对咸味的感知相差巨大


  2017年的《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发表了德国研究者的一项研究,深入地探索了这个问题。
  他们找了31位志愿者,测试他们对食盐的“感知阈值”——也就是,让每个人品尝不同食盐含量的水溶液,找出能够尝到咸味的最低盐浓度。
  结果果然相差巨大。这些人的平均阈值是3.6%,而最敏感的人,在盐浓度达到0.35%时就能尝到咸味,最不敏感的人,则要达到6.5%才能尝出咸味——为了尝到咸味,后者需要的盐浓度差不多是前者的20倍!

唾液中的蛋白质组成影响了咸味感知


  为了搞清楚人们对咸味的感知阈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研究者们把这些人分为3组,感知阈值在0.35%~1%的人为“敏感组”,阈值在4%~6.5%的人为“不敏感组”,阈值在两组之间的人为“中等敏感组”,并在不同条件下收集他们的唾液,分析其中的各种成分。
  在收集了大量唾液样品,进行了各种分析之后,他们发现:唾液中的蛋白质组成,在敏感组和不敏感组中具有明显差异。在敏感组中,“丝氨酸型蛋白内切酶”的含量明显要高,在不敏感组中,“半胱氨酸型蛋白内切酶抑制剂”的活性明显要高。“蛋白内切酶”可以把蛋白质从中间任意位置切开,“丝氨酸型”和“半胱氨酸型”是指不同的类型,但对于切开蛋白而言作用是一样的。敏感组中的酶活性高,意味着能够更高效地切开蛋白质,而不敏感组中的酶抑制剂活性高,意味着酶的活性被抑制了,也就不能有效地切开蛋白。

饮食习惯对咸味感知的影响还待研究


  那么,能否高效地切开蛋白,又跟食盐的感知有什么关系呢?
  科学上,对人体如何感知咸味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在舌头上的味蕾尖端,上皮细胞的几个蛋白亚基组成了钠离子通道。当钠离子通过通道,就会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被解析成“咸味”。在其他研究中已经发现,如果上皮细胞的一个亚基被酶解,就会有助于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从而增加咸味。
  从这项研究来看,一个人的口轻口重,基本上就是他的唾液决定的。不过这项研究没有探索的问题是:如何能改变唾液中这些酶的活性,从而改变对咸味的敏感性呢?比如已经广为人知的“对咸味的适应性”——放任口重,对盐的需求就越来越多,有意识地逐渐清淡饮食,对盐的需求就会逐渐降低。这是否意味着——唾液中这些酶的活性,会随着饮食习惯的调整而发生改变?
其他文献
毕淑敏是我最喜爱的作家。读她的文章,心便放下包袱,由她的笔带领读者,在她的世界散步,浸染久了,她的风景和我的风景渐渐融合,青青芳草地,偶尔泛起碧浪,蓄满我的星空。我喜欢这样的处境。她的心灵感悟,在我的心里开了花,时不时还结下窝,伴我读懂苍生风雨。  深居久了,心如同干涸的沙漠,板结不说,还不知前路在哪里。读了毕淑敏的《带上灵魂去旅行》的文章,仿佛如一泓清泉涌入,滋润心田,灵魂丰沛,醍醐灌顶,通了神
前段时间,一个外卖小哥的短信以及顾客的回信感动了很多人。  凌晨4点,杭州一外卖小哥冒雨骑行10多公里送餐,却怎么也联系不上顾客,电话没人接,敲门也没有反应。他不敢结束订单,只能把外卖放在门口。  最后,他推着自己的电瓶车回到家,心灰意冷地给顾客发了这样的一条短信:“超时了才送到,害怕你们吃得不及时不说,我们的配送费也会扣掉。为了不超时我们来回20多里赶过去,你却不接电话,敲门也没反应。我又不敢点
2018年2月上旬,生活在德国的儿子一家回国探亲。老伴忙得不亦乐乎,同时也派给了我一个任务:教孙子学些常用的普通话。  11岁的孙子吴亮亮,就读于德国慕尼黑市中心的一所小学。我儿子为使亮亮不忘根,每到星期六,便送他去慕尼黑国际中文学校学中文,可是他进步不快。老伴见他只会说几句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而且有些普通话只会说,写在纸上却是“睁眼瞎”。因此老伴命令我,辅导亮亮学汉语。在儿子回国的第二天,我便开始
2017年已经过去,2018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现在,我们来回顾过去一年的影视圈,其中这4部电视剧告诉你的婚恋真相,值得深思。《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  这部剧讲述了一个既美丽又虐心的故事。上神白浅被打落凡间渡劫,成为一个名叫素素的凡人女子,阴差阳错地与天族太子夜华邂逅并相恋。然而,太子夜华很清楚,天帝不会允许他娶一个凡人,因为他和青丘白浅早有婚约,二叔的前车之鉴
朴树的这首歌实在像是写给“50后”女性的赞美诗。当“50后”职场女性渐次退出,有没有觉得,江湖寂寞了许多呢?  偶然在网上补看了一段刘晓庆的“经典3分钟”,涌起了对“50后”女性的滔滔敬意。方才惊觉,事业的赛道上没有了“50后”们的闪转腾挪,少的不仅仅是那股子富有感染力的坚韧情怀,还有任生活抽打千万遍,我自横心向天笑的乐业精神。“差不多就行”“别这么难为自己”“走哪儿算哪儿吧”,这些常从咱们嘴里溜
我总觉得在所有的节日中,母亲节是唯一不需要追溯出处的节日,因为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来名正言顺地做一些平常因为不好意思而忽略的事。儿女们对感恩母亲有着或火热或温暖务实的表达,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含蓄内敛的儿女,内心也可能住着一个“表达狂魔”,他们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心中早已波涛汹涌。    温暖型:酝酿太久太久的“我爱你”  对爱人和孩子,“我爱你”经常被我挂在嘴边,可是对母亲,想要说句
一本书,就是一群念头的菜园子。作者只是种菜的老农,把自家的西红柿、萝卜种出来之后,便不知它们将走向何方,有何际遇。而那些念头走街串巷,深入千家万户,走得更远。它们是一个个陌生人,却能轻易地走进许多人的心灵。  因此,我相信,一定有一本书,藏在远方。它是我们的至交,它的腹中藏着一句话,有可能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架构,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最后甚至扭转我们的人生轨迹。  为什么看似单薄,甚至不堪一击的
“结婚七八年了,动不动就往娘家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和我们倾诉、商量。就连明天准备买什么菜、做什么饭,自己在单位参加了什么会议等这些琐碎的生活小事她都要向我们请示汇报,得到详细指导后,才安心地回到自己的家。”  刘女士表示,外孙女都已经4岁了,可女儿仍然像个小孩子,老觉得自己没有长大。荆门市口腔医院失眠科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付锐表示,这其实是一种俗称为“成人幼稚病”的心理障碍,属于“彼得·潘综合征
有的人在进入办公室后总是倍感压力,不愿多说话,甚至独来独往,身边的同事都觉得他们不好相处。但是跳出职场环境后,他们却特别爱说话,而且总是妙语连珠,是朋友们的开心果。这类人很有可能患上了“职场自闭症”,当前,很多职场人都有类似的症状。  工作环境中沉默寡言  璐璐(化名)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如今,璐璐已经工作了半年多,但是她和很多同事都不太熟悉,比起刚工作时的非常沉默,现在已稍有好转
如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受骗上当的新闻。理财欺诈、保健品推销、“以房养老”骗局,甚至传销、非法集资等,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口加速老龄化这样一“快”一“老”的新趋势下,针对老年人的骗局也呈现出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特点。即使媒体频频曝光提醒,即使不少老人文化程度较高,但仍会掉入陷阱,这背后有哪些社会原因与心理原因?老年人怎样才能远离陷阱?每个人都将老去,如何从制度层面堵漏洞、补短板,让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