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轉山,即圍着青藏高原上林立的群山中,那些高大、雄偉、鶴立雞群的山峰右繞而行,或騎馬、或徒步、或乾脆一步一叩首地磕着等身長頭,遇到山間需要祭拜的自然或者人文景觀則停步祭拜,煨桑、拋灑風馬,口中是對這些自然人文景觀極盡誇張的溢美之詞。舊時,常有一些牧人,他們拖家帶口,趕着牛羊,牛羊身上馱着帳篷和一些日用家當,一邊放牧,一邊轉山,把自己遊牧的一生交給了這樣的轉山儀式,他們被稻為“走圈轉山者”。他們隨季節遷徙,逐水草而居,直至老去,直至終其一生,將信仰和生活交織在一起,生活即是信仰。
阿尼瑪卿是雪域四大神山之一,有着至尊至崇的地位和名目繁多的頭銜。俄金索南、阿吾,嘎洛所著《阿尼瑪卿雪山聖地誌》(藏文)一書中對阿尼瑪卿做了這樣的介紹:他是開天闢地的九大造化神之一,是雪域藏鄉的寄魂山、佛教和苯教的護法、英雄格薩爾王的靈神、無盡寶藏的守護者、一切異教邪說的教敵。與極樂世界、蓮光佛土、楊柳宮(金剛手菩薩與多聞天子居所)、布達拉、度母所居璁葉莊嚴剎土等聖地毫無二致……的確,有了這樣的地位和聲譽,在藏族民間,有關他的故事四處傳揚,不論寒來暑往、春來冬去,圍繞着這座大山虔誠轉山的人群絡繹不絕。
轉山,一定是按照順時針方向右繞而行,這種儀軌的形成,據說來自佛教右繞佛像的基本規則。所謂右繞,就是在佛像或佛塔旁行走時,要以佛塔或佛像為中心,圍繞着向右旋轉行走,向諸佛菩薩表示恭敬之心。據說,繞佛不但有驅除邪魔、養神療病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業障,獲得很大的福報。
與右繞佛像一樣,轉山同樣有着許多的功德。虔誠篤信佛法的高原民族堅定地認定,一生中只要到神山朝聖一次,就是完成一件重要的善功。據說,朝拜阿尼瑪卿,轉山一圈可洗去一生的罪孽,轉十圈可在輪迴中免去地獄之苦,如果轉上一百圈便可在今生升天成佛。
每逢馬年,朝聖者更是蜂擁而至。據說,佛主釋迦牟尼生於馬年,而阿尼瑪卿山神也屬馬,鐵馬年生辰,所以每逢馬年,特別是藏曆鐵馬年來阿尼瑪卿神山朝拜,功德無量,轉一圈等於十三圈,會額外增加十二倍的功德。阿尼瑪卿轉山之旅,根據路程、距離等的不同,分外線、內線和中線三條線路。外線,是少數駕車轉山者要走的路線,因為中線和內線尚不能通行車輛,只能通過有公路的地方慢慢繞行,這是轉山線路中最長的線路。內線,則是專門留給那些事務繁忙、沒有時間的轉山者的,只需兩、三日就可以完成,但所祭拜和供奉的聖蹟、聖址很少。所以,一般而言,轉山者大都會選擇中線,即可以步行或騎馬,包括了所有重要聖蹟、聖址的線路。
花絮一:
轉山路上,磕頭是每人必備的功課:雙手合十,用手分別觸碰額、口、心三個部位,然後跪下,雙手分別前推,五體投地。按照藏傳佛教的解釋,雙手合十,空心掌似含苞待放的蓮花,表示以蓮花供養三寶(佛法僧);觸碰額、口、心三個部位,是為了觀想自己身、口、意的業障消除;五體投地,是祈求三寶的加持。
據說,磕長頭,可針對性地消除一個人的傲慢習氣,也是對上師三寶表達恭敬之心,更是一種極好的全身運動,可以鍛鍊身體,還能振動氣脈,打開脈結,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花絮二:
在阿尼瑪卿轉山途中,有一處地方,叫帕瑪真朵,意思是報恩父母石。這裡有一座小小的佛塔,佛塔旁邊有三塊石頭,一大兩小。轉山者走到這裡,都要舉行一個簡單又神聖的儀式:將大石頭揹在背上,雙手拿起兩塊小石頭,繞着佛塔右轉三圈,一邊轉一邊默默頌唸父母的名字。據說,經過了這個簡單又神聖的儀式,此生就可以報答父母的恩情。所以,轉山者到了這裡,特別是那些年輕人,都有點激動。不一會兒,這裡就聚集了很多人,似乎是這儀式中所包含的神聖力量使然。人們並沒有擁擠、搶佔,而是規矩地排起長隊,依次進入到這貌似遊戲卻十分莊重的儀式之中。人們相互幫助,讓每個人心懷樸素而偉大的夙願,去完成這個儀式。
阿尼瑪卿是雪域四大神山之一,有着至尊至崇的地位和名目繁多的頭銜。俄金索南、阿吾,嘎洛所著《阿尼瑪卿雪山聖地誌》(藏文)一書中對阿尼瑪卿做了這樣的介紹:他是開天闢地的九大造化神之一,是雪域藏鄉的寄魂山、佛教和苯教的護法、英雄格薩爾王的靈神、無盡寶藏的守護者、一切異教邪說的教敵。與極樂世界、蓮光佛土、楊柳宮(金剛手菩薩與多聞天子居所)、布達拉、度母所居璁葉莊嚴剎土等聖地毫無二致……的確,有了這樣的地位和聲譽,在藏族民間,有關他的故事四處傳揚,不論寒來暑往、春來冬去,圍繞着這座大山虔誠轉山的人群絡繹不絕。
轉山,一定是按照順時針方向右繞而行,這種儀軌的形成,據說來自佛教右繞佛像的基本規則。所謂右繞,就是在佛像或佛塔旁行走時,要以佛塔或佛像為中心,圍繞着向右旋轉行走,向諸佛菩薩表示恭敬之心。據說,繞佛不但有驅除邪魔、養神療病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業障,獲得很大的福報。
與右繞佛像一樣,轉山同樣有着許多的功德。虔誠篤信佛法的高原民族堅定地認定,一生中只要到神山朝聖一次,就是完成一件重要的善功。據說,朝拜阿尼瑪卿,轉山一圈可洗去一生的罪孽,轉十圈可在輪迴中免去地獄之苦,如果轉上一百圈便可在今生升天成佛。
每逢馬年,朝聖者更是蜂擁而至。據說,佛主釋迦牟尼生於馬年,而阿尼瑪卿山神也屬馬,鐵馬年生辰,所以每逢馬年,特別是藏曆鐵馬年來阿尼瑪卿神山朝拜,功德無量,轉一圈等於十三圈,會額外增加十二倍的功德。阿尼瑪卿轉山之旅,根據路程、距離等的不同,分外線、內線和中線三條線路。外線,是少數駕車轉山者要走的路線,因為中線和內線尚不能通行車輛,只能通過有公路的地方慢慢繞行,這是轉山線路中最長的線路。內線,則是專門留給那些事務繁忙、沒有時間的轉山者的,只需兩、三日就可以完成,但所祭拜和供奉的聖蹟、聖址很少。所以,一般而言,轉山者大都會選擇中線,即可以步行或騎馬,包括了所有重要聖蹟、聖址的線路。
花絮一:
轉山路上,磕頭是每人必備的功課:雙手合十,用手分別觸碰額、口、心三個部位,然後跪下,雙手分別前推,五體投地。按照藏傳佛教的解釋,雙手合十,空心掌似含苞待放的蓮花,表示以蓮花供養三寶(佛法僧);觸碰額、口、心三個部位,是為了觀想自己身、口、意的業障消除;五體投地,是祈求三寶的加持。
據說,磕長頭,可針對性地消除一個人的傲慢習氣,也是對上師三寶表達恭敬之心,更是一種極好的全身運動,可以鍛鍊身體,還能振動氣脈,打開脈結,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花絮二:
在阿尼瑪卿轉山途中,有一處地方,叫帕瑪真朵,意思是報恩父母石。這裡有一座小小的佛塔,佛塔旁邊有三塊石頭,一大兩小。轉山者走到這裡,都要舉行一個簡單又神聖的儀式:將大石頭揹在背上,雙手拿起兩塊小石頭,繞着佛塔右轉三圈,一邊轉一邊默默頌唸父母的名字。據說,經過了這個簡單又神聖的儀式,此生就可以報答父母的恩情。所以,轉山者到了這裡,特別是那些年輕人,都有點激動。不一會兒,這裡就聚集了很多人,似乎是這儀式中所包含的神聖力量使然。人們並沒有擁擠、搶佔,而是規矩地排起長隊,依次進入到這貌似遊戲卻十分莊重的儀式之中。人們相互幫助,讓每個人心懷樸素而偉大的夙願,去完成這個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