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副校长,从协调开始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mi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内部人际关系协调得好,能人尽其才,使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教职员工都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否则就会出现“内耗”和“离心”倾向,形不成合力,即使个体能力不弱,也会成为一个软散的班子,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影响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而作为联系校长和下级的纽带,副校长更应从协调做起。
  
  对待校长:不亢不卑
  
  对于校长来说,副校长是被领导者,必须尊重校长工作,努力完成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要不卑不亢,与校长坦诚相处,积极争取校长的支持。要代表广大教师的利益,敢为同志讲话,多在校长耳边吹群众风,多出利于推动工作的金点子,从而谋求校长的理解和支持。不要一味地言听计从、巴结讨好,对于校长工作上的不足,要毫不推辞地委婉指出,对于学校整体工作上的失误,要与校长一起分析研究,主动承担责任,原则问题要和校长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摆正自己位置,遇事要主动向校长请示,和校长达成共识后再处理,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搞先斩后奏。
  
  对待下级:不即不离
  
  副校长直接代表校长执行学校工作计划,不能凭个人力量单枪匹马地进行工作,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班子的团结。要充分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工作中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严于律己,不图名利,树立自己在班子中的“领导”地位,为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对所有下级要一视同仁,用“工作”这把尺子去衡量他们,但决不搞拉帮结派。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分歧,要通过集体协商和个别交换意见的方式去解决,切忌到群众中去造舆论,或者直接找校长打“小报告”,造成下属工作上的被动。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切忌做“二传手”,把校长交给任务一股脑儿地“贩”给下级。同时要善于采纳下级建议,共同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
  
  对待教师:不偏不倚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在学校工作中具有直接进行教育教学和接受管理的双重地位。副校长要想干好工作,就必须紧紧依靠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作用。要与教师交朋友,多与他们沟通,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取得相互间的理解。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最希望得到什么,并努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同时发自内心地相信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该让他们自己做的事,就一定要放手,不必事必躬亲或包在领导班子手里做。在发挥教职工积极性的同时,要对他们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人尽其才,同时也不能过分苛求,形成教师工作上的心理负担。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考评方案,并注重过程管理和终端考核,充分肯定教师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工作过程的不足和困惑,以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在协调好校长、下级、教师三方面的关系时,副校长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1.互相尊重。和其他领导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权力和权限,不随便干预对方职权范围内的事。如有不同意见,不要把自己观点强加于对方,而要通过互相沟通最终达成共识。
  2.互相支持。和同事相处时应互相支持,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或出现失误时,不要互相推诿,更不能互相拆台,而要勇于自责,最终共同解决困难。
  3.互相弥补。充分发挥其他同事特长,在工作上要相互弥补,想对方所想,补对方不足。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中学附属双语小学)
其他文献
中层管理者在学校运营过程中,始终处在“兵头将尾”的位置。除了要履行上传下达的管理职能外,中层管理者还要不遗余力地宣传校长意图、落实组织计划、激励员工执行,并在不断“深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尤其是
教学有这样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知识当成老子,将知识向学生的脑袋中猛灌,运用题海战术,反复训练,把每种题型全都做遍,力求把考到的全部讲到。这种方法早已被证明会把学生越教越死,学生会越学越呆。第二境界是把方法当成老子,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模仿练习上升为技能,但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的获得仍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不可能只会遇到老师已告诉了解决方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