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只有老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一个孩子是否有兴趣,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精神。兴趣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因此,不管是为发现和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生成”的活动,还是为培养激发幼儿间接兴趣而“预设”的活动,都是受幼儿欢迎的,是幼儿当前需要的,有益于幼儿积累经验,适应于幼儿发展的活动。如何发现与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和激发幼儿的间接兴趣,就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
  1.倾听孩子的想法。
  在组织活动中,老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们对某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孩子在这件事中的兴趣点,同时应随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有一次,浩浩带来了一个溜溜球在玩,好几个孩子都围上去看,还说这个球怎么会上去的,有的说是浩浩用手抓上去的,有的说这个球上磁铁是被磁铁吸上去的,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这时辰辰就趴在地上看这个球是怎么被浩浩“抓”上去的。于是我就组织孩子们观察溜溜球,讨论溜溜球的那个球是怎么溜上去又溜下来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最后发现原来是那根绳子带动了球上下的滑动。只要我们静静地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就能很快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引导许多有意义的探究课题。
  2.促使兴趣的形成。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观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引领他们多动手,在实践中寻找活动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纸飞机,边制作边教导孩子们飞机飞行的原理;若发现有孩子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有兴趣,还把折纸撕了扔掉,那么教师就应该寻求另一种方法,比如可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或者让孩子们参与其中来个“自制纸飞机飞行比赛”的活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并给予奖励,这样就能使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提高兴趣。
  3.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
  在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延伸幼儿兴趣而生成教育,在追踪幼儿行为时,教师对幼儿的一些不易理解的行为保持审慎态度,注意对其先前和后继的行为进行追踪,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意想不到地捕捉到“生成”教育的契机。如课间活动时,我发现有位名叫廷宇的顽皮小男生手里捧着“可恶的小虫子”回到活动室,正想批评之际,忽然发现许多孩子渴求的眼神,随即我转变思想,故意问道:“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廷宇同学开心地回答说:“在草地里捉到的。”这时我想到在之前的自由活动时,许多孩子也喜欢跑到草地角落捉一些小虫子玩耍,只是都没有带到班级里。这是第一次有孩子带进来,本来想让小男孩扔掉的想法随即改变,忙问在场的所有孩子:“孩子们,你们知道廷宇同学手里拿着的小虫子叫什么名字呀?”有许多孩子抢着回答“毛毛虫”,“螳螂”,“七星瓢虫”,“蛔虫”,什么样的答案都有。于是,当天我就把这只七星瓢虫做成了标本,在第二天的科学活动中,把它拿出来,并找了许多关于其他昆虫的图片资料给孩子们来个一次生成“教育”。随后的课程中我还引导孩子们把有关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下去,生成昆虫的种类名称、生活习性、收集昆虫标本、昆虫图片资料等活动。
  4.拓展孩子的兴趣。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拓展孩子的兴趣。为了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引导幼儿兴趣的拓展并使他们能够从中获益,应采用适当的生成策略。例如要如何拓展孩子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呢?首先,我们可以从欣赏手工作品开始。孩子们往往对美丽的、可爱好玩的特别感兴趣,那我们就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可以用一个鸡蛋做成一个“不倒翁”,用牙膏盒做一辆“汽车”,用废旧材料做“飞机”,等等,并一一把它们展示出来给孩子们看。当他们发现这些玩具都是用各种废旧材料做的,于是,老师就抓住时机引导说:“纸杯、纸盒、纸盘不仅能做出好玩的玩具,而且可以做出各种动物呢,只要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做一做,在你们的小手帮助下,就会出现各种不一样的玩具。”老师有情趣地讲着,孩子们认真地听着。此时此刻,老师自己也感受着一种自信和成功。只要老师有趣引导孩子们乐意动手操作,把孩子的兴趣激发起来,就能把每一项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更能充分地挖掘孩子的内在潜能。
  二、激发幼儿的间接兴趣
  1.在教育活动中应注重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
  随着现代教育的發展,特别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趣味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教育中,趣味性教学更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决定着知识是否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让孩子在玩耍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得到成长。如在幼儿学习双脚往上跳时,我们设计了在果园里有很多高矮不一的果子,孩子们就好像真的进入果园摘果子,他们尝试纵跳,用手够着高处的果子,用力向上纵跳,轻轻落地,并摘到果子。这样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双脚往上跳。
  2.在教育活动中应注重真实性、挑战性相结合。
  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孩子们都喜欢表现自己。我认为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选择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难度与幼儿能力之间要恰当,才能取得成功的挑战喜悦。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注重各年龄段的特点,挑战难度要有层层递进性。一旦幼儿失败次数多了,他们就会失去信心。当幼儿完成任务时,可根据情况适当地提高难度,使幼儿能够有机会迎接新挑战。这样孩子们不仅会对活动产生新的激情,使得活动能进一步深入开展下去,孩子在活动中还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3.利用“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如果一项活动能让幼儿探究各种问题和现象,让幼儿有机会解除一个又一个悬念,那么幼儿便会觉得此项活动“其乐无穷”。
  幼儿正处于积极探索周围事物的阶段,对新鲜的、未知的或者略知的事物会产生极大探究兴趣,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语言,设计悬念,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做中班操作“连连看”的活动时,我出示一根魔法棒变出1-20的数字分布在各个地方,告诉孩子只要按照从1-20的顺序把所有数字连起来,你就会看到一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出于好奇,就非常有兴致地进行连线了,当出现一只美丽的公鸡时,孩子们的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总之,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动力和基础,数学知识的无穷性和数学推理对思维的挑战性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幼儿有巨大吸引力。教师应注重孩子兴趣培养,用孩子好奇、积极探究的精神打开智慧之厅。幼儿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其他文献
摘 要: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而生活教育思想则始终贯穿其中。幼儿园里教育的对象都是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们更需要相对生活化的教育的帮助。本文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三方面逐一阐述观点。  关键词: 生活教育 幼儿园教学 生活化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1919年,他在以《生活教育》为题的演讲中,把“生活教育”定义为“生活
摘 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懂礼仪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幼儿的文明礼仪学习,实质上就是幼儿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可以终身受益。文明礼仪的教育不仅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关键词: 幼儿 礼仪教育 实施策略  文明礼仪是德育修养的外在体现,是
“棉纺织工艺”作为文化街中的特色工艺之一,根据幼儿年龄,以及园本特色课题方案,结合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基础上,如何让大班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一工艺形成,如何更好地将其融入幼儿园特色活动中呢?  一、活动前的准备  棉花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比较常见,孩子们能很好地说出棉花的用途是什么。但是对于棉线是怎么来的,孩子们并不知道,尤其是传统的棉纺工艺制品,孩子们更陌生,不知道怎么制作而成。为此,为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