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谋同志在《文学遗产》(1988.1)上发表了《“松竹梅”何时成“三友”》的短文,比旧说推进了一步。他否定赵翼《陔余丛考》“岁寒三友”条,无疑是正确的,但他自己的正面立论,以曹冠、姚述尧、
吴小如在《说〈赋〉》(《文学评论》一九八九年第二期一文)中对“赋”的本义与流变作了精辟的阐发。他认为,作为赋诗之义的“赋”字,在先秦古书中,一指作诗,一指诵诗,都与《诗》有关,所谓“诗”,是指有韵之文,
启功在《文史知识》1989年第1期上发表了《谈诗书画的关系》一文,其第4节专论诗与画的关系。他认为,这种关系的主要表现是:1.诗与画二者同时具备于一人笔下,如王维兼能诗画,但他绘画作品的真迹已无一存,
幺书仪在《文学评论》八九年第二期发表了《以史写心的元人历史剧》。笔者指出:元剧作家在处理“史实”上,表现了十分明显的“以我为主”的倾向,这是元人“历史剧”的共同点之一。
北宋英宗治平年间,高士胡傅岩《华林带溪胡氏族谱·安鼎公传》载:“安鼎公,字调元,号傅岩。”)喜见武乡港下;里(今江西铜鼓县带溪乡)山峙水环,风景无异箕颖,乃弃原居奉乡吴仙里(今江西修水县何市乡)肇迂此地,筑室耕读,隐居乐道,
李博,曾广开在《郑州大学学报,八九年一期上发表《论庄子对稼轷词的影响》一文。辛弃疾是南宋的著名词人,从其现存的六百二十多首词来看,,无论其思想或艺术都明显受着庄子的影响。辛弃疾在饱经宦海沉浮和拯救民族危亡的艰险征途上,
曹顺庆在一九八九年第二期《文学评论》发表了《从总体文学角度认识〈文心雕龙〉的民族特色和理论价值》一文。他认为:“龙学”研究,应当从以往狭小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民族地区扶贫事业进入解决相对多维贫困,实现区域发展振兴的"后扶贫时期".从解决"上学难"到实现"上好学",从侧重实时效益到追求长效整体收益,从保障脱贫攻坚到引领区域振兴、社会发展转型、扶贫需求变化等,共同推进了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事业内涵价值的提升.同时,内涵价值的深化转变,为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又带来扶志、扶知、扶智方面的新难点与困境."后扶贫时期",教育公益慈善作为第三方力量,能够从构建教育扶贫共同体、打造地方文化新风貌、创新执行模式三方面,
古典文学研究这一项事业,当前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所谓转折,有两层含义,一是它的规模正在缩减,二是它的水平正在提高。量的负发展和质的正发展,二者似乎有些不和谐,但却奇妙地统一在这个时期。
美藉华人学者李渝在《帮派·女性·梦》一文(《现代社会与知识分子》杂志1989年1月号)中,从几个新的角度对《水浒传》作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