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做好课前有效准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四方面入手,探讨了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54-1
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所以检验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就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课前有效准备
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在上机操作课时,早完成所有上机操作题目的同学,我作了登记,作为期末其中一项评分标准。长期下来,就会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已经完成操作题目的同学,会被我再分配一项任务,就是当小教师,去辅导其他同学。可别少看这小小的任务,同学们都是很乐意去做这个任务呀,在辅导的过程中,既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小老师的荣誉感。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我上的每一节课,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板书教学目标,让同学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前我一定会准备好两个案,一个是教案,一个是学案。我用的是教案,学生用的是学案,学案里设置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本节课各个知识点及需要用的时间、例子、需要用的媒体、结论、作业、提高的目标等。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通过激趣、设疑、启发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凡是学生能自己通过探究发现的,老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己跳一跳“摘果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实践证明,45分钟时间,基本上是按“讲——练——讲——练——总结”这个模式,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0分钟左右,学生模仿练习15至20分钟,教师再利用5分钟来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二次讲解与演示,学生再练习8分钟,余下的时间教师抓住重点进行总结和拓展。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控,保证学生能学、能练、能巩固,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探究活动和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允许他们产生不同的认知或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完成任务。
例如,在完成“Word文档中文本块的选择与位置调整”的任务时,学生有的使用剪切法,有的使用选种拖动法,有的配合Shift键等等。在“文件夹的复制”任务中,菜单法、工具按钮法,Ctrl C组合键法……不一而足。
教师要力戒“一言堂”,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空间内构建知识、掌握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正确运用多元智能的话,可谓效益颇丰,它不但避开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转向由学生来主导课程的进行,学生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并在准备与设计的过程中不断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而且每一组多元的呈现方式,对班上其余的同学而言可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某个学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必会更努力地表现自己的某项智能,因此它还具有激励的作用。
四、灵活运用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设计,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巩固、提高、深化课堂知识。设计任务的目的是有效地巩固、提高、深化课堂知识,以使其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任务设计还应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并分解成具有环环相扣、一定难度梯度的小任务。但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有缺陷,学生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小组合作是经常被提到的,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会帮助学习,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但是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不能独自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
关键词: 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54-1
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所以检验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就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课前有效准备
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在上机操作课时,早完成所有上机操作题目的同学,我作了登记,作为期末其中一项评分标准。长期下来,就会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已经完成操作题目的同学,会被我再分配一项任务,就是当小教师,去辅导其他同学。可别少看这小小的任务,同学们都是很乐意去做这个任务呀,在辅导的过程中,既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小老师的荣誉感。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我上的每一节课,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板书教学目标,让同学清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前我一定会准备好两个案,一个是教案,一个是学案。我用的是教案,学生用的是学案,学案里设置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本节课各个知识点及需要用的时间、例子、需要用的媒体、结论、作业、提高的目标等。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通过激趣、设疑、启发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凡是学生能自己通过探究发现的,老师不能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己跳一跳“摘果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实践证明,45分钟时间,基本上是按“讲——练——讲——练——总结”这个模式,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0分钟左右,学生模仿练习15至20分钟,教师再利用5分钟来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二次讲解与演示,学生再练习8分钟,余下的时间教师抓住重点进行总结和拓展。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控,保证学生能学、能练、能巩固,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探究活动和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允许他们产生不同的认知或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完成任务。
例如,在完成“Word文档中文本块的选择与位置调整”的任务时,学生有的使用剪切法,有的使用选种拖动法,有的配合Shift键等等。在“文件夹的复制”任务中,菜单法、工具按钮法,Ctrl C组合键法……不一而足。
教师要力戒“一言堂”,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空间内构建知识、掌握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正确运用多元智能的话,可谓效益颇丰,它不但避开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转向由学生来主导课程的进行,学生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并在准备与设计的过程中不断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而且每一组多元的呈现方式,对班上其余的同学而言可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某个学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必会更努力地表现自己的某项智能,因此它还具有激励的作用。
四、灵活运用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设计,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地巩固、提高、深化课堂知识。设计任务的目的是有效地巩固、提高、深化课堂知识,以使其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任务设计还应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并分解成具有环环相扣、一定难度梯度的小任务。但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有缺陷,学生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小组合作是经常被提到的,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会帮助学习,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但是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不能独自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