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情绪、人格特征等心理社会因素与中青年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80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为干预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干预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及一般情况和冠心病知识的问卷调查。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生理指标、疾病知识、平均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心身症状改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