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还应该注意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思维能力实验教学
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鉴别诊断,从而找出主要矛盾加以解决的能力。这是临床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鉴别一个医师医疗水平高低的关键,也是评判一所医学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它既是我们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又是临床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在2007级临床专业的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改革探索,改革了实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一、方法和手段
1.改革实验内容,增强实验针对性
(1)删减免疫学部分陈旧内容,增加临床新方法
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使得敏感性、特异性较低的免疫学诊断方法逐渐被临床检验所淘汰,因此在实验内容设计时,删减陈旧过时内容,增加临床采用的新方法,可直接缩短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距离。具体做法是:将凝集反应中的间接凝集抑制法妊娠诊断试验改为免疫标记技术的层析法;将沉淀反应中环状沉淀和琼脂扩散改为多媒体示教;将凝集法鉴定细菌和间接凝集法中的抗“O”试验、类风湿因子测定作为重点操作内容。
(2)重新组合、编排微生物学部分实验内容
为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对实验内容编排做了调整,将皮肤消毒试验和咽喉部细菌检查试验提到革兰染色之前,和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安排在一起。经过培养,长出来的细菌作为革兰染色的材料,同时对此菌做药敏试验。这样安排既教会了学生细菌形态学和生理学常规检查方法,又让学生熟悉了临床细菌检验的一般程序。检验标本来自学生自身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3)按专业要求合理设计各专业实验内容
在编排实验内容时,我们根据各专业的大纲要求,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合理设计了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如护理专业设计的是手指上细菌的检查,包括分离培养、革兰染色。增加了空气中细菌数检查,紫外线杀菌的效果观察,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观察;临床专业实验内容重点放在疾病的诊断上,如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抗“O”试验、乙肝五项检测和药敏试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用齿垢作为革兰染色材料,各论部分增添了口腔厌氧菌检查。
2.围绕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参与主动性
(1)根据实验教学目标,设计自主性实验
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设计自主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培养基,把自己的手指及口腔中的牙垢的病材进行自己接种培养,自我观察,自我鉴定。这样,学生不但了解到了细菌在人体中分布,而且看到了自身体表都有哪些细菌的存在,提高了学生对消毒灭菌的重要性的认识。因为是自身细菌的检查与培养,更加提高了学生兴趣性。结果证明,实验小组把一些必要的试验(紫外线杀菌试验、消毒与灭菌试验、革兰氏染色试验)穿插在系列试验中进行,重点突出,目的明确,步骤清晰,便于学生预习、自学试验操作。
(2)成立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成立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兴趣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一些包括所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灭菌、检测结果的观察、分析,实验完成后材料的后处理和玻璃仪器的清洗等工作。客观上去除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提高了学生主动猎取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强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改变了过去教师做示教,学生全围在教师身边看,但要看清楚教师的正规操作方法是很困难的。对兴趣小组学生开放了微生物实验室。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学生们都是安排大块的时间来实验室做实验,实验指导教师随时进行指导。通过该综合大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临床病原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也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如培养基的配制,灭菌锅的使用,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培养,革兰氏染色,抗体的制备等技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把所学基本技术连贯起来用于实际工作中。
3.仿真实验教学
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病例分析,不但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临床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实验教学手段可以有力地提高学生的“三会”能力,即“会开化验单、会看化验单、会分析和应用化验结果”。具体做法是深入教学医院精心挑选适合教学目标的临床病例,在做实验前供学生讨论,自主设计仿真实验。如我们从临床医院取一部分病人标本培养未知细菌标本,让学生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分离培养方法,自己接种、培养、鉴定、报告。让学生不但掌握鉴定要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另外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提问,使用表述和反馈等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甚至请患者进课堂讲授亲身经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效果评价
实验教学结束后,我们以试卷和操作两种形式在学生中进行了实验效果测评(表1),四个班共156人参加了测评考核。对照班学生在试验测评中实验动手能力方面比较差,测试成绩平均分为64.5分,39%的学生连最基本的高压灭菌锅的使用都不太会,由于在病原微生物学的实验课中,实验教师边讲边做,个别同学动手操作,多数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到实际用时不会操作,需要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时更不知如何下手。而实验班的学生平均测试成绩为92.5分,96%的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微生物试验的基本操作。对实验班及对照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学生的实验课试卷平均分、操作及格率分别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见表1)。 表12007级临床专业教学改革结果对比(-x±s)
对照班和实验班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从测评考核情况看,实验班绝大多数同学对该类实验积极性高,主动认真,对他们实验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基本掌握了病原性微生物实验方法及结果判断,而对照班仅仅对微生物有所了解,印象不深刻。
三、讨论
我们认为,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开展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这次综合实验,在学生中全面开展综合性系列实验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综合实验时间长,学生分散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同时必须有教师指导,因此指导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实验所需低耗材料如药品等消耗多,用量明显增大。根据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减少基本实验中与改革实验相同的部分;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由同学轮流进行,即每次由一个小组把全班的一部分实验材料准备好,下一小组再准备另一部分实验所需材料,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减少了实验所需药品等材料的浪费。
总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教学规律与特点,调整教学内容,设计仿真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因此在基础医学实验中,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覃汝天,蒋诗颖.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华夏医学,2007,20(03).
[2]范玲,邹丽颖.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李林珂,窦会娟,孙连海等.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
[4]李宇.诊断学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
[5]倪晶晶,陶冬英.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
[6]温晓艳,郑文芝,李萍等.病例结合式实验教学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
[7]丁义玲,夏鹏.探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规律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J].中国实用医药,2009,(15).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课题(2007-JKGHAG-263)。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思维能力实验教学
临床思维能力,是医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鉴别诊断,从而找出主要矛盾加以解决的能力。这是临床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鉴别一个医师医疗水平高低的关键,也是评判一所医学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它既是我们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又是临床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在2007级临床专业的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改革探索,改革了实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一、方法和手段
1.改革实验内容,增强实验针对性
(1)删减免疫学部分陈旧内容,增加临床新方法
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使得敏感性、特异性较低的免疫学诊断方法逐渐被临床检验所淘汰,因此在实验内容设计时,删减陈旧过时内容,增加临床采用的新方法,可直接缩短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距离。具体做法是:将凝集反应中的间接凝集抑制法妊娠诊断试验改为免疫标记技术的层析法;将沉淀反应中环状沉淀和琼脂扩散改为多媒体示教;将凝集法鉴定细菌和间接凝集法中的抗“O”试验、类风湿因子测定作为重点操作内容。
(2)重新组合、编排微生物学部分实验内容
为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对实验内容编排做了调整,将皮肤消毒试验和咽喉部细菌检查试验提到革兰染色之前,和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安排在一起。经过培养,长出来的细菌作为革兰染色的材料,同时对此菌做药敏试验。这样安排既教会了学生细菌形态学和生理学常规检查方法,又让学生熟悉了临床细菌检验的一般程序。检验标本来自学生自身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兴趣。
(3)按专业要求合理设计各专业实验内容
在编排实验内容时,我们根据各专业的大纲要求,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合理设计了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如护理专业设计的是手指上细菌的检查,包括分离培养、革兰染色。增加了空气中细菌数检查,紫外线杀菌的效果观察,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观察;临床专业实验内容重点放在疾病的诊断上,如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抗“O”试验、乙肝五项检测和药敏试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用齿垢作为革兰染色材料,各论部分增添了口腔厌氧菌检查。
2.围绕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参与主动性
(1)根据实验教学目标,设计自主性实验
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设计自主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培养基,把自己的手指及口腔中的牙垢的病材进行自己接种培养,自我观察,自我鉴定。这样,学生不但了解到了细菌在人体中分布,而且看到了自身体表都有哪些细菌的存在,提高了学生对消毒灭菌的重要性的认识。因为是自身细菌的检查与培养,更加提高了学生兴趣性。结果证明,实验小组把一些必要的试验(紫外线杀菌试验、消毒与灭菌试验、革兰氏染色试验)穿插在系列试验中进行,重点突出,目的明确,步骤清晰,便于学生预习、自学试验操作。
(2)成立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成立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兴趣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一些包括所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包扎、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灭菌、检测结果的观察、分析,实验完成后材料的后处理和玻璃仪器的清洗等工作。客观上去除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提高了学生主动猎取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强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改变了过去教师做示教,学生全围在教师身边看,但要看清楚教师的正规操作方法是很困难的。对兴趣小组学生开放了微生物实验室。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学生们都是安排大块的时间来实验室做实验,实验指导教师随时进行指导。通过该综合大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临床病原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也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如培养基的配制,灭菌锅的使用,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培养,革兰氏染色,抗体的制备等技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把所学基本技术连贯起来用于实际工作中。
3.仿真实验教学
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病例分析,不但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临床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实验教学手段可以有力地提高学生的“三会”能力,即“会开化验单、会看化验单、会分析和应用化验结果”。具体做法是深入教学医院精心挑选适合教学目标的临床病例,在做实验前供学生讨论,自主设计仿真实验。如我们从临床医院取一部分病人标本培养未知细菌标本,让学生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分离培养方法,自己接种、培养、鉴定、报告。让学生不但掌握鉴定要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另外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提问,使用表述和反馈等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甚至请患者进课堂讲授亲身经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效果评价
实验教学结束后,我们以试卷和操作两种形式在学生中进行了实验效果测评(表1),四个班共156人参加了测评考核。对照班学生在试验测评中实验动手能力方面比较差,测试成绩平均分为64.5分,39%的学生连最基本的高压灭菌锅的使用都不太会,由于在病原微生物学的实验课中,实验教师边讲边做,个别同学动手操作,多数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到实际用时不会操作,需要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时更不知如何下手。而实验班的学生平均测试成绩为92.5分,96%的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微生物试验的基本操作。对实验班及对照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学生的实验课试卷平均分、操作及格率分别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见表1)。 表12007级临床专业教学改革结果对比(-x±s)
对照班和实验班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从测评考核情况看,实验班绝大多数同学对该类实验积极性高,主动认真,对他们实验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基本掌握了病原性微生物实验方法及结果判断,而对照班仅仅对微生物有所了解,印象不深刻。
三、讨论
我们认为,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开展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这次综合实验,在学生中全面开展综合性系列实验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综合实验时间长,学生分散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同时必须有教师指导,因此指导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实验所需低耗材料如药品等消耗多,用量明显增大。根据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下列措施:减少基本实验中与改革实验相同的部分;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由同学轮流进行,即每次由一个小组把全班的一部分实验材料准备好,下一小组再准备另一部分实验所需材料,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减少了实验所需药品等材料的浪费。
总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教学规律与特点,调整教学内容,设计仿真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因此在基础医学实验中,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覃汝天,蒋诗颖.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华夏医学,2007,20(03).
[2]范玲,邹丽颖.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李林珂,窦会娟,孙连海等.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
[4]李宇.诊断学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
[5]倪晶晶,陶冬英.案例教学法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
[6]温晓艳,郑文芝,李萍等.病例结合式实验教学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
[7]丁义玲,夏鹏.探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规律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J].中国实用医药,2009,(15).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课题(2007-JKGHAG-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