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社会里的捷径与赌博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74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篇题为《盘点贪官教子名言:刘铁男教子“要学会走捷径”》的报道说,“小的时候每次我爸骑车带我去奶奶家都不走大路,都串胡同,跟我说这样近,做人要学会走捷 径……一定要有出息,要做人上人,这样才能过得好,才能受人尊重。”刘铁男给儿子的指道教育,就是“做人上人”。
  毋庸讳言,不少家长给孩子的也是这种未必对孩子有好处的成功教育。通往人上人目的地的“成功捷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走通了才可以叫捷径,而走不通则会是将人引入歧途的歪门邪道。成功或失败可以倾刻逆转。因此,走捷径带有“赌”的意味。这就像许多人都想走买彩票的捷径来发大财,而真正能幸运中奖的却永远是凤毛麟角。
  传统道德讲究“一步一个脚印”的渐进成功,因为这种成功也是一个培养良好品质和能力的过程,如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里所说,“一个人靠自己一点一点走向财富和权力,在长期的努力过程中,他养成了谨慎和克制的习惯,可以终生受惠。”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过程,而不是某个令人可以自鸣得意的结果。
  对今天那些提倡和寻找“捷径”的人们来说,以往那种“一步一个脚印”“欲速则不达”的教育已经被视为迂腐和过时。一个社会里这样的人越多,就越会盛行走捷径的风气,也会越容易形成普遍的赌徒心态。无论是做人,还是在商场或官场上,走捷径的投机取巧都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成功。
  对“捷径的成功”有两种批评,一种是批评“捷径”的投机钻营、不择手段和功利主义,捷径本身就是一种对社会和道德规范的逾越和破坏。因此,就算走通了捷径,达到的目的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第二种是批评“捷径”导向的不过是一种庸俗势利的“幸福”,它永远不可能是提升人类精神境界的那种真正的幸福。美国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格曼说,“以为我们可以借助捷径,而不是个人的力量和美德来取得幸福、快乐、欢喜、舒适、欢欣,这样的想法会让你加入到那个发了大财却精神贫瘠的人群中去。”
  这两种批评与对“成功赌博”的两种批评是对应的。对赌博的第一種批评是,赌博不只是一种非常靠不住,而且是一种有严重道德缺陷的发财手段。它使人变得好逸恶劳、投机取巧,只想不劳而获、碰运气发财。它败坏社会勤劳致富、量入为出的劳动伦理。美国文学教授莱肯(Leland Ryken)对此写道,“清教徒禁止在星期日的一切娱乐和任何时候的机遇性游戏、赌博、逗熊游戏、赛马、酒馆或周围的保龄球赛,不是因为他们反对娱乐,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活动的本质是有害和不道德的。”
  第二种批评是,就算是靠赌博一时发了财,这种“成功”也是毒药,它让人变得越加贪婪,深陷于不能自拔的泥沼,最后没有能真正得到幸福的。指望赌博能发财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行为。许多对赌博的研究发现,教育程度越低的人,越容易受到赌博的诱惑并参与各种各样的赌博(包括买彩票和中国的股市),至于那些沉迷于赌博的人们,赌博更是贫困的直接原因之一。
  在一个走捷径和投机取巧成为风尚和成功之道的社会里,捷径和投机取巧——无论是官员的贪腐、商人的欺诈、教授学者的弄虚作假,还是普通草民盲目狂热地投身股市——已经不再是某些人的个人品质缺陷,而成为整体环境恶化的病灶。这是一个缺乏分配正义、不能任人唯贤、诚实的劳动得不到公正报偿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成功的条件是后台、背景、“干爹”和特殊的“二代”身份地位。这个社会认可的“成就”标准是神通广大的权势和无所不能的金钱,令人既羡慕又妒嫉的“成功”代言人是耀武扬威的权贵和盛气凌人的暴发户。在这样的社会里,普通人除了眼前的利益,没有信仰,也没有长远的福祉可以指望,他们除了博眼皮子底下的机会,赌一时的运气,很少有长远发展的打算或可能。
  善走捷径的刘铁男教子“要学会走捷径”,他以为自己掌握了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成功门道,但是,毕竟人算不如天算。他的失败虽不能证明走捷径不能成功,但至少证明捷径的出路未必就是一片光明的天地。
其他文献
根據最近发表在《心臟》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经常食用巧克力会使房颤发生风险降低。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在一生中会出现房颤。经常摄入黑巧克力可使多种心脏疾病风险下降,而对于房颤,这只是一个观察性的试验。如果这一结论具有生物学意义,将为心脏疾病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改革开放初期,他临危受命,在两年之内接连主政上海、天津、北京,都是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被戏称为“灭火队员”。此后他调任农业部,贡献卓著,有人说,中国农业农村改革出了两位老人,一位是杜润生,另一位就是林乎加。  9月13日早上7点零6分,林乎加在农业部期间的秘书、农业部兽医局原局长贾幼陵接到林乎加小女儿林大建发来的短信:老爸今早4点43分去世了,走得很安详,特告。  林乎加,硕果仅存的8位原中顾委
不管共享经济企业是否还有明天,它们都已经为我们搭好了一级通往明天的台阶  前阵子闹共享经济闹得凶,这会儿没那么热闹了。“热闹”这词还用轻了,那感觉应该更近似“沸腾”。如果你还记得,那就跟现在的区块链似的。  共享经济当时是很让人大吃一惊的。街道上忽然到处出现无人看守的自行车,而且越来越多,直到泛滥。这件事从零到极限的发展如此之快固然让人吃惊,但更重要的是,“共享”的概念被普及了,“共享”的力量被看
语言是出于表意和传情的需要,并为之服务的工具。需要是发明之母,强行禁止一些新词,就会有别的新词创造出来  有一篇《别让粗鄙网语拉低文化品位》的文章提出,当前网络的热词良莠混杂,“不乏诸如‘尼玛’‘撕逼’之类格调低下、有伤风化的粗鄙化网语”。还认为,“低俗、粗鄙的网络词汇大行其道,不仅对汉语的纯净和美感造成伤害,也大大拉低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品位”。因此,必须“捍卫汉语言文化的圣洁,需要人们对网络用语去
俄谚云:“站在河边久了,敌人的尸体终究会从你面前流过。”过去觉得简单粗暴,此时看来,倒不无历史穿透力  古老的中亚铁路,自20世纪初开始运营,曾连接起沙俄与中亚,至今已有100多年。  凌晨3时,新款“阿斯塔纳”号列车静静地停靠在阿克托别火车站。因为是夜间出发,我们选择了相对舒适的卧铺车厢,票价11000坚戈,折合人民币约220元。  登上列车,才发现这节车厢类似于中国火车的软卧,只不过每间包厢只
或不期而遇,或静观自得,没有刻意的行程,没有必读的书单,可以各种耽溺,也可以随时抽离  如今我们可以说是进入了全民观日时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合适的距离、多少有点“同文同种”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亲近感,以及精神和物质的消费升级时代对先行者的各种需求,都令旅日和观日以巨大的规模和频率成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日常剧目。  正如有多少种人生,就有多少种旅行,有多少人群,就会有多少种旅日的姿态和观日的角度。在日本旅行
入冬以来,河北、陕西、山西均传出天然气供应不足而令民众无法取暖的消息。  天然气什么时候这么重要了?这还得从治理雾霾说起。官方调查显示,一吨散煤燃烧的污染排放量是火电的5~10倍,进入冬季后,京津冀55%左右的污染源都来自散煤燃烧。  为此,北京率先实行“煤改气”——减少或禁止烧煤,改为使用天然气。实施八年,北京“煤改气”得到舆论一致好评,被看作是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一环。随着北京经验的推广,河北等地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读到一篇文章《医保最大的恶,是让每个善良的医生不得不去作恶!》。文章说:“医生的工作可以总结为治病救人。可现实并非如此,有时候我們已经不得不像个会计家、谋略家,甚至是‘恶人’一样与患者、与家属、与领导、与医保政策斗智斗勇。”  文章的逻辑似乎是,医生原本是善良的,因为他们所做的是一件纯粹利他的事情:治病救人。但是,医保制度使得原本善良的医生涉入到经济利益关系中去,而且,这
大部分自行車没有后视镜,这让经常需要急转弯的骑行者感到麻烦。这款臂戴后视镜号称世界第一,让骑行者可以摆脱车型和车把对传统后视镜的限制,更轻松地确认后方的交通情况。
记载“北大精神”的文字已经很多,它承载了许多人对于“文人风骨”和“大师风范”的想象,常以传说和轶事的形式流行。同时,它又是人们得以援引和利用的资源,每每在紧张关头,提供审视现实的入口和批判現实的合法性。《北大120年精神史》的采写操作过程中,对于种种神话的祛魅和对于现实的关涉变得尤为重要。  在查阅了大量的日记、报刊和史料之后,我与历史现场的距离在慢慢缩短,但仍然无法断言这些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