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下皱襞成形术初探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668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使纤瘦型女性隆胸后的乳房外形更为逼真。

方法

选原乳房体积单侧小于70ml的15例求术者,在隆胸的同时,合理设计胸大肌下分离间隙,利用上提、固定乳房下分组织的方法重建乳房下皱壁。

结果

经6~12个月随访,效果良好。

结论

该方法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易行,表面不留痕迹,效果逼真持久,易被广大施术者及受术者接受。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康宁克通和干扰素α-2b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是否通过PDGF途径。方法对6例增生性瘢痕同一个体分区域同时局部注射康宁克通或干扰素α-2b后3天及7天的PDGF BB mRNA原位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①康宁克通或干扰素α-2b在局部注射后7天增生性瘢痕的PDGF BB mRNA表达强度比未注射区均明显减少(P<0.01),但局部注射后3天表达强度与未注射区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
期刊
期刊
目的大多数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者的鼻中隔都有不同程度的偏斜畸形,对外鼻形态以及通气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文中就如何矫正进行研讨。方法首先对畸形的鼻中隔复位,然后采用旋转推进与悬吊术矫正鼻翼软骨的畸形,最后施鼻、唇部软组织整形。结果1994~1995年共矫治12例,随诊3~12个月,近期效果良好。结论鼻中隔畸形的矫治应视为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手术效果的持久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期刊
目的报道足背动脉内侧筋膜支为蒂的足内侧皮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对足内侧区皮肤筋膜血供的进一步观测,发现足背动脉内侧筋膜支恒定,为该区的重要血供来源。据此设计了可达10cm×8cm的足内侧皮瓣。临床用于修复足背、踝部、前足、小腿下端及手部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供区损害轻。结论足背动脉内侧筋膜分支是足内侧皮瓣的可靠血管蒂。该皮瓣是修复足背、踝部、小腿下端及前足软组织缺
期刊
目的观测猪臀部游离与岛状皮瓣继发性缺血耐受时间。方法臀部岛状皮瓣与游离皮瓣2小时原发性热缺血,12小时再灌注,0、2、4、6、10小时继发性热缺血,7天后测定皮瓣存活率。结果岛状皮瓣可耐受10小时继发性缺血,无皮瓣坏死。游离皮瓣坏死发生率依继发性缺血时间0、2、4、6、10小时为0、10%、50%、80%、100%。另一组实验中,用15μm微球测量两种皮瓣4小时继发性缺血后皮瓣血流,8个血运障碍的
目的观察去除多厚的真皮组织及其内的毛囊毛发才不至于再生。方法以五指山小型猪为实验对象,去除不同厚度的真皮组织及其内的毛囊观察猪毛的再生情况,并根据其结果在临床上去除一定厚度的头皮真皮组织及毛囊。结果去除2/3的真皮组织及其内的毛囊可阻止猪毛再生。1995年1月至19%年12月,对62例患者,根据不同年龄去除1/4~2/5的真皮组织及相应的毛囊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手术去毛法是一简单、有效、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