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其他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理论性较强。对于初次接触哲学知识的高中生来说,他们会觉得晦涩、难懂。
关键词:哲学;方法;故事;实践
G633.2
面对具有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理论性较强的哲学学科,对于初次接触哲学知识的高中生来说,他们会觉得晦涩、难懂。如何让哲学走进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接受哲学理论,又能从中受益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根据日常教学我总结了几个小方法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讲故事法、幽默段子法、亲身实践法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起到激发学生思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效果,在哲学课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讲故事法,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的道理,可能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读书,但所有的学生一定都喜欢听故事。古今中外的故事通常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从故事中,学生可以品读、体会丰富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能锻炼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从中受益。比如在学习唯心主义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贝克莱。贝克莱是英国18世纪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即人们认识的对象就是观念,观念之外没有任何事物,如我们看到圆的形状、红的颜色、嗅到香的气味,把这些感觉集合起来,就用苹果这个名词来代替他,并把它当作一个单独的物来看待,由此,他得出结论“物是观念的集合”,一切事物存在于人們的观念之中。简单的说,花开是因为你看到花开了,所以花开。月圆是因为你看到月圆了,所以月圆,由此类推悬崖是因为你看到悬崖了,所以悬崖存在。于是有一次,别人问他:“贝克莱先生,假设您站在悬崖边上,闭上您的眼睛,您敢纵身一跃吗?”结果,贝克莱哑口无言。听了这个小故事学生们哄堂大笑,由此,我们认识到唯心主义的荒唐性,不科学性,形成对唯物主义的认同。起到了单纯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
讲故事也要与时俱进。我们所讲故事也不是仅仅局限于以前古老的故事,也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或发生国事、家事、天下事,还可以网络、QQ、微信、微博上的一些心灵鸡汤、网络段子。这些文化形式有时在一定程度包含了一定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比如在学到《人生价值》的内容时。我给学生分享了一个网络段子:有位木匠砍了三棵树,把它做了三个木桶,一个装粪,叫粪桶,众人躲着,一个装水,叫水桶,众人用着。一个装酒,叫酒桶,众人品着。桶是一样的,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就不同。人生亦是如此!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由此学生很容易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做“粪桶”做“水桶”“酒桶”。
在学到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特点时,用这么一个小幽默:绵羊,猪、奶牛同样被关在牲畜栏里,猪被主人逮着时嚎啕大叫,绵羊、奶牛笑话他,小猪回答:捉你们是要你们的毛和奶,捉我是要我的命啊,完全是两回事。由此,引发学生思考: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价值判断和选择也不同,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对待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由此,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处事的道理。
哲学理论的抽象性、概括性,使得一些理论难于理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做一做,试一试的方法达到对某个问题的深刻理解。鲁迅说“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所以,有些枯涩难懂的理论。在做一做、试一试下会轻松解决。比如,在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时,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意识并不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实践这一环节才能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效果。这一点,对初学《生活与哲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随意拿一只钢笔,圆珠笔,一本书或者一只粉笔。比如拿起钢笔来,老师问:“我想让这个这个钢笔帽打开,怎么办呢?不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吗?我们来看,老师要发挥我意识的能动作用了,现在我在想呢,我在想、我一直在想钢笔帽开吧、开吧,我的意识一直想把钢笔帽打开,同学们看,笔帽开了吗?”学生笑了说:“没开,光想怎么会开呢?”,教师:“那么谁有办法把这个钢笔帽弄下来呢?坐在最前面的同学实在看不下去了,拿过钢笔就把钢笔帽拔了下来。学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所顿悟,随即教师点拨,由此可见,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实践这一环节才能起作用。同时,点拨学生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阻碍作用,因此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哲学课教学教学法可以灵活多样,实施策略并不是统一的、固定不变的。只要教师坚定不移地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就能吸引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指导生活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春容.情境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 02
[2]王侃.初探案例教学法.福建电脑. 2007.03
[3]黄晶晶.“案例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教通讯; 2005
关键词:哲学;方法;故事;实践
G633.2
面对具有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理论性较强的哲学学科,对于初次接触哲学知识的高中生来说,他们会觉得晦涩、难懂。如何让哲学走进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接受哲学理论,又能从中受益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根据日常教学我总结了几个小方法
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讲故事法、幽默段子法、亲身实践法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起到激发学生思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效果,在哲学课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讲故事法,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的道理,可能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读书,但所有的学生一定都喜欢听故事。古今中外的故事通常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从故事中,学生可以品读、体会丰富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能锻炼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从中受益。比如在学习唯心主义的时候,我给学生讲了:贝克莱。贝克莱是英国18世纪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即人们认识的对象就是观念,观念之外没有任何事物,如我们看到圆的形状、红的颜色、嗅到香的气味,把这些感觉集合起来,就用苹果这个名词来代替他,并把它当作一个单独的物来看待,由此,他得出结论“物是观念的集合”,一切事物存在于人們的观念之中。简单的说,花开是因为你看到花开了,所以花开。月圆是因为你看到月圆了,所以月圆,由此类推悬崖是因为你看到悬崖了,所以悬崖存在。于是有一次,别人问他:“贝克莱先生,假设您站在悬崖边上,闭上您的眼睛,您敢纵身一跃吗?”结果,贝克莱哑口无言。听了这个小故事学生们哄堂大笑,由此,我们认识到唯心主义的荒唐性,不科学性,形成对唯物主义的认同。起到了单纯说教所达不到的效果。
讲故事也要与时俱进。我们所讲故事也不是仅仅局限于以前古老的故事,也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或发生国事、家事、天下事,还可以网络、QQ、微信、微博上的一些心灵鸡汤、网络段子。这些文化形式有时在一定程度包含了一定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比如在学到《人生价值》的内容时。我给学生分享了一个网络段子:有位木匠砍了三棵树,把它做了三个木桶,一个装粪,叫粪桶,众人躲着,一个装水,叫水桶,众人用着。一个装酒,叫酒桶,众人品着。桶是一样的,因装的东西不同命运就不同。人生亦是如此!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由此学生很容易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做“粪桶”做“水桶”“酒桶”。
在学到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特点时,用这么一个小幽默:绵羊,猪、奶牛同样被关在牲畜栏里,猪被主人逮着时嚎啕大叫,绵羊、奶牛笑话他,小猪回答:捉你们是要你们的毛和奶,捉我是要我的命啊,完全是两回事。由此,引发学生思考: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价值判断和选择也不同,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对待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由此,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处事的道理。
哲学理论的抽象性、概括性,使得一些理论难于理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做一做,试一试的方法达到对某个问题的深刻理解。鲁迅说“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所以,有些枯涩难懂的理论。在做一做、试一试下会轻松解决。比如,在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时,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意识并不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实践这一环节才能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效果。这一点,对初学《生活与哲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随意拿一只钢笔,圆珠笔,一本书或者一只粉笔。比如拿起钢笔来,老师问:“我想让这个这个钢笔帽打开,怎么办呢?不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吗?我们来看,老师要发挥我意识的能动作用了,现在我在想呢,我在想、我一直在想钢笔帽开吧、开吧,我的意识一直想把钢笔帽打开,同学们看,笔帽开了吗?”学生笑了说:“没开,光想怎么会开呢?”,教师:“那么谁有办法把这个钢笔帽弄下来呢?坐在最前面的同学实在看不下去了,拿过钢笔就把钢笔帽拔了下来。学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所顿悟,随即教师点拨,由此可见,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实践这一环节才能起作用。同时,点拨学生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阻碍作用,因此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哲学课教学教学法可以灵活多样,实施策略并不是统一的、固定不变的。只要教师坚定不移地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就能吸引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指导生活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春容.情境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 02
[2]王侃.初探案例教学法.福建电脑. 2007.03
[3]黄晶晶.“案例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教通讯;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