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战争、家庭:《月光狂想曲》的后后现代创伤叙事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iw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美国犹太裔作家迈克尔·夏邦出版了新作《月光狂想曲》.作品体现了美国后后现代小说的典型特征,将家庭作为言说及传递创伤记忆的空间,沿用非自然、碎片化、自反性及历史重访等后现代叙事策略复现人物的生命故事.作品将创伤置于历史之维、个体之维、家庭之维等进行深度透视,探索了人物的个性化大屠杀创伤与战争创伤的形式、形成机制、言说方式、应对策略及代际传递等,颠覆了大屠杀小说的创伤疗愈书写,重新审视创伤对个体命运、家庭关系及生存状态的影响,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后后现代犹太创伤叙事艺术,书写了一部当代犹太家世小说.
其他文献
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三个高女人》兼容不同形式的年龄身份,即年龄推移、错位与跨越.在他的笔下,三人合一的创作技法展现出年龄分层之间的联结与断裂,年龄特征同相应的年龄阶段解绑,成为旅居其他阶段的漂浮之物.因此,老化不再是老年群体独属的经验,它渗透于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而身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会受此影响,呈现异于年龄规范的的行为举止与思想内涵.
赛珍珠拥有中美双重文化背景,却难以被任何一方完全接受,一生都在努力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小说创作来思考文化身份问题.本文结合赛珍珠的生平,从文化身份的视角分析《大地三部曲》第三部《分家》中王源的文化身份的三次嬗变,即处于异质文化中遭遇的文化身份的冲突、回国后身份的失落及之后通过融合中西文化完成自我文化身份的建构,揭示赛珍珠藉此表达的理想的文化身份建构理念,以期对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启示.
英美文学的人文学科属性决定了英美文学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生相长、天然契合.立足课程思政内涵,探索英美文学课程的思政改革路径,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英美文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符合我国新时代“三全育人”战略的客观要求.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展开中西文化对比、加强批判性教学等尝试手段,帮助学生拓宽文学批评视野、树立中国文化自信,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勇于质疑求真的创新性人才,不只从理论层面为英美文学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了思路,也从实践层面实现了英美文学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资源的有效融合;不仅彰显了英美文学课程的思政育人
《小猪佩奇》是一部受到全世界低龄幼童欢迎的动画片,随之衍生出的动画故事绘本也风靡世界.在中国,《小猪佩奇》的动画片和绘本,凭借有趣欢快和积极向上的内容、简洁的造型、丰富的想象力等优点,在2~5岁的学前儿童及其家长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小猪佩奇》的成功对我国这一类型读物的出版创作很有启发.文章介绍我国原创读物发展现状,并结合《小猪佩奇》这一IP大获成功的因素,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值得借鉴的理念和方法,旨在为原创启蒙读物的创作与出版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我国的原创启蒙读物立足低幼群体,明确年龄分级;创作也考虑市场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约定俗成的批评概念,指20世纪上半叶英美两国属于现代主义的诗人、诗歌作品和诗歌理论,亦可理解为一场诗歌运动”(董洪川2).自改革开放后,国内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就未曾中断过,学者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整体层面或这一流派中的诗人个体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丰富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内涵.但是,“过去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主要侧重对其语言创新、形式试验等内在性进行考察,或者考察它与文学传统的断裂或接续,而缺乏对这个波澜壮阔的文学运动与这场运动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
期刊
利用并矢格林函数方法解决电磁场工程问题关键是构造并矢格林函数.基于圆柱坐标系中具有离散本征值的矢量波函数,研究圆柱波导系统中并矢格林函数的产生机理,通过构建圆柱腔驻波矢量波函数,依据散射叠加原理将圆柱波导并矢格林函数应用于圆柱腔系统,推证出圆柱腔系统的第一类电型并矢格林函数,并就其谐振问题做了分析.该研究结论可为DGF方法处理圆柱腔等电磁场边值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史记》二家注本在晚唐时期就已经萌芽.北宋时,曾经出现过一些注家各异的二、三家注本《史记》写本.两宋之际,《史记集解索隐》二家合注写本的形式和体例在经历长久的探索期之后稳定下来并形成刻本.历史上最早的《史记集解索隐》二家注刻本并非学界一般以为的南宋乾道七年建阳蔡梦弼二家合刻本,而是一种更早的蜀刻二家注本.蔡梦弼本和其后的张杅耿秉本在编纂上的一致性,也说明了蔡梦弼本已经是《史记》二家注本的成熟形态.
《生态批评与南方研究的未来》(Ecoriticism&The Future of Southern Studies,以下简称《生态批评》)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8月出版,是美国南方研究领域重要学术成果.在前言部分,主编扎克瑞·弗农(Zackary Vernon)详述了编写背景,向读者展示了该书结构框架.收录16篇论文,根据研究内容的相关度被纳入五个子标题之下:“煤炭、石油和南方濒危景观”、“干线、道路和根茎状南方”、“农业和饮食”、“洪灾和南方水研究”、“生态反乌托邦”.总体来看,整本
期刊
先秦“语”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丰富的次生态文体,从篇章“语”体来看,存在格言体、对话体与事语体;从专书“语”体来看,又有国别体与语录体.在这种演化过程中,这些方面需引起注意:一是“事语”体的出现,二是以《国语》为代表的“国别体”的生成,三是“语”体文献与编年体的结合,这些因素为纪传体的创制先行奠基.具体言之,《史记》本纪、世家效法《左传》《国语》,列传取法《国语》,而书则取法《尚书》;此后《汉书》本纪则主要取法《春秋》,同时也融入《尚书》之因素.这表明,《尚书》《国语》《左传》乃至《春秋》与司马迁创制纪传体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文学被逼人“边缘化”境地,各种各样的“文学终结论”“文学死亡论”紧随而来,尽管这些宣言有些言过其实,但文学的衰退趋势已成不争的事实,这种现状使文学经典的地位相对有所下降,引起了文学研究者的深切忧虑和思索.近年来,无论是在我国文学研究界还是国际学界,文学经典之问题引发热议,“经典重估”之呼声不绝于耳.文学经典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学精粹的集成与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不同时代人类精神的整体面貌与文明程度的反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