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发现很多较耐阴的山野菜,是可以与玉米进行间种的。通过多年研究,探索出一套高效栽培模式——大叶芹间种玉米栽培技术,此栽培模式充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既可稳定玉米生产,又能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前提下,可增收大叶芹15 t/hm2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实践证明,在大叶芹间种玉米模式下,玉米能充分利用山野菜生产过程中的浇水与补肥带来的优越条件,并通过边际效应,使产量不减;同时在7月以后为山野菜遮光[1-3];山野菜不施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的物质,只需施用一定数量的优质农家肥,因此其病虫害很少发生,产品品质、口感基本与野生山野菜一致,而且生长整齐旺盛,商品性优于野生山野菜。该栽培模式的推广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意义重大。现将大叶芹间种玉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种子采集与处理
大叶芹的种子在9月中旬陆续成熟,采种可在9月中旬以后进行,随熟随采。采后的种子掺入3~5倍的湿沙搅拌均匀,湿沙以手握成团但不滴水为宜,放于阴凉处,每天翻动2次。上冻前(时间大约为10月末),选择不积水、透气性好的高岗地,挖深30~35 cm、宽50 cm,长度视种量多少而定的沙藏沟,将掺沙的种子装入沙藏沟至地面,覆土高出地面10~15 cm,每隔3 d左右撤去覆土,将掺沙的种子上下翻动1次,防止种子腐烂。然后再覆土10~15 cm,直至封冻为止。2月下旬,用秸秆将沙藏沟覆盖1 m厚,防止春季化冻过早致使大叶芹种子过早萌动发芽。大叶芹的种子在2 ℃以上就可萌动,如果不覆盖,4月初即清明前后,沙藏沟内的种子就可发芽,此时如果播种,4月中旬即可出苗,如遇倒春寒,出土的幼苗容易受冻害,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2整地做床
大叶芹在一般的土地上都能生长,但在平肥地上长势好,因此在地块的选择上应以有灌溉条件的平肥地为主。4月上旬,将准备种植地块内的根茬、杂草清理干净。施优质腐熟农家肥75 t/hm2,翻耕20 cm左右耕平,做成1.2 m宽、5~10 cm深、长度视地块而定的畦,两畦间距40 cm。由于大叶芹耐涝不耐旱,因此不宜做高床。
3播种
于 4月中下旬,将沙藏沟内的种子取出,筛去种子内所掺的沙子,把种子淘洗干净,沥去水分,放入盆中,上盖湿纱布进行催芽。催芽的适宜温度为25 ℃左右,每天用温水淘洗种子1次,以提高呼吸强度,2~3 d即可发芽。4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前要查看土壤墒情,如果过干,需提前2 d浇透底水,保证出齐苗。在临近出苗前进行浇水,易造成土壤板结形成硬盖,影响出苗。按行距15 cm横向开沟,沟深2 cm左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用湿种75~90 kg/hm2,覆土1 cm左右,覆土后耧平畦面,轻轻镇压,盖上地膜;也可在畦面上覆盖秸秆、松针等覆盖物0.5~1.0 cm。5~7 d出苗,此时应撤下地膜、秸秆、松针等覆盖物。于5月1日左右间种玉米,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每畦种1行,种在畦边上,株距15 cm,保苗量为4.05万株/hm2。玉米不仅能充分利用边际效应,确保产量不减,而且能为大叶芹起到遮光保湿作用。
4田间管理
大叶芹幼苗不耐晒,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遮上50%透光率的遮阳网,先在畦两侧每隔2~3 m各钉1根1 m高的木桩,将遮阳网绑在木桩上。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松土、锄草,一般需每20 d左右进行1次。间苗应在苗高3~5 cm时进行,按4 cm×15 cm左右的株行距留苗,保苗166.5万株/hm2。根据苗情及土壤墒情,3~5 d浇灌1次水。 7月下旬,玉米的长势已可为大叶芹遮光,此时将遮阳网撤下。10月上旬适时收获玉米[4-5],一般可收获玉米9 t/hm2左右。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木桩 、秸秆,保留玉米根茬,第2年在根茬的另一侧种植玉米。经过1年对大叶芹浇水与补肥,可促进玉米根茬自然腐烂成为补充肥料。当年若去除玉米根茬会给大叶芹种苗带来破坏。
5翌年田间管理
3月下旬,清理干净大叶芹畦面上的落叶杂草,均匀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75 t/hm2,施肥后浇水。4月初即清明前后大叶芹即可出苗,出苗后需每隔20 d左右松土、锄草1次。根据苗情及土壤墒情,7 d左右浇1次水。5月1日左右,在畦的一侧间种玉米,玉米根茬的另一侧株距15 cm,保苗4.05 万株/hm2 [6]。7月中旬,大叶芹开始开花,8月中旬以后开的花要及时摘除,因为此时开的花不能正常成熟,且消耗大量营养。9月中旬,大叶芹的果实开始成熟,分批将成熟的大叶芹果实采下,晾干后装入纱布袋,存于通风、干燥处,可采干种子120 kg/hm2(折合湿种子375 kg/hm2)。
6采收大叶芹
于 播种的第2年后对大叶芹进行采收,大叶芹可连续多年采收。每年5月上旬,大叶芹可长至30 cm高,此时贴紧地面割取大叶芹茎叶,捆把上市,每年可采收1次,可产鲜大叶芹1.5 t/hm2左右。采收后要浇透水,促进大叶芹再次萌发。
7参考文献
[1] 李淑兰.做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关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91,107.
[2] 龚金荣,罗国庆,李云.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50.
[3] 张运锋,黄光和,樊应虎,等.楚雄地区玉米新品种试验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10(8):24-25.
[4] 王联星,肖伟.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75,169.
[5] 陈晓刚,巴合提·夏开.有机无机复混肥在玉米上的应用示范总结[J].新疆农业科技,2010(2):25.
[6] 代东明.通辽地区玉米合理施肥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88-90,101.
1种子采集与处理
大叶芹的种子在9月中旬陆续成熟,采种可在9月中旬以后进行,随熟随采。采后的种子掺入3~5倍的湿沙搅拌均匀,湿沙以手握成团但不滴水为宜,放于阴凉处,每天翻动2次。上冻前(时间大约为10月末),选择不积水、透气性好的高岗地,挖深30~35 cm、宽50 cm,长度视种量多少而定的沙藏沟,将掺沙的种子装入沙藏沟至地面,覆土高出地面10~15 cm,每隔3 d左右撤去覆土,将掺沙的种子上下翻动1次,防止种子腐烂。然后再覆土10~15 cm,直至封冻为止。2月下旬,用秸秆将沙藏沟覆盖1 m厚,防止春季化冻过早致使大叶芹种子过早萌动发芽。大叶芹的种子在2 ℃以上就可萌动,如果不覆盖,4月初即清明前后,沙藏沟内的种子就可发芽,此时如果播种,4月中旬即可出苗,如遇倒春寒,出土的幼苗容易受冻害,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2整地做床
大叶芹在一般的土地上都能生长,但在平肥地上长势好,因此在地块的选择上应以有灌溉条件的平肥地为主。4月上旬,将准备种植地块内的根茬、杂草清理干净。施优质腐熟农家肥75 t/hm2,翻耕20 cm左右耕平,做成1.2 m宽、5~10 cm深、长度视地块而定的畦,两畦间距40 cm。由于大叶芹耐涝不耐旱,因此不宜做高床。
3播种
于 4月中下旬,将沙藏沟内的种子取出,筛去种子内所掺的沙子,把种子淘洗干净,沥去水分,放入盆中,上盖湿纱布进行催芽。催芽的适宜温度为25 ℃左右,每天用温水淘洗种子1次,以提高呼吸强度,2~3 d即可发芽。4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前要查看土壤墒情,如果过干,需提前2 d浇透底水,保证出齐苗。在临近出苗前进行浇水,易造成土壤板结形成硬盖,影响出苗。按行距15 cm横向开沟,沟深2 cm左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用湿种75~90 kg/hm2,覆土1 cm左右,覆土后耧平畦面,轻轻镇压,盖上地膜;也可在畦面上覆盖秸秆、松针等覆盖物0.5~1.0 cm。5~7 d出苗,此时应撤下地膜、秸秆、松针等覆盖物。于5月1日左右间种玉米,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每畦种1行,种在畦边上,株距15 cm,保苗量为4.05万株/hm2。玉米不仅能充分利用边际效应,确保产量不减,而且能为大叶芹起到遮光保湿作用。
4田间管理
大叶芹幼苗不耐晒,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遮上50%透光率的遮阳网,先在畦两侧每隔2~3 m各钉1根1 m高的木桩,将遮阳网绑在木桩上。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松土、锄草,一般需每20 d左右进行1次。间苗应在苗高3~5 cm时进行,按4 cm×15 cm左右的株行距留苗,保苗166.5万株/hm2。根据苗情及土壤墒情,3~5 d浇灌1次水。 7月下旬,玉米的长势已可为大叶芹遮光,此时将遮阳网撤下。10月上旬适时收获玉米[4-5],一般可收获玉米9 t/hm2左右。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木桩 、秸秆,保留玉米根茬,第2年在根茬的另一侧种植玉米。经过1年对大叶芹浇水与补肥,可促进玉米根茬自然腐烂成为补充肥料。当年若去除玉米根茬会给大叶芹种苗带来破坏。
5翌年田间管理
3月下旬,清理干净大叶芹畦面上的落叶杂草,均匀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75 t/hm2,施肥后浇水。4月初即清明前后大叶芹即可出苗,出苗后需每隔20 d左右松土、锄草1次。根据苗情及土壤墒情,7 d左右浇1次水。5月1日左右,在畦的一侧间种玉米,玉米根茬的另一侧株距15 cm,保苗4.05 万株/hm2 [6]。7月中旬,大叶芹开始开花,8月中旬以后开的花要及时摘除,因为此时开的花不能正常成熟,且消耗大量营养。9月中旬,大叶芹的果实开始成熟,分批将成熟的大叶芹果实采下,晾干后装入纱布袋,存于通风、干燥处,可采干种子120 kg/hm2(折合湿种子375 kg/hm2)。
6采收大叶芹
于 播种的第2年后对大叶芹进行采收,大叶芹可连续多年采收。每年5月上旬,大叶芹可长至30 cm高,此时贴紧地面割取大叶芹茎叶,捆把上市,每年可采收1次,可产鲜大叶芹1.5 t/hm2左右。采收后要浇透水,促进大叶芹再次萌发。
7参考文献
[1] 李淑兰.做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关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91,107.
[2] 龚金荣,罗国庆,李云.糯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50.
[3] 张运锋,黄光和,樊应虎,等.楚雄地区玉米新品种试验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10(8):24-25.
[4] 王联星,肖伟.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75,169.
[5] 陈晓刚,巴合提·夏开.有机无机复混肥在玉米上的应用示范总结[J].新疆农业科技,2010(2):25.
[6] 代东明.通辽地区玉米合理施肥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88-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