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DNA与转移性结直肠癌靶向治疗及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

来源 :实用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shiyij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耐药相关的点突变,明确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ur DNA,ctDNA)能否作为mCRC检测和耐药相关的突变分子标志物以及mCRC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对连续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药物治疗的mCRC患者多阶段ctDNA进行KRAS、BRAF和PIK3CA基因点突变动态监测,构建药物作用下的肿瘤基因突变谱变化,筛选耐药相关点突变;培养相应点突变细胞系后,通过体外细胞增殖试验(MTS法)分析细胞系的耐药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药物作用对突变丰度的影响.结果 通过临床数据分析,筛选出可能与mCRC耐药相关的点突变KRAS(G12D)、PIK3CA(H1047R)和BRAF(V600E),并纳入后续研究.选择NCI-H747、SW948和SW1417细胞系分别作为KRAS(G12D)、PIK3CA (H1047R)和BRAF(V600E)点突变的细胞系,并选用C2BBe1野生型细胞系作为本底细胞.MTS半数抑制浓度即IC50测定发现,野生型细胞系对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敏感性均较突变细胞高;经与本底细胞稀释后,西妥昔单抗组和帕尼单抗组在培养3d后突变基因相对水平均比不加药组高,不加药组均比基线组高.结论 ctDNA检测能够发现与耐药相关的点突变;KRAS(G12D)、PIK3CA (H1047R)和BRAF(V600E)点突变可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生长速度,并与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耐药相关.
其他文献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系统部署在云环境中,大大提高了企业应用服务的灵活性、弹性、扩展性和效率,浙江电网容器云平台是云计算在电力系统的典型应用.然而,云计算的弹性架构也导致企业应用的运维变得更复杂和难以监控,当前运维手段大多缺乏清晰的云上应用访问可见性,给云环境下的故障排查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故障排查方法.首先,通过层次聚类方法动态生成节点的网络拓扑结构,实时监测浙江电网容器云平台的各节点性能指标,以此作为特征向量;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搜索方法对其进行故障分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体中的硼元素含量.本实验分别选用了不同质量段、不同电离能的Li、Be、Sc、Rh、In作为内标元素,用调谐溶液优化仪器工作参数,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及污水中硼元素.通过校准曲线、检出限、精密度和回收率等方面研究内标的选择对ICP-MS测定水体中硼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标元素Li、Be能够获得更好的准确度.
对工业企业的建设项目实行“三同时”管理的行政部门有三个,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环境保护管理环境污染设施,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设施,适用的法律分别为《职业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本文拟梳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的历史变迁.目前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为2011-2018年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管理期间的名词,之前的名词为职业卫生或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三同时”.
期刊
由清华大学、浙江信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蔚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完成的面向复杂反应过程强化的微化工系统创制与工业示范项目,形成了多套万吨级工业微反应装备,在国际上引领了微化工技术的进步,获得2021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目以构建微设备和常规设备相融合的微反应系统为共性基础,在微结构元件创制、微设备与常规设备组合、微反应工艺构建和微化工系统示范4个层面开展系统创新,建成2套万吨级微反应系统、1套千吨级微反应系统,形成了国际领先的微反应技术装备.
期刊
目的 系统评价油炸食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VIP)中公开发表的有关油炸食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观察性研究,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油炸食品摄入量最高组对比最低组的RR值或OR值及其95%CI,应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效应量,并进行异质性检验、亚组分析、meta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检测.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20项研究(4项队列研究,1
目的 了解湖南省食源性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沙门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湖南省1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的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共收集到7506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生物标本,沙门菌检出率为9.75%,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占68.17%),进食场所86.61%为家庭,18岁以下人群沙门菌检出率(占58.41%)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沙门菌检出率有下降趋势(x2=126.700,P<0.001);
以智慧治水平台在浙江“五水共治”环境监测与预警、多网联调、多水融合、环境治理、环保服务等模块应用为例证,阐明大数据应用于“五水共治”的作用和意义,并对智慧环保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推进智慧治水提供参考.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浓度的方法.水样用C18固相柱萃取,以甲醇溶剂洗脱定容后,通过条件优化,确定检测波长为222 nm,流动相比例为6:4(甲醇:水),流速为0.8 mL/min,柱温度为40℃.在该条件下,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在0.05~5 mg/L范围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8,萃取水样100 mL时检出限分别为0.00002 mg/L和0.00005 mg/L,测定标准样品的准确度分别为97.4%和97.5%,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5.4%~
肺栓塞是指来源于机体的各种栓子将肺动脉或其分支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的疾病,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心血管病死因.由于急性肺栓塞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且需要通过特定的检查方法,因此该病漏诊率高.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快速地做出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方案决定了急性肺栓塞的预后.国内外研究显示,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其使用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的.本文对生物标志物在急性肺栓塞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进行简要综述.
目的 分析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的潜伏期,为其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湖南省报告的COVID-19聚集性病例资料,根据病例暴露时间和发病时间,采用中位数方法估算COVID-19的潜伏期,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暴露方式潜伏期的差异,描述3例超长潜伏期病例信息.结果 156例有确切暴露时间的确诊病例平均潜伏期7.0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53例单源一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6.0d,四分位数间距Q为5.0 d;103例多次暴露病例平均潜伏期7.5d,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