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大批90后学生进入中、高职院校,这些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学生带有浓重的时代和社会特色,而我国中、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给中、高职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职学生管理衔接构想依据,在分析中职学生管理衔接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职学生管理衔接的必要性。
关键词 中职学生 管理衔接 必要性
一、中职学生管理衔接构想提出的依据
提出中职学生管理衔接的构想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中职生选择高一级学校是教育模式所决定的
现行的职业学校教育中,绝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非一贯制的教育模式。每一个学段结束后,学生要升学、择校或就业,大量的学生到新的学校学习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这些学生在到了新的学校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往往感到不适应。如与初中相比,学习的内容、形式及学习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不仅学习的内容加深,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等都要加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校或企业的生活是中职班主任老师首先必须做好的工作。
2.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
高技能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还相当紧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通过高技能的人才掌握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就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中职阶段还很难直接培养出高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中大部分为普高生,他们的动手能力普遍要弱于中职生,高职院校要培养好高技能人才就迫切需要中职学校输送大量的具备基本功较为扎实的中级技能型学生,充分发挥院校和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亦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做好中高职学生管理的衔接是中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3.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对学校生活不适应现象。
学生到新的学校学习后往往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教导,就会发展成为适应不良,出现心理障碍。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校适应不良问题是中职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障碍,这种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学生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严重者还会出现情绪障碍、行为障碍及生理功能障碍等多种心理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这些问题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生活和适应社会。因此,在新生入校之时就应该及时进行教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校的学习和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从起始年级入手,借助于班级管理衔接的实施,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定了基础。
二、中高职学生管理衔接的基本内容
(1)生活环境和校发展史的衔接教育。学生到了新的学校后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环境。不同于初中的是高中学生大部分要住校,因此他们首先面临着如何自己照顾自己,解决最基本的吃住等生活问题。只有先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适应学校生活奠定基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学校的不适应主要是由于不能适应学校的住校生活引起的。因此,在新生入校后要及时解决他们的住宿场所、条件,同时还要及时让学生了解吃、住、学习的场所和行进路线,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独特的发展历史、值得自豪的方面。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原来的学校,在对新校的情况了解不够的情况下,心理上就难以接受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及时让学生了解本校的发展历史、学校的特点以及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新的学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自觉地接受和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2)教育方法上的衔接。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而高中阶段的管理又不同于初中。在初中阶段,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的内容较多,对学生的管理主要还是半扶半放的管理形式。中职阶段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接触这样的管理要求,学生可能有些不适应。因此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在学生一入校就让学生接受教师的全新管理模式,要做好初中与中职管理方式的衔接,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了解和掌握初中的学校和班级管理方式,可以请初中的班主任老师介绍他们在初中阶段的管理方式,也可以有重点地走访部分学生的初中班主任,了解其班级管理的措施,这样可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与初中的管理模式相衔接,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3)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衔接。中职的学习无论是在课程的内容上还是在学习的深度以及学习方法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不同。任课教师的组成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原有课程、教师的要求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认知模式,让他们一下子接受新的教师和课程往往存在着困难,这时,班主任老师要及时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工作,给学生介绍中职课程的特点、要求及学习安排,同时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提供机会,让学生尽快了解任课教师的特点、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授课方式,把新的认知内容纳入到已有的认知模式中,建立新的认知模式,这将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三、中职学生管理衔接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老师应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职教育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国家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能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就读中高职,就必须将中职的教育核心放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去。而随着大批90后学生进入中、高职院校,这些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学生带有浓重的时代和社会特色,而我国中、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给中、高职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新路子,以创新的思想促进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进展。前期要做好初中与中职管理衔接,中后期做好中职与企业、中职与高职的管理衔接,因此,中职学生管理衔接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 中职学生 管理衔接 必要性
一、中职学生管理衔接构想提出的依据
提出中职学生管理衔接的构想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中职生选择高一级学校是教育模式所决定的
现行的职业学校教育中,绝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非一贯制的教育模式。每一个学段结束后,学生要升学、择校或就业,大量的学生到新的学校学习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这些学生在到了新的学校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往往感到不适应。如与初中相比,学习的内容、形式及学习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不仅学习的内容加深,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等都要加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校或企业的生活是中职班主任老师首先必须做好的工作。
2.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
高技能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认为,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还相当紧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通过高技能的人才掌握和应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就目前的职业教育模式,中职阶段还很难直接培养出高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中大部分为普高生,他们的动手能力普遍要弱于中职生,高职院校要培养好高技能人才就迫切需要中职学校输送大量的具备基本功较为扎实的中级技能型学生,充分发挥院校和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亦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做好中高职学生管理的衔接是中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3.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对学校生活不适应现象。
学生到新的学校学习后往往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教导,就会发展成为适应不良,出现心理障碍。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校适应不良问题是中职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障碍,这种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学生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严重者还会出现情绪障碍、行为障碍及生理功能障碍等多种心理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这些问题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生活和适应社会。因此,在新生入校之时就应该及时进行教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校的学习和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从起始年级入手,借助于班级管理衔接的实施,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定了基础。
二、中高职学生管理衔接的基本内容
(1)生活环境和校发展史的衔接教育。学生到了新的学校后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环境。不同于初中的是高中学生大部分要住校,因此他们首先面临着如何自己照顾自己,解决最基本的吃住等生活问题。只有先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适应学校生活奠定基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学校的不适应主要是由于不能适应学校的住校生活引起的。因此,在新生入校后要及时解决他们的住宿场所、条件,同时还要及时让学生了解吃、住、学习的场所和行进路线,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独特的发展历史、值得自豪的方面。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原来的学校,在对新校的情况了解不够的情况下,心理上就难以接受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及时让学生了解本校的发展历史、学校的特点以及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新的学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自觉地接受和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2)教育方法上的衔接。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而高中阶段的管理又不同于初中。在初中阶段,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的内容较多,对学生的管理主要还是半扶半放的管理形式。中职阶段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接触这样的管理要求,学生可能有些不适应。因此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在学生一入校就让学生接受教师的全新管理模式,要做好初中与中职管理方式的衔接,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了解和掌握初中的学校和班级管理方式,可以请初中的班主任老师介绍他们在初中阶段的管理方式,也可以有重点地走访部分学生的初中班主任,了解其班级管理的措施,这样可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与初中的管理模式相衔接,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3)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衔接。中职的学习无论是在课程的内容上还是在学习的深度以及学习方法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不同。任课教师的组成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原有课程、教师的要求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认知模式,让他们一下子接受新的教师和课程往往存在着困难,这时,班主任老师要及时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工作,给学生介绍中职课程的特点、要求及学习安排,同时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提供机会,让学生尽快了解任课教师的特点、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授课方式,把新的认知内容纳入到已有的认知模式中,建立新的认知模式,这将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三、中职学生管理衔接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老师应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职教育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国家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能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就读中高职,就必须将中职的教育核心放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去。而随着大批90后学生进入中、高职院校,这些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学生带有浓重的时代和社会特色,而我国中、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给中、高职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新路子,以创新的思想促进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进展。前期要做好初中与中职管理衔接,中后期做好中职与企业、中职与高职的管理衔接,因此,中职学生管理衔接就显得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