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人台”音乐是源于民间、扎根泥土的民族文化瑰宝,在山西、内蒙古和河北张家口一带流传数百年,经久不衰。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大量的音乐素材被改编创作为笛曲,风靡至今,广为流传。诸多优秀的“二人台”笛曲引领了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中国笛坛。论文就“二人台”笛曲的风格把握及演奏技法需要注意的几点加以补充,以便更加准确地演奏与表达作品。
【关键词】二人台;竹笛;创作
关于二人台音乐的起源起源问题,历来都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争论。据我了解,“二人台是源起于晋陕“走西口”的移民,形成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乌兰察布市,流行并发展于蒙晋陕冀宁五省区,融民歌、舞蹈、曲艺、器乐、小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这一说法被广大学者专家所认同。
一、二人台形成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二人台艺术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二人台从业余或职业班社转入专业或专业剧团,从地摊文化转而登上舞台,从农村发展到城市,演员也从二人增至多人。目前有的剧目一出戏达到60多名演员,伴奏乐器也在原来三大件的基础上增加其它民族乐器以至西洋管弦乐器,又从其它剧种,主要是晋剧和京剧,引进成套的打击乐器和锣鼓經。服装、灯光、道具等也应有尽有。舞台上没有了男扮女装的情况,均为男女同台演出,过去的旧名称也不再使用。从此,二人台艺术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可以说,二人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大发展。
二、竹笛艺术的历史发展
笛类吹管乐器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哨,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在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也出土了一批骨笛,距今也有7500—8000年的历史。竹笛发展到唐代才加开了膜孔,在形制上也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宋元至今,伴随着戏剧的发展、竹笛被广泛运用到诸多剧种中,承担主奏或领奏的角色。
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竹笛演奏艺术魅力的真正挖掘和展现,还是建国后,1953年,冯子存先生在北京登台竹笛独奏,历史上伴奏乐器的竹笛首次以独奏的形式进行表演,并把二人台音乐精心改编成竹笛独奏曲,广泛流传在神州大地上,对二人台竹笛艺术的传播功不可没。在这一时期,还有陆春龄、赵松庭、刘管乐,他们也是竹笛演奏的领军人。这几位老前辈使竹笛由一种民间戏曲伴奏乐器变为现代舞台上的专业独奏乐器,由民间走向专业,成为了我国竹笛音乐的引路人。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民间,有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再加上生活背景、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南(陆、赵)、北(冯、刘)派演奏风格。这两种风格为以后竹笛演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二人台中的竹笛演奏艺术
竹笛是二人台中的主奏乐器之一,并在二人台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关注竹笛这一民族乐器在二人台中的重要地位出发,那么对二人台中的竹笛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搜集整理前人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之上,认识到二人台音乐中的竹笛演奏有其独特的方面。
(一)独到的演奏方法和技法
二人台乐队最初只有一支笛子,以后才加了四胡、扬琴等乐器。作为主奏乐器,之所以能给人留有风格强、地方风味浓郁的深刻印象,最主要的是它也有一套科学的演奏方法。由于二人台多在室外演出,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过硬的气功和持久力。运气的方式多为气冲式,这种运气方法是演奏者追求好的音色,使其悦耳动听的必要条件。二人台竹笛演奏不仅多用花舌,还极易在吹奏之间伴随着喉音,因为气冲式运气发音势必催发舌部运动。如此,才能使笛声飘逸,使之有不羁的气势,也能使演奏得心应手,更好的为所演奏曲目服务。
(二)竹笛的形制、持笛姿势、运指
从持笛姿势来讲,也有其特点。即上手拇指在前侧下方成顶式托住笛身;六指按孔用靠近第一指关节的指肚去按孔;六个手指都较平直伸出来开按笛孔;演奏时手指运动大多数没有离开笛孔的动作,除“飞指”技巧除外,都是手指在笛孔附近作近距离运动。由于二人台笛子演奏有大量的半孔指法,多数采用灵巧运动第一关节,使手指头前端作伸直运动、弯曲小动作来演奏半音。筒音作“6”、“3”、“4”、“7”是二人台笛子演奏常用的四种指法。几种指法中的调式主音“1”均为半孔发音,这正是二人台笛吹奏常用滑、抹音技巧的重要原因。之所以选用这四种指法,是由于戏曲考虑男女同腔表演的音域范围和只能使用一支笛子的情况所决定的。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华夏民族历数千年,各民族人民在自己所生成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独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地域性与多样性,音乐亦是如此。毋庸置疑,笛乐文化的地域性构成笛乐文化的重要属性,其演奏风格别具特色,绚丽多彩,笛子的演奏技巧是随着二人台的发展、演变而进行不断的改进变化的,我相信在今后的二人台发展中,笛子还会出现更加丰富的演奏技巧来为二人台服务。
作者简介:李浩(1984.3-),男,籍贯黑龙江省黑河市,硕士研究生,黑河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
参考文献:
[1]武永勤.谈二人台音乐是笛子的演奏艺术[J].黄河之声,2003(1):17-19.
[2]郝乃凤.二人台音乐对冯子存笛曲创作的影响[J].音乐创作,2012(12):152-154.
[3]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
[4]俞逊发,许国屏,周大成.笛子考级问答[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关键词】二人台;竹笛;创作
关于二人台音乐的起源起源问题,历来都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争论。据我了解,“二人台是源起于晋陕“走西口”的移民,形成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乌兰察布市,流行并发展于蒙晋陕冀宁五省区,融民歌、舞蹈、曲艺、器乐、小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这一说法被广大学者专家所认同。
一、二人台形成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二人台艺术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二人台从业余或职业班社转入专业或专业剧团,从地摊文化转而登上舞台,从农村发展到城市,演员也从二人增至多人。目前有的剧目一出戏达到60多名演员,伴奏乐器也在原来三大件的基础上增加其它民族乐器以至西洋管弦乐器,又从其它剧种,主要是晋剧和京剧,引进成套的打击乐器和锣鼓經。服装、灯光、道具等也应有尽有。舞台上没有了男扮女装的情况,均为男女同台演出,过去的旧名称也不再使用。从此,二人台艺术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可以说,二人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大发展。
二、竹笛艺术的历史发展
笛类吹管乐器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哨,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 在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也出土了一批骨笛,距今也有7500—8000年的历史。竹笛发展到唐代才加开了膜孔,在形制上也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宋元至今,伴随着戏剧的发展、竹笛被广泛运用到诸多剧种中,承担主奏或领奏的角色。
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竹笛演奏艺术魅力的真正挖掘和展现,还是建国后,1953年,冯子存先生在北京登台竹笛独奏,历史上伴奏乐器的竹笛首次以独奏的形式进行表演,并把二人台音乐精心改编成竹笛独奏曲,广泛流传在神州大地上,对二人台竹笛艺术的传播功不可没。在这一时期,还有陆春龄、赵松庭、刘管乐,他们也是竹笛演奏的领军人。这几位老前辈使竹笛由一种民间戏曲伴奏乐器变为现代舞台上的专业独奏乐器,由民间走向专业,成为了我国竹笛音乐的引路人。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民间,有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再加上生活背景、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南(陆、赵)、北(冯、刘)派演奏风格。这两种风格为以后竹笛演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二人台中的竹笛演奏艺术
竹笛是二人台中的主奏乐器之一,并在二人台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关注竹笛这一民族乐器在二人台中的重要地位出发,那么对二人台中的竹笛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搜集整理前人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之上,认识到二人台音乐中的竹笛演奏有其独特的方面。
(一)独到的演奏方法和技法
二人台乐队最初只有一支笛子,以后才加了四胡、扬琴等乐器。作为主奏乐器,之所以能给人留有风格强、地方风味浓郁的深刻印象,最主要的是它也有一套科学的演奏方法。由于二人台多在室外演出,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过硬的气功和持久力。运气的方式多为气冲式,这种运气方法是演奏者追求好的音色,使其悦耳动听的必要条件。二人台竹笛演奏不仅多用花舌,还极易在吹奏之间伴随着喉音,因为气冲式运气发音势必催发舌部运动。如此,才能使笛声飘逸,使之有不羁的气势,也能使演奏得心应手,更好的为所演奏曲目服务。
(二)竹笛的形制、持笛姿势、运指
从持笛姿势来讲,也有其特点。即上手拇指在前侧下方成顶式托住笛身;六指按孔用靠近第一指关节的指肚去按孔;六个手指都较平直伸出来开按笛孔;演奏时手指运动大多数没有离开笛孔的动作,除“飞指”技巧除外,都是手指在笛孔附近作近距离运动。由于二人台笛子演奏有大量的半孔指法,多数采用灵巧运动第一关节,使手指头前端作伸直运动、弯曲小动作来演奏半音。筒音作“6”、“3”、“4”、“7”是二人台笛子演奏常用的四种指法。几种指法中的调式主音“1”均为半孔发音,这正是二人台笛吹奏常用滑、抹音技巧的重要原因。之所以选用这四种指法,是由于戏曲考虑男女同腔表演的音域范围和只能使用一支笛子的情况所决定的。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华夏民族历数千年,各民族人民在自己所生成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出独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地域性与多样性,音乐亦是如此。毋庸置疑,笛乐文化的地域性构成笛乐文化的重要属性,其演奏风格别具特色,绚丽多彩,笛子的演奏技巧是随着二人台的发展、演变而进行不断的改进变化的,我相信在今后的二人台发展中,笛子还会出现更加丰富的演奏技巧来为二人台服务。
作者简介:李浩(1984.3-),男,籍贯黑龙江省黑河市,硕士研究生,黑河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
参考文献:
[1]武永勤.谈二人台音乐是笛子的演奏艺术[J].黄河之声,2003(1):17-19.
[2]郝乃凤.二人台音乐对冯子存笛曲创作的影响[J].音乐创作,2012(12):152-154.
[3]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
[4]俞逊发,许国屏,周大成.笛子考级问答[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