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入尘网中——论《奔月》的“背叛”主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奔月》篇是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中最能体现神话世俗化的创作,它取材于上古神话“羿射十日”“嫦娥奔月”等,褪去了神话的瑰丽色彩,弥漫着孤愤颓暗的情调.《奔月》篇中,“羿”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鲁迅先生重新解读,重点写了他的平庸、困顿与琐碎.让凡夫俗子也不禁感叹,落入凡俗的英雄,比起寻常人也高明不了多少.《奔月》篇的处处细节令人捧腹大笑,而笑声后又夹杂着悲怆凄凉,后羿面对一日又一日的消磨,无能为力、沉湎往昔、意志消沉,妻子的背叛、群众的背叛、年轻人的背叛,层层打击着后羿,使得后羿这位先驱者踏入悲剧人生.
其他文献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出生于新西兰惠灵顿,后随父亲工作调度来到英国伦敦。后几经波折,经济状况的急转直下使她失去了中产阶级生活特权,凯瑟琳也正式开启文学创作之旅。受苏俄文化影响,凯瑟琳的笔法近似俄国作家契诃夫、托尔斯泰。对于苏俄文化的痴迷直接反映在了其短篇小说作品《莳萝泡菜》中。《莳萝泡菜》以简单的短句“自这以后,过了六年,她又遇到了他”(曼斯菲尔德,223)为开篇,并未交代任何前因后果,带领读者走进故
期刊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24)影视作品融合了图像、声音、文字等多个模态元素,因而在分析字幕翻译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元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国产喜剧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国内上映后,广受欢迎,后期电影配有官方英文字幕,在英国、北美和澳大利亚等海外多地上映。  一、《我和我的家乡》剧中人物语言的特点  
期刊
萧红,近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饱经风霜,这形成了她看待生活的独特角度和方式,这也是萧红文学作品中悲剧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呼兰河传》是萧红的晚期巅峰代表作
期刊
普利策戏剧奖获得者苏珊·格拉斯贝尔是美国现代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剧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为美国戏剧传统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些评
期刊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欧式知识分子之一,她的欧洲式思想完全来源于其犹太人的身份背景。苏珊·桑塔格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斐然,她先后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剧本。她创作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被约翰·厄普代克收藏在了《世纪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集》中,另外,她的长篇小说《在美国》获得了三个国际性的文学奖项。除了文学创作,苏珊·桑塔格在文学评论方面也颇有建树,她在美术创作中融入了大量
期刊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对自己的这些早期代表作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由此看出鲁迅创作的文学作品的价值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深刻的思想,二是独特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而所谓“格式”或“形式”,其具体表现为作者对于一些写作技巧的运用。独特的形式也
期刊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人物永远是作品最为关键的创作元素,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作者也会创作出不同类型的人物。相较于社会中的大人物,处于社会边缘与底层的小人物往往更难描摹和刻画。德国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含很多刻画小人物的作品。本文以德国文学作品为中心,以小人物为切入点,对德国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大悲欢进行赏析。  一、小人物概念的厘定  目前,在文学作品赏析中,对小人物形象
期刊
穆旦,原名查良铮,借用杜运燮的话来说,穆旦“是第一流的诗才,也是第一流的诗人”.穆旦虽然只给我们留下了约154首诗歌,但有趣而令人惊叹的是,他有“双重”的诗歌创作,那就是
期刊
《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世界上最早的语言故事集,其中大部分故事来源于民间。此书共三百五十七篇,内容丰富,流派众多,倾向各异,时间跨度大。包含了古希腊、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关于此书的作者,说法不一,大部分学者认为此书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很可能是古希腊人长期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而伊索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伊索其人  伊索,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
期刊
林语堂读书时喜欢富家女陈锦瑞,却因门不当户不对,未与之喜结连理。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通过姚、曾、尤、牛四个家族子女的婚姻,尤以姚木兰的命运为例,传达了自身的婚姻理念,传译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婚姻观,有助于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本文就《京华烟云》中对中国传统婚姻观的传译进行了探讨。  一、中国传统婚姻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传统社会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婚和丁克极少出现,多数人被迫与不相爱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