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温针组、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在疗程结束时统计疗效。结果:温针组患者治疗后在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方面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颈椎病,神经根型 温针治疗 不同刺法 研究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目前临床上的中西医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疗程长、疗效不确切。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60%,选择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确切疗效的方法有积极的意义,而针灸疗法由于其低廉、安全、显效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本课题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一些治疗思路及有效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008年4月到2010年5月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颈椎病患者,按设计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12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SAS程序随机分为温针组、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3组,每组40例。
1,2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1)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2)x线摄片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或颈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1,3 病例入选标准
1,3,1 纳入标准:符合前述诊断标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如已做过颈椎减压手术;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某些特征人群如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等;与颈椎病有关的其他需排除因素(如颈椎结核、肿瘤、骨髓炎等)。
1,4 分组方法 运用SAS程序随机分为温针组、电针组、普通针刺组各40例,3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显示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相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温针组 取双侧颈夹脊,配风池,肩中俞、肩外俞、曲池,选0.35×40mm毫针,快速进针约1寸,针刺得气后,顺次间隔一针的针柄上套一段约1cm长的艾条,点燃行温针灸,待艾条燃尽,既可取针,每日1次,每周6次,共计3周。
2,2 电针组 针刺穴位、针具选择及进针深度同温针组,针刺得气后在夹脊穴上接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宜快,约120移汾钟,舒适量,每次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次,共计3周。
2,3 普通针刺组 操作同电针组,不加电,针刺得气后留针,每5分钟行针1次,针刺时间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次,共计3周。
3 疗程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田中靖久颈部神经根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和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制定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积分。①颈肩疼痛: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但能生活自理,7~9分为严重疼痛、生活不能自理;10分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②颈部压痛:0分为无压痛,3分为轻度压痛、压之述痛,6分为中度压痛、压之疼痛伴有痛苦表情(皱眉),9分为重度压痛、压之疼痛伴有关节退缩(躲闪)。③上肢麻木:0分为无麻木,1分为偶有麻木、很快缓解,2分为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出现、能缓解,3分为感觉麻木、持续不减、不缓解。④颈椎活动度:0分为颈侧屈、前屈、后仰大于等于40°,侧转≥75°;1分为颈侧屈、前屈、后仰30°~39°,侧转60°-74°;2分为侧屈、前屈、后仰20°~29°,侧转45°~59°;3分为侧屈、前屈、后仰小于20°,侧转45°。⑤臂丛神经牵拉试验;0分阴性,2分为阳性。⑥椎间孔挤压试验:0分为阴性,2分为阳性。症状体征总积分29分。其中颈肩疼痛与颈椎活动度作为主要指标观察。
3,2 疼痛综合评定 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和测量疼痛的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中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VAS为一条10cm长直线,两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由患者在其中标出疼痛程度。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时进行校正的t检验,假使检验使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见表2。
表2显示3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温针组症状体征积分与其余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经过三种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后,温针组对症状体征积分改善要优于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
3,3,2 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结果见表3。
表3显示3组治疗前分值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温针组与其余两组相比,P<0.01,说明经过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温针组对疼痛的总体改善要优于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侧后方的突出物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所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且重体力劳动者多见,并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出现该病的概率越来越高,临床上也有不少小学生前来就诊。该病起病缓慢,有时可因一定程度的损伤而诱发;过度低头,长时间低头作业也可诱发,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其症状复杂,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颈椎病在中医学属“项肩痛”范畴,肝肾亏损复感风寒湿之邪侵袭颈肩部,导致经脉闭阻,气滞血瘀,使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诸病源侯论》指出:“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而肾虚,虚则受于风冷”。《素问·调经论》中记载:“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泛而不流,温则消去之”。“艾”《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温针灸,能针对其寒、湿、虚、瘀,使热力透达穴位深部,温通经络,消瘀散结,祛散阴寒,益气升阳,扶正祛邪。温针灸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根的充血水肿促进水肿吸收,改善神经根受压情况,说明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温针灸对病变部位神经根长期受压、神经根水肿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缓解颈痛及上肢放射痛有较好的效果,是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颈椎病,神经根型 温针治疗 不同刺法 研究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目前临床上的中西医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疗程长、疗效不确切。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约占60%,选择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确切疗效的方法有积极的意义,而针灸疗法由于其低廉、安全、显效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本课题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一些治疗思路及有效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2008年4月到2010年5月于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康复科就诊的颈椎病患者,按设计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12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SAS程序随机分为温针组、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3组,每组40例。
1,2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1)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2)x线摄片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或颈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1,3 病例入选标准
1,3,1 纳入标准:符合前述诊断标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如已做过颈椎减压手术;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某些特征人群如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等;与颈椎病有关的其他需排除因素(如颈椎结核、肿瘤、骨髓炎等)。
1,4 分组方法 运用SAS程序随机分为温针组、电针组、普通针刺组各40例,3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显示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相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温针组 取双侧颈夹脊,配风池,肩中俞、肩外俞、曲池,选0.35×40mm毫针,快速进针约1寸,针刺得气后,顺次间隔一针的针柄上套一段约1cm长的艾条,点燃行温针灸,待艾条燃尽,既可取针,每日1次,每周6次,共计3周。
2,2 电针组 针刺穴位、针具选择及进针深度同温针组,针刺得气后在夹脊穴上接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宜快,约120移汾钟,舒适量,每次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次,共计3周。
2,3 普通针刺组 操作同电针组,不加电,针刺得气后留针,每5分钟行针1次,针刺时间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次,共计3周。
3 疗程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田中靖久颈部神经根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和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制定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积分。①颈肩疼痛: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但能生活自理,7~9分为严重疼痛、生活不能自理;10分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②颈部压痛:0分为无压痛,3分为轻度压痛、压之述痛,6分为中度压痛、压之疼痛伴有痛苦表情(皱眉),9分为重度压痛、压之疼痛伴有关节退缩(躲闪)。③上肢麻木:0分为无麻木,1分为偶有麻木、很快缓解,2分为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出现、能缓解,3分为感觉麻木、持续不减、不缓解。④颈椎活动度:0分为颈侧屈、前屈、后仰大于等于40°,侧转≥75°;1分为颈侧屈、前屈、后仰30°~39°,侧转60°-74°;2分为侧屈、前屈、后仰20°~29°,侧转45°~59°;3分为侧屈、前屈、后仰小于20°,侧转45°。⑤臂丛神经牵拉试验;0分阴性,2分为阳性。⑥椎间孔挤压试验:0分为阴性,2分为阳性。症状体征总积分29分。其中颈肩疼痛与颈椎活动度作为主要指标观察。
3,2 疼痛综合评定 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和测量疼痛的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中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VAS为一条10cm长直线,两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由患者在其中标出疼痛程度。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时进行校正的t检验,假使检验使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见表2。
表2显示3组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温针组症状体征积分与其余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经过三种不同的针刺方法治疗后,温针组对症状体征积分改善要优于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
3,3,2 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结果见表3。
表3显示3组治疗前分值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温针组与其余两组相比,P<0.01,说明经过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温针组对疼痛的总体改善要优于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侧后方的突出物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所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且重体力劳动者多见,并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出现该病的概率越来越高,临床上也有不少小学生前来就诊。该病起病缓慢,有时可因一定程度的损伤而诱发;过度低头,长时间低头作业也可诱发,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其症状复杂,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颈椎病在中医学属“项肩痛”范畴,肝肾亏损复感风寒湿之邪侵袭颈肩部,导致经脉闭阻,气滞血瘀,使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诸病源侯论》指出:“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而肾虚,虚则受于风冷”。《素问·调经论》中记载:“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泛而不流,温则消去之”。“艾”《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温针灸,能针对其寒、湿、虚、瘀,使热力透达穴位深部,温通经络,消瘀散结,祛散阴寒,益气升阳,扶正祛邪。温针灸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根的充血水肿促进水肿吸收,改善神经根受压情况,说明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温针灸对病变部位神经根长期受压、神经根水肿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缓解颈痛及上肢放射痛有较好的效果,是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