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部母亲的DV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就一个人住在故乡的那套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房子很大,更衬托出她一个人的寂寞。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她把四个儿女养育长大,都各自成家立业了。大多数的时候,只有她一个人守着大房子,还有一只猫,过着让人心慌的安静日子。
   有一次,那只陪伴她多年的猫挠了邻居家的小孩子,结果孩子得了破伤风,送到医院打针才好,这令她忐忑不安。她一生害怕惹事,更害怕伤害到别人,结果赶紧把那只猫送给别人,不敢养了。
   以前,还有那只猫陪伴的时候,母亲夏日午睡醒来,猫轻轻地跑过客厅的声音或者偶尔的一声叫,还能让她感觉到屋里有动静;现在,猫没有了,我想那种宁静仿若让她感到自己是这个世界唯一的生灵。
   因此,接听子女的电话,成了她每天重要的兴奋时刻。
   为了配合她的作息规律,我们基本上是在傍晚或者午餐的时候给她打电话,但电话再多,能缓解她的寂寞吗?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尽可能多抽时间回去看她。有一天早上,我睡在隔壁的屋里,被一阵轻微的噼啪声吵醒,似乎是母亲的动静。我从卧室看过去,那时天还没亮,母亲在剥篮子里的一些花生,大概是准备早餐时吃的,一弯拂晓前的明月高悬在天空,母亲在月光下的身影让人动容。
   我披着衣服走过去,帮她剥花生,责怪她起得这么早。她说人老了,睡眠也少了,一个人经常早早地醒来,睡不着的时候,就起来做点什么事情,打发时光。
   她还提到她傍晚时分喜欢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看着大街上车流如水的情景。
   车灯和街灯慢慢地亮了,很多人回家了,但没有人回到她那里。大多数的时候,她一个人在那套大房子里静静地生活。
   我把母亲的孤独和寂寞跟兄弟姐妹们讲了,在家庭会议上,大家沉默不语。做生意的哥哥说,他不明白母亲还有什么不开心的——不缺钱,生活衣食无忧。做子女的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尽到孝道了。
   我不知道怎样向他们解释母亲的孤独和寂寞,那是和金钱无关的一种内心感受,它需要设身处地的体味。
   我不知道兄弟姐妹们听懂我的话没有,也许,在他们看来,我这个文人过于细腻,把事情搞复杂了。
   也是那次家庭会议后,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给母亲拍一部DV呢?我想用DV记录母亲的生活,也许兄弟姐妹看过后就可以真正地从内心理解母亲了。
   那个夏天,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带着DV开始这样一部作品的制作。拍摄的过程很简单,大部分时间是偷拍,不让母亲发现。我想尽可能地展现她真实的一面,她那没有儿女在身边时的生活细节。
   是的,真实。当我们不在母亲身边时,有没有了解母亲真实的生活?
   我用二十多天的时间,拍完了这部母亲的时光DV。在拍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母亲一个人生活的许多细节让人心疼。她喜欢在沙发的一角,夏天的午后,蜷缩在那里午睡,有时流口水,像个小孩子一样。她经常为不知道吃什么而发愁,虽然做了一桌子的菜,但是一个人吃着吃着,就感觉特别没意思。
   2009年的春节,我召集了兄弟姐妹们一起看我拍的有关母亲生活的纪录片,母亲不敢看,用她的话说是“害怕出洋相,拍得太丑”。全家人包括侄儿侄女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这部片子时,起初大家还有些像看热闹,但片子放到三分之一,大家开始安静下来,每个人包括孩子脸上都写满了沉思,特别是当我拍到母亲一个人站在黄昏的阳台上,看着大街上的车流的孤独背影时,姐姐开始轻轻啜泣。
   那天晚上,哥哥告诉我,看了这部片子,他理解年老的母亲了,觉得她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看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时,我哭了。结尾,年老的母亲去世了,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儿女们匆匆奔完丧后,全都要回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了,只有丧偶的父亲,一个人摇着蒲扇,坐在客厅里,听着外面的蝉声。风轻轻地吹过父亲的脸庞,安详,寂寥——以后一个人漫长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但是,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母亲和父亲总有一个人先离开这世界,剩下另一个人,必须要面对丧偶的寂寞。
   父母有父母的路,儿女有儿女的路,不能两全其美,只好各走各的吗?所以,如何缓解父母的孤独,小津安二郎在《东京物语》中也不能给出答案。影片的最后,父亲静静地听着风吹过堂屋的声音,时光好像静止了—样。
   那是不是全天下丧偶的父母共有的处境呢?我们除了体悯,还能为父母做点什么呢?(曾小亮)
其他文献
百岁不需杖   101岁的封贞容老人短发齐耳,脸上的皱纹并不多,一双眼睛流出孩子般的机灵与顽皮,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最少要年轻20岁。老人边看风景边吃着坚果类的零食。见笔者一行人来看她,还带了礼物,老人一下来了精神,阔步在前为我们带路。   一幢刚盖好,还没贴外墙砖的别墅洋楼式建筑,就是老人的家。洋楼的正门是不锈钢新式防盗门,窗户全部是铝合金的,外面加了银灰色花铁栏杆的防盗网。这幢新楼是老人在广
期刊
收集笑话释放快乐   85岁的王老先生离休前系黑龙江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离休后他从各个渠道收集笑话,并编撰成册,经常讲给妻子和朋友们听。   王老先生喜爱收集笑话,笑话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从各个渠道收集笑话,每找到一个精品笑话就先讲给妻子听,如果妻子笑了,就把这个笑话用自己的语言写在笔记本上。每次到黑龙江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时候,就给朋友讲几个,每次都逗得大家笑声不断。二十多年来,他
期刊
在上海长宁路中山公寓一间雅致的会客室里,笔者见到了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扮演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先生。当年,他以“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激昂唱腔感染了全国人民。   如今,年逾七旬的童祥苓,身穿一条丝绸碎花黑裤,戴着一副褐色眼镜,说话平和。笔者见到他时,他刚从楼下健身回来,额头上汗水涔涔。他说,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   谈到养生,童祥苓颇为感慨地说:“要想健康长寿
期刊
中美近日达成的电影协议意味着每年有更多好莱坞影片进入中国,这引起了不少人对“美国文化入侵”的担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大举进入中国,由此带来的文化冲突和辱华情节曾引起诸多风波。   好莱坞电影辱华   一战后,美国电影逐渐进入中国。美国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纷纷登陆上海、南京、广州等各大城市影院,放映规模也不断扩大。当时中国文化界人士呼吁,要重视美国电影中包含的个人主义、个人自由、享乐主义
期刊
中国古代的“春运”   春运,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有的社会现象,因此从狭义来说古人是没有春运的,但是从广义来说,从春节出现那时起,春运现象就存在了。   古代春运同样缘于回家过年   春节,民间俗称“过年”。过年与平日最大的不同是,一家人欢聚一堂。因此,除非迫不得已,每个家庭成员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过年。   大家争着“过年回家”,便是古代春运的源头。   需要指明的是,由于受自然
期刊
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人会起烦恼心、不安,都是因为不懂得用功、时间太多所致,所以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忙,是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只是每个人所忙的事情不一样。有的人为国家忙,有的人为社会忙,有的人为家庭忙,有的人为自己忙。   忙,是整个人类所不能少的生活。人要不忙,除非他让金钱去替自己忙;再要不忙,两手一摊,双脚一伸,跟死神打交道就不忙了。   “忙”
期刊
那天出差途中,随手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看到一篇报道,大意是,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许多人开始探求不同的生活方式,寻找一些普遍价值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金钱挂帅的价值观。文章中的一个排序吸引了我。   排在第一位的是健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200万元人民币。   生命是脆弱的,这是每个人都能深深体会到的感受。有一位富有的企业家在生过一场大病,惊险地从死神手里逃出来之后,深有体会地说,现在我过的
期刊
明清时期,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近代商品经济的萌发阶段,商品意识日渐增强,社会风气日趋浮躁,在对金钱的欲望下,造假之风盛行。   明中叶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描述了钱塘(今杭州)弄虚作假之风时说:一些奸商,“又其俗喜作伪,以邀利目前,不顾身后,如酒搀灰,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贯水,织作刷油粉。”他们为了牟利,竟然毫无诚信可言。   与杭州并称“人间天堂”的苏州,不仅杭州的那些市井伎俩
期刊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   85岁高龄的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高明,为普及历史知识而著《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并为之详加注释。《四字歌》以四字为一句,共120句,480字,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让你轻松记住自夏朝建立至清朝灭亡,中国四千多年间数十个王朝兴亡更替的缘由和人物。   中华民族,历史悠长。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夏建王朝,始立家邦。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幽
期刊
人往往因自己的际遇不同,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往往因别人的情况不同,而改变对别人的态度,这是一般人的通病!
期刊